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陆洛  王飞  顾伟英 《临床荟萃》2022,37(11):1001-1007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化疗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6例初治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10例健康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CD4/CD8临界值,并将患者分为低CD4/CD8组和高CD4/CD8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3+CD25+活化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同时,CD19+B细胞、CD20+B细胞、CD5+CD19+及CD19+CD23+活化B细胞计数皆明显降低。在第一疗程化疗后,患者CD3+T细胞比例较初诊时明显升高,在完成3疗程治疗后,CD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改变及其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液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8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化疗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降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化疗4个周期及6个周期后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在化疗4个周期后达最低值[(0.245±0.086)×109/L]。CD4+/CD8+比值在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化疗结束后3个月及化疗结束后6个月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终末疗效为完全缓解的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高于非完全缓解患者(P<0.05)。复发患者化疗6个周期后CD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晚期CR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PD-1抑制剂治疗,20例)和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2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顾智文 《大医生》2024,(1):25-28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3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为研究组(30例,给予RFA联合XELOX方案)和对照组(33例,仅给予XELOX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肿瘤标记物水平、MMP-9及VE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变化,探讨其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关系。方法 34例晚期肺癌患者均接受ICIs治疗,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抑制剂单药,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或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治疗。ICIs治疗前、第3个周期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包括Treg细胞、B细胞、NK细胞、CD45+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3+T细胞绝对值及PD-1+/CD45+T细胞、PD-1+/CD8+T细胞、PD-1+/CD4+T细胞、PD-1+/CD3+T细...  相似文献   

6.
杨霞  张静 《大医生》2023,(23):12-15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及CA19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输血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比浊法,对45例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3+CD4+,CD3+CD8+和CD4+/CD8+)、B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NK细胞(CD16+CD56+)和血清Ig(IgG,IgA和IgM)水平进行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较,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CD3+T细胞比例[(60.49±9.23)% vs(68.41±6.31)%,t=2.46,P=0.005],CD4+T细胞比例[(31.19±5.02)% vs(43.23±4.52)%,t=3.31,P=0.002],CD4+/CD8+比值[(1.19±0.31)% vs(1.73±0.27)%,t=3.78,P=0.001]、NK细胞[(9.27±2.24)% vs(18.04±5.07)%,t=3.92,P=0.001]比例明显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CD8+T细胞比例[(29.11±4.03)% vs(24.49±5.13)%,t=1.89,P=0.04]和CD3-CD19+B细胞比例[(26.13±2.99)% vs(12.53±3.11)%,t=4.45,P=0.001]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与健康组相比较,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IgG(13.27±2.31 g/L vs 11.41±1.81 g/L,t=2.93,P=0.011),IgA(1.99±0.43 g/L vs 1.19±0.19 g/L,t=2.69,P=0.043)和IgM(1.91±0.45 g/L vs 1.49±0.27 g/L,t=2.81,P=0.02)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体内存在着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状态的测定,对监测患儿输血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西安市学龄前儿童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比、绝对计数及CD4+/CD8+。方法 选取西安市368名参加正常入学体检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四色试剂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绝对计数及CD4+/CD8+。分析学龄前儿童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绝对计数及CD4+/CD8+;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学龄前儿童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绝对计数及CD4+/CD8+。结果 368名学龄前儿童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为(44.15±8.39)%,绝对计数为(4 321.64±1 330.43)个/μL;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的CD3+CD4+及CD3-CD16+CD56+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龄前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TIM-3+T细胞、CD4+CD45RA+T细胞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21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168例非冠心病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根据GRACE评分结果对ACS组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分为低危组(GRACE<109分,68例)、中危组(109分≤GRACE≤140分,62例)以及高危组(GRACE>140分,82例)。