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年龄≥15岁农村居民酒精依赖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县13910名年龄≥15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人户调查.以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 3.0)为筛查工具,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完成调查11191人,调查完成率为80.4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酒精依赖时点患病率为5.81‰,终生患病率为6.17‰.女性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0.56‰)低于男性(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72,P<0.01).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14.9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8.58‰)和离婚人群(42.67‰)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较高.壮族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为11.76‰,高于汉族(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56,P<0.01).结论 酒精依赖已成为广西农村地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农村地区老年壮族男性人群开展防治与康复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15岁居民各类精神疾病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2007年7-12月在广西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6 000名≥15岁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以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完成调查4743人,总调查完成率79.05%;广西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分别为:苗族11.12‰,侗族41.06‰,瑶族29.11‰,仫佬族34.11‰,毛南族29.51‰;总终生患病率分别为苗族12.13‰,侗族42.03‰,瑶族29.11‰,仫佬族39.96‰,毛南族29.51‰;各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主要为酒精依赖、抑郁和精神分裂症;各少数民族居民精神疾病总终生患病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疾病已成为广西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5岁城乡居民心境障碍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10 100户≥15岁18 219名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 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4.50‰,终生患病率为6.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心境障碍的危险度高于男性(OR=1.47,95%CI=1.05-2.23),少数民族患心境障碍的危险性高于汉族(OR-1.30,95%CI=1.06~ 1.76);离婚人群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均较高(P<0.01).结论 广西心境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其中少数民族、离婚人群患病率高;重性抑郁是广西需要重点防治的特定心境障碍.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5岁农村居民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县13910人≥15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中文版本的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完成调查11191人,调查完成率为80.45%。广西农村地区精神疾病总时点患病率和总终生患病率分别为23.77‰和26.81‰。按终生患病率高低排列,广西农村地区前3位特定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9.20‰)、酒依赖(6.17‰)和抑郁(5.27‰)。总终生患病率女性(21.30‰)低于男性(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53~0.84,P=0.001);壮族(33.45‰)高于汉族(2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6,95%CI=1.21~2.01,P=0.001)。抑郁患病率在55~64岁年龄组和离婚人群患病率较高;25~34岁组和未婚是精神分裂症患病高发人群;酒精依赖症患病率在35~54岁组、65~74岁组和小学及以下人群较高。[结论]精神分裂症、酒依赖和抑郁是广西农村地区主要精神疾病,应针对其患病高发人群开展防控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15岁居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保护当地居民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县13910名≥15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文版本的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广西农村≥15岁居民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为9.20‰.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53,P=0.001),25~岁组患病率(17.26‰)最高.不同教育水平人群的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8,P=0.02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的患病率(4.74‰)低于初中及以下人群(10.12‰).不同婚姻状况的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70,P<0.01),未婚人群患病率(22.56‰)最高.不同性别和不同民族间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是影响广西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患病的主要因素.结论 广西农村地区25~34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和未婚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高,是广西农村精神分裂症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城乡居民重性抑郁症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为抑郁症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桂林市3个城区和3个县≥15岁常住居民共3 783人,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3.0版(CIDI 3.0)和白行编制调查表进行面访调查,采用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诊断.