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U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DHS和PFN治疗,通过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结果。结果DHS组和PFN组在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相比较,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X线暴露次数增加。结论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多枚空心针、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对148例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结果148例随访时间3个月~8年,总优良率95.2%。结论多枚空心钉适用于Ⅰ~Ⅱ型及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DHS适用于Ⅰ、Ⅳ型骨折,较适宜于青壮年患者。PFN适用于Ⅰ~Ⅳ型骨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较严重患者。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并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10ckingproximalfemursplate,LPFP)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8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45例,LPFP治疗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LPF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P〈O.05),2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LPFP及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PFNA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LPFP组给予LPFP,PFNA组给予PFNA,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Harris评分、并发症与远期预后。结果 PFNA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LPFP组(P <0. 05);治疗后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PFP组(P <0. 05); PFNA组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与髋内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LPFP组(P <0. 05);PFNA组治疗后12个月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与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LPFP组(P <0. 05)。结论相较于LPFP,PFNA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其中4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32例采用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DHS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5.00%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7.
PFN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2000年1月-2004年12月治疗了74例(74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4例,男32例,女42例;年龄32~86岁,平均68.6岁,其中32~39岁3例,40~49岁5例,50~59岁14例,60~69岁26例,70~79岁21例,80~86岁5例。入院时间:伤后1小时至7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1例,意外摔伤24例,高处坠落伤19例。合并其他骨折12例。均为单侧转子间骨折。均非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8.
赵茂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2907-2908
本科室从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35~63岁,平均53岁;跌坐伤17例,交通伤10例;Evan′s分型[1]:Ⅰ度4例,Ⅱ度5例,Ⅲ度6例,Ⅳ度5例,Ⅴ度7例。1.2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平卧位,C臂监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重视及及时纠正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2.0和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4.00,95%CI:1.80-8.86,P〈0.01)、术后股骨骨折(RR=3.57,95%CI:1.68-7.60,P〈0.01)、内固定切出(RR=1.61,95%CI:1.02-2.52,P=0.04)、再骨折风险(RR=1.58,95%CI:1.09-2.30,P=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1.31,95%CI:1.09-1.57,P〈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2.0和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4.00,95%CI:1.80-8.86,P<0.01)、术后股骨骨折(RR=3.57,95%CI:1.68-7.60,P<0.01)、内固定切出(RR=1.61,95%CI:1.02-2.52,P=0.04)、再骨折风险(RR=1.58,95%CI:1.09-2.30,P=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1.31,95%CI:1.09-1.57,P<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采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AO/ASIF的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10.0 d,平均3.2d,术后1、2、3、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至少复查1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临床疗效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患者均为术后3~7d下地扶拐行走.56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头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4例出现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5 ~6.0个月,平均4.0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3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92.86% (52/56).结论 AO/ASIF的PFN(A)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好等特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62例IFF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其中30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定术治疗,纳入研究组;32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骨折愈合指标、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分别为(8.94±1.62) cm、(68.47±15.23) 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4.96±1.87) cm、(97.85±13.27) 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01.36±52.71)、(112.69±21.96) 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310.64±49.82)、(179.04±26.1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骨痂形成时间、术后负重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12±0.94)、(6.41±1.45)、(12.59±2.63)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69±1.0...  相似文献   

16.
PFN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2000年1月~2004年12月治疗了74例(74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4例,男32例,女42例;年龄32~86岁,平均68.6岁,其中32~39岁3例,40~49岁5例,50~59岁14例,60~69岁26例,70~79岁21例,80~86岁5例.入院时间:伤后1小时至7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1例,意外摔伤24例,高处坠落伤19例.合并其他骨折12例.均为单侧转子间骨折.均非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包括髓外和髓内两种固定方式,具体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临床上尚无定论。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对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应用髓内及髓外植入物固定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方法:第一作者检索书籍2部;再检索至2014年3月为止PubMed数据、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试验研究,或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安全性及疗效方面相关的报道,分别检索到关于其分型、髓内髓外固定的临床研究文献42篇。结果与结论:近年来随着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方法的进展,在提高骨折愈合率和减少髋关节畸形愈合、活动受限等问题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髓外固定、髓内固定,还是人工关节置换,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目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仍以髓内固定为主。但由于患者骨折的类型、年龄以及骨折疏松情况各不相同,具体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仍没有统一标准,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作者认为一般骨折线在小转子以下的可考虑选择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而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可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但当髓腔狭窄、骨折累及大转子区或梨状肌窝部时,此时应考虑选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LIS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无论选择髓内还是髓外固定,微创及生物固定是目前的发展趋势,发展新型微创操作技术及内固定仍是奋斗的目标。髓内固定虽然拥有优势,但是目前不能完全替代髓外固定,故需强调完善的术前计划、规范的治疗方式和长期的术后随访,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8.
孙勇 《临床医学》2014,(11):101-103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3013年8月于郸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8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DHS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DHS组总优良率为78.57%,PFNA组总优良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FNA组。结论 PFNA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分别采用DHS(DHS组,32例)和PFN(PFN组,25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与DHS相比较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DHS组相比,PFN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DHS组和PFN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4.38%和88.00%,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