检测各组CD4+TIM-3+T细胞、CD4+CD45RA+T细胞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4+TIM-3+T细胞、CD4+CD45RA+T细胞水平与ACS患者GRACE评分之间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TIM-3+T细胞、CD4+CD45RA+T细胞水平诊断ACS患者的价值。结果研究组ACS患者生化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利钠肽前体(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CD4+CD45RA+T细胞、CD4+TIM-3+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高、中、低危组3组ACS患者间生化指标和CD4+TIM-3+T细胞、CD4+CD45RA+T细胞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的CD4+TIM-3+T细胞水平、CD4+CD45RA+T细胞水平均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644、0.51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4+TIM-3+T细胞诊断高危ACS患者最佳截断值为0.129,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90~0.91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27%、78.46%。CD4+CD45RA+T诊断诊断高危ACS患者最佳截断值为0.16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95%CI:0.874~0.9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61%、80.77%。且低CD4+TIM-3+T细胞组和低CD4+CD45RA+T细胞组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高CD4+TIM-3+T细胞组和高CD4+CD45RA+T细胞组(P<0.05)。结论ACS患者CD4+CD45RA+T细胞、CD4+TIM-3+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二者均与ACS患者GRACE评分呈正相关,并对预测高危ACS和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深圳地区0~2岁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方法 2018年7月1日对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和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健康体检的268例健康儿童使用迈瑞流式细胞仪和四色试剂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各参数值。依据CLSI-CA28-A3文件要求,分析、建立并验证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区间。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中CD3+CD4+%、CD3+CD8+%、CD3+CD4+/CD3+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其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2岁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CD3+(%)的参考区间为56.75~85.53,男、女性CD3+CD4+(%)分别为25.98~63.50、29.65~65.37,男、女性CD3+CD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原发性胃淋巴上皮瘤样癌(gastric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GLELC)和胃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GLELC组织免疫学指标变化.方法 原发性GLELC患者18例为GLELC组,同期诊治胃腺癌患者28例为胃腺癌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手术切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确诊乙肝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中ALT浓度不同分为ALT正常组、ALT中度升高组、ALT高度升高组,根据病毒载量的不同分为未复制组、低复制组、高复制组,另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髓白1号方联合化疗对AML患者骨髓液中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为提高AML患者治疗效果与长期生存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在武威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AML患者70例,并以25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然后AM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髓白1号方联合化疗)和非联合治疗组(单纯化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液中CD3+CD161+IL-17+IFN-γ+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骨髓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的浓度。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诊及复发的AML患者CD3+CD161+IL-17+IFN-γ+T细胞的比例、VEGF和IL-17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CR及DFS期AML患者的CD3+CD161+IL-17+IFN-γ+T细胞的比例、VEGF和IL-17浓度显著低于初诊及复发的AML患者(P<0.001),且DFS期AML患者的CD3+CD161+IL-17+IFN-γ+T细胞的比例、VEGF和IL-17浓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AML患者CR期CD3+CD161+IL-17+IFN-γ+T细胞的比例、VEGF和IL-17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用髓白1号方联合化疗组AML患者的上述指标则与对照组无差异;单纯化疗组AML患者CR期CD3+CD161+IL-17+IFN-γ+T细胞的比例、VEGF和IL-17浓度高于联合治疗组AML患者(P<0.05)。联合治疗组的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CR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P<0.05),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患者(P<0.05)。结论:初诊及复发的AML患者骨髓中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显著减低。