结果 桂林市城乡居民重性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02‰和6.61‰;女性重性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7.67‰,高于男性的2.19‰(RR =3.52,95%CI=1.17 ~ 10.63,P=0.017),终生患病率为9.20‰,高于男性的3.83‰(RR =2.42,95% CI=1.01 ~5.80,P=0.048);离婚居民重性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76.92‰,高于在婚居民的4.44‰(RR=18.67,95% CI=3.96 ~ 87.98,P=0.000),终生患病率为76.92‰,高于在婚居民的5.93‰( RR=13.98,95% CI=3.05~64.17,P =0.000).结论 桂林市城乡居民重性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女性和离婚居民是预防重性抑郁症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重性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重性抑郁症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地级市和10个县≥15岁常住居民共21 290人,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3.0版(CIDI 3.0)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面访调查,并采用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诊断.结果 重性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3.40‰和5.32‰;女性重性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其他民族时点患病率高于汉族和壮族居民(P<0.01);时点患病率的患病年龄主要为55~64岁(P<0.05);离婚人群重性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均较高(P<0.01).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重性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女性、年龄55-64岁、离婚的居民是预防重性抑郁症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5岁居民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抽取的6个地级市和10个县共18 219名≥15岁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8.29‰和8.32‰,终生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9.77‰和9.90‰;时点患病率在不同年龄(x2=15.458,P=0.017)、不同文化程度(x2 =8.545,P<0.001)、不同婚姻状况(x2=75.518,P<0.00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终生患病率在不同年龄(x2=26.293,P=0.001)、不同文化程度(x2=11.614,P=0.009)、不同婚姻状况(x2 =86.947,P<0.00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民族和地区居民时点患病率、终生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居民患病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提供建议。方法资料来源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黑龙江省农村居民4 801户,共13 498人,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调查户的所有成员逐一进行询问并收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情况、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运用SAS9.2软件对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照人数和例数计算,分别为252.4‰和349.4‰,其中男性为312.9‰,女性为386.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小于35岁相比,年龄35~65岁(OR=7.604,95%CI=6.077~9.516,P=0.000)、年龄65岁及以上(OR=17.254,95%CI=13.195~22.563,P=0.000)是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慢性病患病率越高;与未婚相比,已婚(OR=1.884,95%CI=1.312~2.704,P=0.001)、离婚或丧偶(OR=2.246,95%CI=1.504~3.353,P=0.000)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与文盲相比,文化程度(均OR1,均P0.05)越高,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越低;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OR=1.587,95%CI=1.060~2.376,P=0.025);距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与小于1 km相比,大于5 km(OR=1.567,95%CI=1.103~2.227,P=0.012)患病率高;与人均住房面积小于20 m2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大于36 m2(OR=1.500,95%CI=1.295~1.737,P=0.000)慢性病患病率高;人均年收入(均OR1,均P0.05)越高,慢性病患病率越低;饮酒(OR=1.160,95%CI=1.042~1.986,P=0.030)慢性病患病率高。结论 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其中女性、老年人、离婚或丧偶、文化程度低、未参保和经济收入低的人群是卫生服务需求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西藏地区国家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纳入中老年人群共4 99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群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西藏地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57.8%,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26.5%。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参考:男性,女OR = 1.497,95%CI:1.33~1.68)、年龄(参考:45~54岁;55~64岁:OR = 1.735,95%CI:1.510~1.993;65岁~:OR = 2.163,95%CI:1.923~2.567))、民族(参考:非藏族,藏族OR = 1.489,95%CI:1.069~2.074)、居住地(参考:城镇,农牧区OR = 1.472,95%CI:1.268~1.708)、是否贫困户(参考:贫困户,非贫困户OR = 0.811,95%CI:0.693~0.949)、婚姻(参考:已婚,未婚OR = 0.932,95%CI:0.727~1.194;丧偶OR = 1.209,95%CI:1.004~1.457;离婚OR = 1.665,95%CI:1.043~2.658)、就业(参考:在业,离退休OR = 1.757,95%CI:1.266~2.438;失业或无业OR = 0.993,95%CI:0.857~1.151)和每周锻炼次数(参考:从不,1~2次OR = 0.813,95%CI:0.688~0.961;3次及以上OR = 0.635,95%CI:0.553~0.73)均是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藏地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其中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性别、年龄、居住地区、贫困情况、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和每周锻炼次数均是其影响因素。