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义山 《北京中医药》2018,37(6):570-572
目的探讨王俊宏教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王俊宏教授治疗ADHD首诊中药处方57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进行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获得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新处方,绘制出常用药物网络图。结果挖掘出13个核心组合和6首组合新处方。结论从气阴两虚辨治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同时根据药物配伍组合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建库至2021年12月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临床处方,将收集到的复方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和聚类等分析。结果:共筛选有效处方61首,中药122味,频次共计663次,以白术用药次数最多;以温性、甘味、入脾经药居多;以补气类药物为最;聚类分析出2个药组,关联规则以白术为核心。结论: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的比例极高,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治疗以益气健脾为准则,以甘温药物为主,以脾、胃、肺经为要,处方以补中益气汤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张佩青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佩青教授门诊治疗膜性肾病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专家本人校审,共同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对药配伍、组方特点等。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93味,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张佩青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新处方为其治疗膜性肾病的核心用药。结论:张佩青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特点突出,用药准确细致,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该软件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以期对名中医经验传承提供有效数据支持,从而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的有效处方128首,并将其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利用频次频率统计、组方规律、关联规则以及无监督熵聚类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28首有效处方中,共涉及中药92味,其中以补虚、利湿、活血药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1首核心处方;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算法,得核心中药组合34条。结论: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标本兼顾,注重病证结合,圆机活法,在益气养阴以扶正的同时,不忘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袪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毕荣修教授门诊及病房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方剂的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严格筛选毕荣修教授治疗SANFH的方剂,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的治疗SANFH的方剂,进行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61首治疗SANFH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常用药物和4味核心药物以及6首新处方等。结论:治疗SANFH应以补养肝肾、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行气止痛、益气养阴、接骨续筋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分析名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能够客观全面地总结分析名中医的临证经验,对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17-9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用药特点。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膀胱癌患者信息输入系统中,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刘尚义教授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150例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方。结论:刘教授治疗膀胱癌多用养阴散结、清热利尿之品。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从中探索刘尚义教授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用药特点,为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开辟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挖掘名中医贺玥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及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对贺玥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995张处方进行数据挖掘,使用IBM SPSS Modeler17.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主要包括关联规则挖掘和聚类分析。结果:贺老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时,最常见的证型为气血瘀滞证、气血不足证、瘀热互结证、痰瘀交结证、阴血不足证。关联规则挖掘出证型与药物之间的强关联规则19条,聚类分析得到出现频率排名前四的证型的5个聚类。初步分析出贺玥重视瘀血和标本兼治的学术特点。结论 :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初步总结出名中医贺玥辨证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临床用药特点,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挖掘卢秉久教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00条,涉及中药159味,累计使用频次为1333次。使用频次≥30的中药有11味。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多归于脾、肝二经。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核心药物组合共12组;经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处理后得到22组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药物组合,并得到新处方11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健脾为主,疏肝为辅,对于主要兼证采用淡渗利湿、清热燥湿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手段探讨结肠癌术后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二十余年治疗结肠癌术后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结肠癌术后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的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26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药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解毒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斟酌药物的配伍组合对于提高结肠癌术后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研究王阶教授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传承王阶教授临床诊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经验。方法:收集并整理王阶教授2016-2020年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医案处方,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进行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共收集王阶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处方122则,中药110味,多为辛、甘药物,归经则以脾经为主,兼有心、肾、肝、肺、胃经。使用单药频次最高的桂枝、白芍、生牡蛎、生龙骨、炙甘草、大枣,高频对药为桂枝-白芍116次(占95.08%);常用角药为桂枝-生龙骨-生牡蛎108次(占88.52%),桂枝-白芍-生龙骨106次(占86.89%),桂枝-白芍-生牡蛎106次(占86.89%)。常用药对为木香-砂仁等。核心处方药物为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生龙骨-生牡蛎-牛膝-党参-黄芪-肉苁蓉-茯苓-酸枣仁。结论:王阶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用方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主,药物以桂枝、白芍、生牡蛎、生龙骨、炙甘草、大枣等为主,临床诊疗时随病、证、症进行用药加减。  相似文献   

12.