髓白1号方联合化疗治疗AML可明显提高CR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关于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初诊中高危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疗效(NCT04061876)的单臂、开放性临床试验患者,一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淋巴亚群尤其是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前瞻性观察本院23例采用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的中高危aGVHD患者的疗效,同时监测其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癌合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联用吉非替尼与肺癌合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含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血清癌抗原125、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贫血、高血压、皮疹、手足综合征)。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更高,CD8+含量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血清癌抗原125、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较治疗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CD3+、CD4+、CD4+/CD8+含量[(63.08±5.23)%、(37.52±4.26)%、1.32±0.25]较对照组[(30.03±3.56)%、(37.52±4.26)%、0.84±0.22]更高,CD8+含量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血清癌抗原125、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53.42±4.38)%、(16.12±3.93)ng/mL、(30.24±4.38)ng/mL、(50.23±6.48)U/mL、(6.52±3.09)ng/mL]较对照组[(33.28±4.76)%、(21.06±3.86)ng/mL、(59.81±5.18)ng/mL、(78.69±6.76)U/mL、(10.86±3.14)ng/mL]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合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可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与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免疫功能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收治的75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男40例,女35例,年龄(57.13±6.32)岁,年龄范围为43~71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7)与开腹组(n=38)。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首次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CD4+/CD8+]及应激状态[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0±1.31)d]、首次饮食时间[(3.08±1.18)d]及住院时间[(9.86±2.38)d]均短于开腹组[(3.24±1.67)d、(4.12±1.35)d、(12.24±3.09)d];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CD4+[(28.22±4.49)%]、CD8+[(26.18±2.67)%]、CD4+/CD8+(1.08±0.10)均高于开腹组[(24.01±3.69)%、(24.17±2.46)%、(1.01±0.09)];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内皮素[(0.77±0.36)ng/L]、IL-6[(37.18±23.25)μg/L]均较术前[(1.35±1.10)ng/L、(58.32±20.08)μg/L]降低,开腹组内皮素[(2.25±1.88)ng/L]较术前[(1.45±1.12)ng/L]升高,IL-6[(53.16±24.37)μg/L]较术前[(63.45±20.42)μg/L]降低,且腹腔镜组内皮素、IL-6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100例经病理诊断为晚期(ⅢA~Ⅳ期)NSCLC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58.94±12.33)岁,年龄范围为35~72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依据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分为EGFR-TKI组(n=48)、克唑替尼组(n=7)与联合治疗组(n=45),EGFR-TKI组采用EGFR-TKI治疗,克唑替尼组采用克唑替尼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抗原分化簇3(CD3+)、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CD4+/CD8+]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卡氏行为能力状况量表(KPS)评分]。结果 EGFR-TKI组的有效率(68.8%)、疾病控制率(87.5%)和克唑替尼组的有效率(71.4%)、疾病控制率(85.7%)高于联合治疗组[(31.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GFR-TKI组CD3+[(49.67±7.35)%]、CD4+[(42.00±5.17)%]、CD4+/CD8+(1.97±0.51)高于治疗前[(28.73±4.92)%]、[(24.16±3.90)%、(1.30±0.49)],克唑替尼组CD3+[(51.21±7.72)%]、CD4+[(40.79±4.37)%]、CD4+/CD8+(2.01±0.48)高于治疗前[(28.42±4.52)%]、[(23.85±3.73)%、(1.30±0.52)],联合治疗组CD3+[(41.05±6.37)%]、CD4+[(34.52±4.41)%]、CD4+/CD8+(1.67±0.45)高于治疗前[(28.62±5.36)%]、[(23.65±3.66)%、(1.28±0.53)],三组患者的CD8+[(16.71±1.79)%、(15.90±1.93)%、(21.28±2.40)%]均低于治疗前[(26.44±3.20)%、(26.42±3.11)%、(26.32±3.05)%];治疗后,EGFR-TKI组的SF-36评分[(84.26±6.70)分]、卡氏评分[(86.29±7.92)分]和克唑替尼组的SF-36评分[(82.85±5.72)分]、卡氏评分[(87.84±7.28)分]均高于联合治疗组[(67.19±6.33)分、(73.56±8.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调节性免疫细胞的负向调节作用。 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8年3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为感染组(10例),单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肿瘤组(10例),同期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增殖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和CD19+IL-10+调节性B(Breg)细胞的比例。 结果肿瘤组Ki-67的比例为(35 ± 4)%,感染组为(66 ± 6)%,感染组Ki-67的比例显著高于肿瘤组(t = 4.068,P < 0.001)。三组肺癌合并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CD19+IL-10+Breg细胞比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9.400,P < 0.001;F = 16.090,P < 0.001)。且与肿瘤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0.41 ± 0.03)%、(0.21 ± 0.03)%、(1.03 ± 0.08)%]、CD19+IL-10+Breg细胞比例[(0.429 ± 0.021)%、(0.268 ± 0.013)%、(0.783 ± 0.111)%]比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感染组均显著升高(P均< 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B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