建议当地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时,针对性地对人群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探索MS人群分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及生化检测,有效调查人数为4328人,并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2005)对Ms进行诊断,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人群MS患病率为14.5%(标化率为9.5%)。女性人群MS患病率(16.5%)明显高于男性(11.8%),城市人群MS患病率(17.4%)明显高于农村(12.0%),而农村人群MS患病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论男女和城乡,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MS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趋势检验:X^2=137.579,P〈0.01),特别是女性在45岁以后更为明显。调查人群MS组分中高血压检出率最高(40.1%),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28.7%)和中心性肥胖(28.4%);在中心性肥胖和超重肥胖人群中,MS其他组分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51.2%、52.4%,显著高于非中心性肥胖和体重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MS患病风险增加(OR=1.525,95%CI:1.406—1.654),超重肥胖人群患MS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人群(OR=1.452,95%CI:1.172~1.798),城市居民患MS的风险高于农村居民(OR=1.275,95%CI:1.019~1.595),男性患MS的风险低于女性(OR=0.599,95%CI:0.485~0.741),中等强度及以上职业活动人群患MS的风险低于轻度体力职业活动人群(OR=0.767,95%CI:0.613~0.960)。结论广西城乡人群MS患病率较高。建议采取重点保护高风险人群如中老年妇女、年长者以及长时间静坐或站立的轻体力劳动者,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降低人群MS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5-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18岁人群12 071人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3组,分别对100%的高危、40%的中危、10%的低危人群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10 764人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17%.抑郁障碍现患率(最近1个月)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62%(95%CI:1.40%~1.88%)和3.30%(95%CI:2.97%~3.65%).女性(RR=1.61)、年龄≥55岁(RR=4.23)、农村(RR=3.31)、分居或离婚(RR=6.20)患抑郁障碍的风险更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婚姻状况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收入越高,抑郁障碍患病的风险越低(OR=0.31,95%CI:0.14~0.68),分居、离异或丧偶人群患病风险可能性更大(OR =2.80,95%CI:1.96~3.99).在131例现患人群中,功能损害程度为中等至严重者占79.39%,仅5例(4.13%)寻求过专业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结论 厦门市居民抑郁障碍患病率较高,但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很低,女性、年龄≥55岁、农村地区、分居或离婚和丧偶人群、低收入的人群是防治抑郁障碍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深入调查上海市某区常住社区居民的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控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9—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11个居委的13 567名全年龄段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资料、个人吸烟、饮酒、饮茶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吸烟与调查因素的关联。[结果]调查对象总吸烟率21.0%(2 083/9 903)。除家庭人均月收入外,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种、饮酒状况、饮茶状况人群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为(22.7±6.4)岁,65.4%的居民起床后60 min以内开始吸第一支烟。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OR=46.97,95%CI:33.26,66.32);20~、30~、40~岁年龄组吸烟率均大于〈20岁组,OR值(95%CI)分别为3.56(2.06,6.17)、4.42(2.50,7.83)、4.16(2.43,7.1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吸烟率低于初中及以下(OR=0.59,95%CI:0.43~0.81);从事脑力劳动者吸烟率低于从事体力劳动者(OR=0.78,95%CI:0.61~0.98);已婚者和丧偶者的吸烟率高于未婚者,OR值(95%CI)分别为2.21(1.07,4.58)、2.19(1.70,2.81);饮酒者吸烟率高于不饮酒者(OR=2.53,95%CI:1.97~3.26);饮茶者吸烟率高于不饮茶者(OR=2.29,95%CI:1.87~2.81)。[结论]上海市某社区常住居民的总体吸烟率较高。男性、中年人、较低的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以及有饮茶和饮酒习惯的人群,与吸烟行为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吉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流行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对吉安市4个县的2160户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吉安市常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现状,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6.53%.与慢性病患病状况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2.387,95%CI:2.213~2.561)、文化程度(OR=0.761,95%CI:0.742 ~0.780)、离婚或丧偶(OR=1.376,95%CI:1.238~1.514)、高收入(OR=0.667,95%CI:0.521 ~0.813)、吸烟(OR=1.824,95%CI:1.720 ~1.928)和饮酒(OR =2.145,95%CI:1.701 ~2.589)等.结论 吉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全国水平略高,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云南省6县(区)≥18岁常住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M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8岁常住居民3 600人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的M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筛查出568例MS患者,患病率为15.8%,标化患病率为14.8%.