王庆国教授学验俱丰,对张仲景学术有相当造诣,精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辨证施治,尤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辨治本病,重视湿热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疗力主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临证多选加减木防己汤、白虎加桂枝汤、穿青海甲汤等。王教授将本病分为如下五型:湿热痹阻型,风寒湿痹型,寒热错杂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型,灵活化裁,随证施治。文章拟对王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介绍王教授对病机认识、分型论治、辨治特色以及典型病案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阴虚证临床核心症状及方药,为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SLE阴虚证提供参考。方法: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通过临床回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病案室322例SLE患者病历以及计算机检索筛选出的134篇中医药治疗SLE的文献,对SLE阴虚证中医临床的症状、用药进行复杂网络构建,计算网络的拓扑性质参数,分析SLE阴虚证中医临床核心症状、方药、配伍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得出,本研究中治疗SLE阴虚证的核心中药主要有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知母、黄芩、青蒿清热,山萸肉收涩,秦艽祛风湿热,鳖甲、女贞子补阴,白芍补血,茯苓、泽泻、薏苡仁利水消肿,山药、甘草片补气,制半夏化痰;核心处方为青蒿鳖甲汤、六味地黄丸;核心症状有疲乏、眠差、纳差、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皮疹、皮肤红斑、面部鲜红蝶形红斑、斑疹暗红、脱发、腰膝酸软、关节痛、肌肉痛、耳鸣、口干、咽痛、舌红、苔少、脉细数。核心症状与证候诊断标准进行比较,有新的临床常见症状出现,即眠差、纳差、面部鲜红蝶形红斑、斑疹暗红。结论:SLE以阴虚血热为主要病机,治疗应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清虚热,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计算机文献检索及临床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SLE阴虚证中医临床的症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可为SLE阴虚证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目的,检索近3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65首方剂中共涉及119种药物,提取常用药物有25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33个(支持度15%,置信度0.9)。揭示核心药物为苦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通过抗病毒与调节免疫治疗病毒性肺炎。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回顾性研究艾滋病中医方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药配伍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药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4月在河南、安徽、湖北采集的2 674个中草药处方,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和常用方药特点。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本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的核心药物主要为白术、炙甘草、人参、大枣、甘草、黄芪、山药、党参、白扁豆等补气药物,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补血药物,茯苓、薏苡仁、砂仁、泽泻等祛湿药物;核心处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结论:艾滋病病机以气血两虚兼有湿立论的正确性,治疗应益气健脾祛湿。此次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科研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治疗艾滋病的中医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刘持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刘持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持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25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高频药物,常用药物组合,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刘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而发,虚多于实,虚证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治疗上以健脾养胃、益气养阴为主,同时注重升降并调,清补并举以调畅气机,理气和胃。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于分析名老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具有实用性、客观性,对科学全面地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验案中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CAG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对所收集处方中的药物信息、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并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治疗CAG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CAG验案141个,包含中药处方141首,涉及中药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医经方及其化裁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资料,时间设定为198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所得数据规范完成后,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以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抑郁症经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发表文献共461篇,其中包含119首方剂,涉及中药155味,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出现有35味中药高频应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为炙甘草、大枣、柴胡、半夏、白芍。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出核心组合25个,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新方3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抑郁症的中医经方进行分析,发现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大多为辛甘温之品,归经于心、脾胃、肝、肾经的药物频率明显较高,其中尤以入心经为最多,这些高频中药大多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解郁的功效。经方治疗抑郁症注重通阳气、养心气、疏肝气、健脾气,为临床辨治抑郁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药外敷药膏、膏药治疗闭合性骨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CNKI中关于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敷药膏、膏药方面的临床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发掘其中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90首,涉及中药189种。方中活血止痛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活血疗伤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乳香-没药,聚类分析得到核心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闭合性骨折外敷药膏、膏药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到组方以活血补血,疗伤止痛,补肾强筋健骨药为主,从而总结出其遣药组方规律,为中医骨伤科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剂用药规律,挖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组方,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门诊处方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剂160首,分析得出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有赤芍、白芍、枳壳、麦芽等61种,核心组合模式116组,其中对药43组,角药46组,4味及以上药物组合27组,并演化得到12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处方。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利用文本挖掘、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较好的体现了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即擅用角药,多以柔肝疏肝立法,通补结合,用药轻灵,主张从状态辨治,注重扶正驱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