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脉诊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调整现在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对脉象要素为核心的脉象辨识系统理论"为基础,克服传统脉诊教学的不足,制定一套科学的、遵循认知心理学规律的脉诊学习模式,提高中医脉诊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操作技能水平与辨证思维,以提高学生脉诊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脉诊作为“望闻问切”四诊中最能体现中医特色的诊法,是留学生中医教学的重点,然而因其深奥、抽象的描述方法以及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也成为留学生学习中医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趣味教学,注重脉诊中的中医文化传授;形象教学,以脉象图、意象图、脉象动画等形式辅助记忆;实训教学,强化脉诊实践,实现脉诊理论向临床应用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介绍脉诊的意义,指出中医四诊中脉诊的重要性,结合工作中的观察阐述了作为一个中医学习者学习脉诊的方法如注重脉理学习和临床实践。文章根据目前脉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发出更加精准的辅助脉诊的仪器等新思考,也指出了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脉诊的作用,过于强调或贬低脉诊的意义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脉诊实验三步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脉诊教学,创建了脉诊实验三步教学法。其第一步是传授方法,辨识平脉;第二步是利用模型,辨识病脉;第三步是测定脉象,反复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脉诊实验三步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中医脉诊"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师承教学转变为有据可依的形象直观的规模教学,使学生能尽快全面、正确掌握诊脉方法、诊脉技巧和常见脉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脉诊是有中医四诊之一,传统脉诊教学以师承法临证为主。通过对脉诊模型现状的分析,指出可视化脉诊模型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基于脉诊"位、数、形、势"属性建立数字化、可视化脉诊模型,实现脉诊教学的"眼中可见,心中易了,指下易明",为中医实践教学提供可靠支持。  相似文献   

6.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就脉诊教学方法,提出激发脉诊学习兴趣、规范脉诊操作步骤、强化脉诊指法练习、锻炼全面采集脉诊信息能力、培养凭脉辨证和首辨虚实的脉诊临床思维能力等带教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之所以被称为中医临床温病学的奠基之作,与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脉诊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对温病的定义,还是在辨证论治、预后判断过程中,脉象信息起着其他诊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温病条辨》的学习与研究,偏重于证和方的内容较多,对其脉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却显得少了一些。目前中医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医师脉诊能力低下而造成的,误诊误治的结果必然导致临床疗效的下降。学习与研究《温病条辨》是提高中医脉诊水平的重要环节。中医脉诊的现代研究将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之所以被称为中医临床温病学的奠基之作,与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脉诊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对温病的定义,还是在辨证论治、预后判断过程中,脉象信息起着其他诊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温病条辨》的学习与研究,偏重于证和方的内容较多,对其脉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却显得少了一些。目前中医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医师脉诊能力低下而造成的,误诊误治的结果必然导致临床疗效的下降。学习与研究《温病条辨》是提高中医脉诊水平的重要环节。中医脉诊的现代研究将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从"三部九候"遍诊法到"独取寸口"脉法,标志着中医脉诊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是古代医家千百年临床脉诊实践的科学总结。溯源独取寸口的形成、发展以及完善,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研究脉诊的内在客观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独具特色,是中医师最核心的技术.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掌握,使中医学生脉诊技能的培养效果不佳.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的脉诊七步法,使学生由浅入深,便于操作.脉诊七步法分别从脉位、脉体、脉势、迟数、滑涩5个方面,与三部九候进行组合分析,及特殊脉象甄别,使初学者易于掌握,易入门径,中医医学生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1.
脉诊能够反映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脏腑功能的强弱、邪正力量的消长,因而在临床辨证中有重要的价值.凭借脉诊不但有助于辨证施治,而且有助于提高疗效,同时在病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脉诊是中医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技能,应重视脉诊的学习.既要注重脉学理论的学习,也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脉诊的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临证,解决“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境况,使脉诊在临床辨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通过四诊合参,达到辨证精微,提高临证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在脉诊教学中,除了要为学生详细讲授脉诊理论内容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文章对我校脉诊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对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脉诊的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医与苗医脉诊方法的异同。对中医与苗医的脉诊原理、要素、部位、临床意义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学习苗医脉诊。  相似文献   

14.
滕晶 《光明中医》2012,27(4):831-832
针对目前中医脉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现状,提出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构建一套符合人类认知心理过程的脉诊实践教学模式,将对深化脉诊理论,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脉诊操作技能和辨证思维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学生脉诊临床技能水平和培养学生的中医妇科月经病辨证思维能力,从临床实践经验出发,探索脉诊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三维辨证脉法,结合中医妇科月经病辨证论治的特点,切实提高学生脉诊技能和中医妇科月经病辨证思维,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学生脉诊临床技能水平和培养学生的中医内科辨证思维能力,从临床实践经验出发,探索脉诊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三维辨证脉法,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切实提高学生脉诊技能和中医思维,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同是一个心脏跳动为什么寸关尺三部脉的波形会各异?脉搏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是中医学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西医与中医的差别之一就是前者以解剖实践为依据,而后者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由于两种理论对人体循环系统的理解差异,笔者用中医脉诊仪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以振动理论来解释上述问题。为中医脉诊的现代化及中医脉诊仪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崭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脉诊理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已经不利于中医诊断学本身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炼中医的科学性,并使用现代技术指导的基于中医原理的脉诊仪,以科研反哺教学,让学生进行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中医脉诊兴趣,提高诊脉准确率和医学生脉诊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诊断学教学实效,培养更多中医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19.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凭借脉诊不但有助于辨证论治,而且有助于提高疗效,同时在病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脉诊是中医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技能,在临床中应当重视脉诊的运用。然而现在脉诊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被弱化的趋势,医者对脉诊的重视度越来越低,甚至完全忽略了脉诊的检查。因此,为提高对临床脉诊重要性的认识,本文就中医脉诊在临床中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浅析脉象产生机制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传统中医以肤浅的人体解剖生理结构与精深的中医理论相结合,这一历史的局限性使得中医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脉诊准确性难以把握,科学性受到质疑,学习的人望而却步,更别说达到“切而知之谓之圣”的境界了。因此笔者借助现代医学,补上“中医人体结构”这一薄弱环节,以期对脉象产生机制的认识和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