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湿邪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兼症复杂,湿热为多,易阻滞气机、壅滞血脉。罗增刚教授临证常用祛湿法,其主张治湿以运脾为本,辨证用药;注重因势利导,分利三焦;辨湿热之偏重,祛湿为先;佐重行气,气能行津,包括宣肺、疏肝、畅中、散结等;同时不忘活血,血水同调。 相似文献
2.
3.
赵炳南教授晚年临证中着重体现整体治疗观的临床应用,重视调和阴阳,常用"四藤"配伍,并将该疗法应用于众多皮肤疾病的治疗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赵老将调和阴阳法运用于白塞氏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阐明白塞氏病病因病机和临床用药,对经赵教授治疗的25例白塞氏病病例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赵老的调和阴阳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齐元富擅用菟丝子与女贞子、补骨脂与生地黄、附子与熟地黄等多个药对,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应用调和阴阳法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主任认为,不寐的基本病机为阴阳不和,与五脏有关,与心、肝、脾关系密切.儿童的年龄段不同,不寐致病特点也不一样,如婴幼儿阶段,饮食是主要致病因素,常以积滞实证为主;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患儿,情志是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以实证、热证为主;青春期患儿,常见肝郁气滞、寒热、虚实错杂为主.实证多因食滞、痰浊、火热,重在消导和胃,化...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调和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12月收治的4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调和阴阳刺法治疗),各21例,治疗约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量表)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0. 5%)高于对照组(76. 2%)(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和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生理状态,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调和阴阳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3星期后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达到正常肌张力的比例更高,而高肌张力比例则明显更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研究初步显示,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可行的:调和阴阳针刺法能较好地调节患者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12.
13.
许晓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180-181
廖世煌教授(1943-),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省仲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40年,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精通《金匮》、《伤寒》、《温病》等经典著作。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廖老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尤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14.
15.
失眠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主要为就寝后难以入睡、睡而多梦、睡中易醒、醒后无法再入睡,睡中不时惊醒,睡眠质量差致使醒后疲惫。失眠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治疗失眠症临床常用安眠药。安眠药种类很多,但患者往往会产生 相似文献
16.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比较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笔者在跟随导师程益春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共接诊此类患者13例,今举其一,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调和阴阳治疗失眠证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正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38-39
运用调和阴阳治疗失眠证 4 8例 ,并与西药对照组 30例做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4 % ,对照组总有效率达 80 %。中医认为失眠证为阳不归阴、阴阳失调所致 ,以调和阴阳 ,配合辨证用药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也是皮肤病中颖难重症,张志礼教授针对本病以脾肾两虚,阴阳失调为核心的病理机制。采用健脾益肾,调和阴阳为主的方法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