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应该具备一定的时间意识,学会自己安排时间。针对这一阶段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本节科学活动——"我的一天",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认识时钟,初步学习如何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时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初步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充分做好上小学的身心准备,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的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纸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大班幼儿有剪、撕、粘、贴、折、画等经验,对纸的一般特性如质轻、较软、薄、易折、吸水性等有一定了解,但对于纸有承重力、纸的形态和承重力之间的关系还不太了解。根据《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的精神,结合5~6岁幼儿喜欢探究各种事物,敢于挑战,愿意动手操作的特点及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我设计了"纸的力气大"这一活动,创设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十足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摸一摸、玩一玩中感知和体验纸可以变换不同形态的一般特性,在帮助"纸兵举重"的游戏情境中引导幼儿认真专注地操作,通过反复尝试、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究纸的形态与承重力之间的关系,并且尝试解决"如何让薄薄的纸举起更多积木"的问题,在猜测与验证、分享与交流中,培养幼儿尊重事实、不怕困难、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并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谈话活动"我能为幼儿园做什么"中,孩子们觉得幼儿园可以装扮得更美丽,于是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蹦蹦和闹闹》是一个能促进幼儿语言学习的很好载体——故事中蹦蹦和闹闹形象鲜明,对话生动有趣,能很好地激发幼儿想象和讲述的兴趣。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主要引导幼儿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3~4岁幼儿喜欢玩娃娃家,喜欢快点长高、长大,喜欢体验做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的乐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3~4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词,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指南》要求,我设计了本节活动。活动目标: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会发现周围存在排序的现象。如:教室窗帘上的图案、衣服上的花纹、地毯的花边、围栏的颜色以及瓷砖排列的图案等,这些正是吸引大班孩子探索科学活动的内容,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排序",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通过"感知规律、发现规律、补充规律.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将一根纸带扭转180度,两头再粘起来做成纸带圈,立刻便拥有了魔术般的神奇特质,这就是德国科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发现的“莫比乌斯”圈,也叫“怪圈”.这种多变且神奇的“怪圈”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如立交桥、过山车、轨道玩具等等。那么如何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何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幼儿搭建原有经验与科学新知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在我园"玩转科学"科技节活动中,我们班从"玩玩科学小游戏—画画科学创想画—讲讲科学小故事—秀秀科学小作品"入手,孩子们和家长们都积极投身到了科技风暴的浪潮里。科学活动"舞动的小蛇"借助《粉红豹之古墓探险》的动画片段,一步步引导幼儿去感知声音的振波,寻找小蛇跳舞的原因,再用一块纸板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亲身体验如何让小蛇跳出更曼妙的舞姿。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投入、主动探究,其探究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积极情绪得到了有效激发。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声音的振波。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户外体育游戏"抢椅子"可以锻炼幼儿的专注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游戏中还融入了数概念,椅子数量和人数之间差1的关系能够引导中班幼儿了解数的形成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通过对"抢椅子"游戏的探索,引导中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人数和椅子数量之间的关系,感知数的形成经验,并尝试运用数学经验分析、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喜欢在垫子、长凳上攀爬,其中部分幼儿已有匍匐爬行的经验,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们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确定"手脚撑地、膝盖悬空爬"为本次活动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实施,以"儿童为主体""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等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中越来越显得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与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我以艺术领域为例,尝试以"如何基于儿童视角设计有效的音乐活动以支持幼儿的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4~5岁是幼儿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帮助他们养成互相分享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棉花糖深受孩子们喜欢且贴近他们的生活,本活动围绕故事《白云棉花糖》展开整节活动——通过讲述故事、想象棉花糖的制作、分享棉花糖等过程感受棉花糖不同的样式、味道以及捏在手里的不同感觉,从而充分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分享增进幼儿与同伴.  相似文献   

14.
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应该是在大自然中亲身体验、感知从而认识、了解的。作为教师,更应关注孩子,重视孩子对大自然的亲近。本文以草地游戏为背景,在孩子自主自发探究“桃树上闪闪发光的是什么”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个案观察与跟踪,分析孩子在此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出适宜的引导方式及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考虑到园里的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种植和孩子们的生活很密切,因此幼儿园里设有专门的种植区域。根据当地习俗,春分是播种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开展关于种植的主题活动。“立春蛋”活动是种植主题活动下的一个子活动,本来我们只想让孩子们了解春分的习俗,但是在设计时发现竖蛋这个游戏很符合孩子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木工坊是幼儿园通过创设木质环境、提供木工创意空间,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木工课程,幼儿亲身实践体验的场所。参与木工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小手精细动作,培养其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意识,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专注力、耐力、合作意识等学习品质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幼儿园木工活动则是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体验环境,让幼儿对木工艺术、材料及作品产生兴趣,同时利用大自然中的自然物如木块、木屑、树皮、树枝等进行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使幼儿在身体、知识、技能、精神、创造性、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中班幼儿对颜色非常感兴趣,他们时常在美工区观察颜料滴落水中的变化,随着颜料的流动、色彩的晕开,形状慢慢发生了变化,整个过程就像变魔术一样带动幼儿展开无限想象。于是我设计了本节艺术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感受水拓画的魅力——想一想、碰一碰、拉一拉,就变成一幅神奇的、五彩斑斓的画,每一次的拓印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班级里有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蚕,孩子们对养蚕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孩子们发现有些蚕开始结茧了,于是他们提出问题:"蚕宝宝结茧后应该住在哪里?"由此引出了"蚕簇"这个概念,并决定动手制作蚕簇。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文在实践中总结大班幼儿获得科学核心经验的五大途径,每一种途径都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促使幼儿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习得科学知识,形成前科学概念,并获得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囍"是民间剪纸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连续对称剪纸,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剪纸经验,本次活动在折剪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拓展,可以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中国的传统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