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42-3244
探究分析胸部肿瘤放疗后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因素,旨在减少或防止肺组织放射性损伤。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4例胸部肿瘤患者(均为肺癌),均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回顾性分析胸部肿瘤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因素。胸部肿瘤放疗后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无明显关系(P>0.05),与是否化疗、V20、V30、MLD等因素有关(P<0.05)。导致胸部肿瘤放疗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因素较多,包括是否化疗、V20、V30、MLD等,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减少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apy,IMRT)的体积剂量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88例接受食管癌IMRT患者的资料,收集临床数据和体积剂量参数V5~V40、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 MLD)、全肺体积(total lung volume, TLV)、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并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位随访18.7个月后显示,接受IMRT治疗患者的放射性肺炎中位发生时间为42 d,其中25例(28.4%)患者发生1度放射性肺炎,13例(14.8%)发生2度放射性肺炎,1例(1.1%出现3度放射性肺炎,无4度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治疗的模式、食管癌根治术及剂量学参数V5、V10、V20、MLD与1度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间具有相关性(P0.05),仅剂量学参数V5、V10、V20、MLD与2度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V5是发生1度放射性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V10是发生2度以上放射性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未发现与2度以上放射性肺炎相关的临床相关因素。结论:食管癌接受IMRT治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与V5、V10密切相关,制定IMRT治疗计划时应注意对低剂量体积参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生存率提供参考指标。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术后放疗者55例,未行手术者25例;临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37例,Ⅲ期13例;80例患者均接受体外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放疗。体外调强放疗处方剂量45~50 Gy/25次,单次1.8~2.0 Gy,若有肿大淋巴结,则给予同步加量至60~70 Gy。后装腔内放疗采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进行,未手术患者放疗剂量35~42 Gy/6~7次,单次5~6 Gy,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剂量为15 Gy/3次,单次5 Gy。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Forward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57.5%(46/80),其中Ⅰ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46.25%(37例),Ⅱ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1.25%(9/80),未出现Ⅲ、Ⅳ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mean、直肠V30、V35、V40、V50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直肠V40为影响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直肠V40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15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5.0将ARE≥2级的患者归为ARE≥2级组,否则归为ARE <2级组。从剂量体积直方图中提取患者肠道剂量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E≥2级与肠道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26例(16.46%)患者发生≥2级ARE。营养不良、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ARE≥2级的发生率高于营养良好、调强放疗的患者(P <0.05);发生ARE≥2级的患者肠袋V5、V40和直肠V50高于ARE <2级的患者(P <0.05);ROC曲线显示肠袋V5和V40是ARE≥2级的显著预测因子(AUC> 0.7,P <0.05)。结论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应考虑肠袋V5和V40剂量,合理优化放疗计划,以期降低ARE≥2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危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10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放射性肺损伤分为观察组(无肺损伤)与对照组(有肺损伤)。收集患者年龄、合并疾病、肿瘤分期等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食管癌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有28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两组患者卡氏评分(KPS)、肿瘤分期、是否合并肺部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营养不良、年龄、有无吸烟史、有无同步化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60~80分、肿瘤分期Ⅳ期、合并肺部疾病、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是食管癌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食管癌放疗患者易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可根据KPS评分、肿瘤分期、合并肺部疾病等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以降低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记录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术后有2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77例未发生,发生率为23%;23例患者经痰细菌培养发现有11例为肺炎链球菌,4例为葡萄球菌,5例为肺炎克雷伯菌、3例为绿脓杆菌;发生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术中失血量(≥300 ml)、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术中失血量(≥300 ml)、合并COPD、术后PA低水平均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物理学参数对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入组患者均实施调强放射治疗,根据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发生发现放射性组(16例)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54例)。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比较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观察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进行统计比较,可得两组在分割剂量、处方剂量、D10、D20、D30方面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40等其余参数检测水平经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组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P0.05);对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进行统计比较,可得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组的D60、D70、D80、V5、V10、V15、MLD参数水平均明显高于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5与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物理学参数会对食管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低剂量区域的大小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时的临床物理参数及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例行3DCRT的初治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双肺体积、是否行同步化疗、放疗总量和布野方式等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采用靶区等剂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放射性肺损伤患者(RP组)3DCRT的靶区和肺组织剂量参数的变化;比较RP组和非RP组(未发生肺损伤患者)放疗后静脉血中淋巴细胞(LC)数、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CD4~+/CD8~+。结果:食管癌肿瘤直径、同步化疗和放疗总量均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相关(P0.05);RP组的双肺受照平均剂量(MLD)和肺V25、V20、V5均明显大于非RP组;RP组与非RP组放疗后的LC、CRP以及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放疗前后LC以及CD3~+、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肺损伤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炎性反应病理过程,与放射物理参数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并分析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放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本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占比36.25%,其中2级食管炎患者为16例(20.00%),3级食管炎患者为13例(16.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同期化疗、平均照射剂量、放疗时间、临床靶区长度均是影响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同期化疗、平均照射剂量≥30 Gy均是影响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同期化疗、平均照射剂量≥30 Gy是影响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策略,以降低食管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83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68例,占24.