男性MS患病率为17.5%,明显高于女性(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8,P=0.007).18~岁(青年组)、45~岁(中年组)、60岁及以上(老年组)人群MS患病率分别为11.2%、23.0%和21.7%.中年组、老年组患病率相当,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25和39.17,P<0.01).男性中年组MS患病率最高(23.2%),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x2值为126.14,P<0.01).青年组男性MS患病率(16.0%)明显高于女性(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2,P<0.01),老年组女性(29.6%)明显高于男性(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2,P<0.01).MS各组分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低HDL-C(34.4%)、血压升高(29.3%)、高TG(28.7%)、血糖异常(18.0%)、中心性肥胖(14.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年组、老年组MS的患病风险高于青年组(OR=2.496,95% CI:1.979~3.150; OR=2.351,95%CI:1.688~3.274);吸烟者患病风险高于不吸烟者(OR=1.299,95%CI:1.011~1.668);过量饮酒者患病风险高于不饮酒者(OR=1.572,95%CI:1.059~2.334);静态生活方式者患病风险高(OR=1.953,95%CI:1.185~3.219);有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病风险高于没有家族史者(OR=1.584,95%CI:1.232~2.038; OR=2.157,95%CI:1.322~3.518).汉族MS的患病风险高于其他少数民族(OR=0.661,95%CI:0.520~0.840).结论 云南省居民MS患病率较高,建议根据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降低MS相关慢性病带来的健康损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陕西省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为陕西省慢性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1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6330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和超重或肥胖5种慢性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率均进行加权处理。计算5种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和聚类模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结果陕西省18岁及以上居民5种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率(55.88%)、超重或肥胖率(46.82%)、现在吸烟率(28.30%)、体力活动不足率(24.99%)和有害饮酒率(2.21%)。54.58%的陕西省18岁及以上居民有2种及以上的行为危险因素,其中水果蔬菜摄入不足(15.53%)和超重或肥胖(12.70%)是陕西省成年人群中最主要的行为危险因素模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251,95%CI:0.250~0.251)、受教育程度高(小学OR=0.913,95%CI:0.910~0.915;初中OR=0.863,95%CI:0.861~0.865;高中OR=0.846,95%CI:0.844~0.849;大专及以上OR=0.699,95%CI:0.696~0.701)和家庭年收入较高(中等收入OR=0.672,95%CI:0.671~0.674;高收入OR=0.651,95%CI:0.649~0.653)者行为危险因素个数较少,高龄(45~59岁OR=1.262,95%CI:1.259~1.264;60岁及以上OR=1.314,95%CI:1.310~1.317)、农村(OR=1.488,95%CI:1.486~1.491)、已婚或同居(OR=1.203,95%CI:1.199~1.206)及离婚或丧偶或分居者(OR=1.747,95%CI:1.737~1.758)行为危险因素个数较多。结论陕西省居民中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发生率较高,需针对男性、老年、受教育程度低、低收入人群及农村地区人群采取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来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发生,进而减少和减缓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糖尿病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30个农村区县抽取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2 406人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2.59%,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80%,患者糖尿病知晓率为23.1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体质指数、饮酒或不饮酒者、是否进行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同,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病率(27.46%)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体质指数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女性、肥胖或超重、高血压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大于低龄、男性、体重正常或偏低及非高血压患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庆市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知晓率低,患病形势严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地预防与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社区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病状况,为制定社区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8月,对莱芜市部分35岁以上城乡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919人,患有各种慢性病的1930例,患病率为66.12%。其中,患病率最高的前5种慢性病依次为腰部疾病(25.97%)、高血压(22.13%)、胃炎胃溃疡(18.77%)、冠心病(7.61%)、龋齿(4.73%)。慢性病患病率,男性为65.14%,女性为67.30%(P〉0.05);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岁分别为54.52%、60.91%、59.89%、61.57%、70.88%、71.97%、74.37%、79.33%、83.97%、81.33%(P〈0.01);文盲及小学文化者患病率为68.59%,初中及以上文化者患病率为63.48%(P〈0.01);离婚、丧偶者为81.81%,其他为64.82%(P〈0.05);城镇居民为69.81%,农村居民为63.43%(P〈0.01)。[结论]莱芜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