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古典医籍论述为理论依据,以肺脾肾三脏生理功能为基础,以肺纤维化(肺痿)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了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此确定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伴随人口老龄化而逐渐被重视的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本文作者立足于祖国医学的传统理论,从肝、脾、肾三脏的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并引用当代中医的治疗经验,对骨质疏松症实施辨证分型论治,从而探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指导临床用药,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3.
癌性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症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发的虚劳多属于因病成劳,癌症在进展及治疗中,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而成劳。当今学者多认为癌性恶病质当主要责之于脾肾,多用温补脾肾治法.今笔者认为肺脾肾三脏皆为癌性恶病质主要病位。肺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及情志方面的变化皆是癌性恶病质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重点温补脾肾时,需要兼顾治肺,甚至以治肺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5.
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哮喘的治疗 ,古代医家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昌 ,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则根据肺虚、脾虚、肾虚等偏重不同 ,分别治以补肺固卫、健脾化痰或补肾摄纳等。1 哮喘本为肺脾肾不足哮喘病位在肺 ,与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哮喘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 ,痰的产生除与肺有关外 ,与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景岳全书》云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 ,然无不由脾肾。”明代医家王节斋云 :“痰之本 ,水也 ,原动于肾 ;痰之动 ,湿也 ,主于脾。”即指出脾肾两脏在痰生成方面的作用。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 ,肺的…  相似文献   

6.
从肾、脾、肝三脏略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亚健康,是指肌体无明显疾病,却呈现生活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低下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8.
水肿病从肺脾肾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肺、脾、肾辨证治疗水肿,获得良效,现择三则案介绍如下. 1肺水案:陈×,女,14岁.2000年3月10日初诊.主诉及现病史:发热,眼睑水肿3天,伴双下肢水肿1天.该患者3天前发热恶寒,时有咳嗽,晨起眼睑水肿,自服抗感冒药治疗无好转.于昨天出现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尿少,全身乏力,肢节酸痛,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尿检:红细胞3~5个,白细胞8~10个,蛋白质(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肺脾肾三脏同调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在我院就诊的哮喘缓解期肺脾肾气虚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益肺健脾补肾汤(补骨脂10g,胡桃肉10g,太子参15g,白术12g,茯苓10g,石菖蒲6g,当归3g,升麻4g,防风6g,炙甘草3g)治疗。两组均规范治疗3个月,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统计两组患儿疗效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最大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自拟益肺健脾补肾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可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脾、肺二脏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脾脏来论治肺结核是对中医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本文从肺结核的认识、肺脾关系、从脾论治等方面对从脾治肺结核的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极大地丰富了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内容。肺结核从脾脏进行中医治疗的同时,辅以抗痨化疗药物是在继承中西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脾胃功能的正常是维持体内清浊之品明确区分及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肿瘤的发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除了与诊断水平的提高使得有越来越多的肿瘤被人们发现之外,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也造成了肿瘤的高发。肿瘤的发生是由于脾胃功能紊乱,造成清浊相干,营养机体的精微物质中混杂有污浊之物,日久则正常组织可异化生出肿瘤。而现代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造成脾胃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均可加重脾胃功能损伤,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高发病率。文章重点阐述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脾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痰、瘀体质与冠心病痰、瘀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418名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心血瘀阻证(150人占35.89%)、痰浊内阻证(109人占26.08%)为多见,冠心病痰、瘀证除了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可能与痰、瘀体质有关,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对指导防治冠心病痰、瘀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药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探索活血化瘀药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促进和血管生成正常化作用,为活血化瘀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方法检索相关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方面的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结果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滞、痰凝、血瘀、毒邪等凝聚而成。在治疗上,临床应注意不同活血化瘀药的选择应用,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及不同的病期等情况灵活应用,以及与扶正培土、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湿化痰等方法的配合应用。结论血瘀是常见病因病机,贯穿肿瘤发生发展各个阶段,而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消渴的发病机制复杂,与肝脾肾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从消渴病的肝脾肾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在治疗上应协调三脏关系,根据脏腑强弱和病程发展来综合分析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对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大多归结为阴虚燥热,而往往忽略了其他致病因素,本文尝试论述瘀血在消渴病及并发症中的发病机制以及易导致的后果,并提出应在治疗消渴病的过程中辨证地运用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16.
论血瘀证与络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是当今中医学界的研究重点,许多临床中的疑难杂症、久病、重病都与血瘀证密切相关,治疗中亦常从血瘀证的角度去制定治则方药.而无论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还是从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基础方面去研究,血瘀证都与络脉系统及络病密不可分,因此络病理论亦是血瘀证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瘀血是疑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一环,但如何通过对瘀血的分析来治疗疑难病认识不一。以文献研究为切入点,结合瘀血辨证思维的突破、瘀血病因病机的认识、瘀血的诊断依据及瘀血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来分析瘀血与疑难病辨治的关系。对瘀血辨证思维和病因病机的分析突出以五脏为核心,结合分析其功能失常引起气血津液的改变以及由此带给机体的诸多见症;临床诊断瘀血,则在观察舌、脉基础上,从2方面去分析:在外,观察血液易盈亏的地方,如四肢末端爪甲、毛发、面部尤其唇舌等部位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同时,某一脏腑本身功能失常也会有相应的表现,据此确定是否为瘀血以及瘀血阻滞于何部位,以进一步指导疑难病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血瘀与绝经前后诸证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了“血瘀”这一致病因素的重要性,也为临床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补肾化瘀法治疗肝硬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 ,结合肝硬化临床与实验研究 ,认为肝肾阴虚、瘀血阻络是肝硬化的重要病机 ,肝肾阴虚为病之本 ,瘀血阻络为病之标 ,补肾养肝、化瘀通络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无动脉粥样硬化相对应病名,常归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中风"等范畴,其病机以痰、瘀、虚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炎症反应及其诱发的细胞坏死,而炎症反应与中医的痰、瘀、虚存在紧密的联系。以"虚"是炎症产生的根本,"痰瘀"是炎症激发和加剧的条件,痰瘀为标,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理论为指导,从痰、瘀、虚与炎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病机,并结合最新研究发现,如清道夫受体内陷导致胆固醇逆转运异常、清道夫受体同时可介导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管内皮、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激活炎症通路诱发血管慢性炎症持续状态和激活细胞坏死相关通路诱发细胞坏死,最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为临床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拓展临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