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有意识障碍、有吞咽困难、合并基础疾病、大面积梗死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6.67,P=0.006)、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3.46,P=0.001)、有吞咽困难(OR=2.51,P=0.022)、有意识障碍(OR=1.68,P=0.018)、大面积脑梗死(OR=2.16,P=0.021)及合并基础疾病(OR=1.57,P=0.003)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以及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放疗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肺血流灌注显像联合肺功能检查(RFTs)筛选发生放射性肺炎(RP)高危人群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组57例接受根治性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采用NCI CTC 3.0标准对RP进行分级.所有患者放疗前行SPECT肺灌注扫描和RFTs以评价基础肺功能.分析肺功能损伤与发生RP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RP组肺通气功能参数有下降趋势,但没有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程度(P值范围0.111~0.854),然而当患者放疗前用力肺活量(FVC)≤2.4 L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8 L或平均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2.0 L/s时发生RP的概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26,0.042).FVC是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B=3.045,P=0.027),但是FVC与FEV1.0、FEF25%~75%之间均具有共线性(r=0.843,0.600,P均<0.001).结论 放疗前行肺功能检查评价患者基础肺功能,对筛选发生RP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彬  韩春  王澜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3):373-375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方法:3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化疗。观察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治疗期间、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全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9%。急性肝肾损伤发生率为13.5%(5/37)。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3例,1级11例,2级9例,3级14例。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例,1级15例,2级12例,3级8例。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2例,稳定(SD)2例,总有效率(PR+CR)为94.6%(35/37)。1年局部控制率为83.4%,1年生存率为75.8%,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较重,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周围型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4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静态调强适形放疗(IMRT),DT50Gy/4fx/2W,2~3次/N,95%以上PTV满足处方剂量,90%的处方等剂量线完全覆盖PTV,最大剂量点在靶区内,并控制在10%以内,严格控制肺V5〈55%,V20〈20%,心脏和脊髓等危及器官受量控制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在投照前均行摄片和锥形束cT(cB(了)精度验证和配准。随访观察患者放疗的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50%(23/46),部分缓解(PR)率为43.5%(20/46),总有效率为93.5%(43/46)。1年生存率为94.7%(36/38),1年局控率为100%(38/38),2年生存率为52%(13/25),2年局控率为84%(21/25);放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放疗副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35%(2/46),为Ⅱ级以下,未出现严重的Ⅲ级和Ⅳ放射性肺炎,出现3例肋骨疼痛。结论周围型肺癌行SBRT能够有效地提高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Radiation pneumonitis (RP)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ose-limiting toxicities in thoracic X-ray radiotherapy (XRT). Dosimetric factors are used for predic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RP after XRT. Carbon-ion radiotherapy (CRT) is a promising modality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dose localization and high biological effect on tumors.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simetric factors developed for XRT and the incidence of RP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fter CRT. We examined 80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NSCLC. The ranges of the daily fraction sizes and the total doses were from 3.3 to 8.8 GyE and from 59.4 to 95.4 GyE, respectively. These doses were successfully delivered with acceptable toxicity; >or= grade 2 RP was observed in 8 patients (10%). The severity of RP was graded within 6 months of the initiation of CRT using the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criteria.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excellent dose distribution of CRT. We then compared the dosimetric data of the 8 patients developed >or= grade 2 RP with those of 72 patients developed 5, > 20, and > 30 GyE, and mean lung dose, were not predictive factors for RP after CRT. The dosimetric factors used for XRT are not applicable for CRT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 dosimetric factors for CRT remain to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体部γ-刀放射治疗技术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10例,同时应用体部γ-刀和3D-CRT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治疗方式为2Gy/次,1次/日,5次/周,总剂量为66Gy.计划标准为处方剂量至少...  相似文献   

16.
周传意  朱红  张达人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30-431,435
【目的】探讨紫杉醇/顺铂同步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4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放组和单放组,每组32例。化放组采用化疗方案为紫杉醇顺铂同步化疗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Co体外照射在化疗开始时同步进行。单放组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2年生存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放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脱发发生率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放纽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同期化疗合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NSCLC能提高近期疗效,患者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支持治疗下,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全乳切线野调强放射治疗(T-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7例乳癌保乳术后病人,利用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切线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CRT)计划和T-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及靶区剂量分布评估T-CRT与T-IMRT计划优劣。结果 T-CRT和T-IMRT放疗计划计划靶区(PTV)V95、V100、V105、V110分别为(99.54±4.28)%、(60.71±9.77)%、(11.85±1.83)%、(0.10±1.08)%和(95.13±7.52)%、(92.28±2.29)%(、33.57±3.72)%、(0.09±1.16)%,V95、V100和V105差异有显著意义(t=2.447~3.707,P〈0.05);T-IMRT与T-CRT比较,心脏和患侧肺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t=2.232~3.645,P〈0.05)。结论对乳癌保乳术后的PTV虽然T-CRT和T-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T-IMRT有效降低了心、肺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大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3年2月收治的38例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实施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3D-CRT),年龄70~85岁,中位年龄74岁。全组卡氏评分均≥70。其中Ⅰ期8例,Ⅱ期20例,Ⅲ期8例,Ⅳ期2例。结果:全组有效率(CR+PR)92.1%;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65.7%、38.9%和28.0%。1,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47.4%(18/38);未出现急性症状性放射性肺炎,未发现严重心脏、食管、脊髓放射性反应。晚期局部肺放射性纤维化表现(CT和/或胸片)为34.2%(13/38).结论:不能手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