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药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3年8月-2016年10月某院收治的114例(114眼)湿性AMD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38例。A组患者静脉输注维替泊芬结合光动力疗法,B组与C组患者分别玻璃体内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均每月给药1次,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面积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及CNV渗漏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提高、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及CNV渗漏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A组在治疗后1、3个月的裸眼视力显著低于B与C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及CNV渗漏面积显著大于B与C组(P<0.05),C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显著低于B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及CNV渗漏面积显著大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及CNV渗漏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湿性AMD的临床治疗中,雷珠单抗的前期效果明显,但3种药物的后期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湿性AMD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瞳孔热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6个月视力变化、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底荧光造影,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视力、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底出血面积有显著性(P<0.05),两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AMD疗效确切,能有效解决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史春生  姜波 《安徽医药》2020,24(2):296-300
目的评估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继发黄斑水肿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MT)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 2015年 12月至 2017年 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BRVO继发黄斑水肿病人 41例,分为观察组 22例,对照组 19例,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 1,3,6和 12个月分别收集 BCV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记录的 CMT,观察组在第一次或随后的康柏西普注射后,在黄斑水肿( CMT≤350 um)减轻后 15 d立即进行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在随访期间,如果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观察到持续性或复发性黄斑水肿,则每隔 1个月再次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 2.8次和 3.2次,观察组的平均注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1、3、6和 12个月两组的 BCVA均明显提高( P<0.05),但两组间治疗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1、3、6和 12个月两组 CMT均明显下降( P<0.05),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可有效提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病人的视力,减少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次数,优于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军花  李柳  王永波 《江西医药》2021,56(6):734-736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结膜下及角膜基质注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CNV患者,于结膜下(0.2mg)及角膜基质(0.2mg)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1次.观察CNV形态及面积、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7d、3个月,所有患者患眼的睫状充血、新生血管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7d、3个月的CNV面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1d(P<0.05),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明显大于治疗前1d(P<0.05);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及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康柏西普结膜下及角膜基质注射治疗CNV患者的疗效显著,对视力及眼压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王军花  李柳  王永波 《江西医药》2021,56(6):734-736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结膜下及角膜基质注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CNV患者,于结膜下(0.2mg)及角膜基质(0.2mg)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1次.观察CNV形态及面积、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7d、3个月,所有患者患眼的睫状充血、新生血管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7d、3个月的CNV面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1d(P<0.05),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明显大于治疗前1d(P<0.05);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及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康柏西普结膜下及角膜基质注射治疗CNV患者的疗效显著,对视力及眼压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52-355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行首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术,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病程、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合并全身病等资料。通过常规眼科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等评估术前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分析治疗前后患者黄斑水肿消退程度与上述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64.69±92.11)μm和(288.65±61.71)μm,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明显变薄(t=7.4,P<0.01)。治疗后视力提高者占35%,视力趋于稳定者占59%,视力下降者占6%。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程度与病程呈负相关性(r=-4.99,P<0.01),但与其他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GASS分型和合并病)无相关性(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减轻黄斑区新生血管渗漏,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或稳定患者视力。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程与黄斑水肿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的视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江阴市中医院行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的nAMD患者109例(109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57眼)与阿柏西普组(52眼),随访3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BCVA、CMT的数值均降低[康柏西普组:(0.57±0.15)、(0.46±0.12)Log MAR,(256.27±24.58)、(237.58±25.67)μm;阿柏西普组:(0.55±0.13)、(0.44±0.13)Log MAR,(247.94±26.27)、(232.49±27.29)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各时间点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康柏西普组与阿柏西普组CNV渗漏治疗总有效率(85.96%vs 88.4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9.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85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5例患者分为L组和K组两个组别。L组以雷珠单抗治疗;K组以康柏西普治疗。观察指标:(1)注射平均次数;(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结果:K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黄斑变性痊愈患者30例,好转10例;L组中痊愈、好转各25例和17例,组间疗效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K组注射平均次数(4.11±0.41)相比于L组注射平均次数(5.01±1.77)更少,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均有一定效果,可改善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但康柏西普注射次数较少,有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DME患者9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康柏西普治疗), 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房水VEGF、SDF-1, 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40/45), 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 P < 0.05)。治疗3个月后, 研究组房水VEGF[(138.71±16.82)ng/L]、SDF-1[(415.18±24.87)m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EGF(276.13±15.96)ng/L、SDF-1(526.06±22.91)mg/L](t=39.76、21.98, 均P < 0.001)。治疗3个月后, 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厚度[(339.52±30.12...  相似文献   

10.
刘登艳 《海峡药学》2016,(10):133-134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3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患者,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治疗后8例患者发生结膜下出血,未经处理,自行吸收;5例治疗后眼压升高,平均(25.51±1.98)mmHg,在注射甘露醇后恢复正常;角膜上皮脱落眼梗疼痛患者1例,经修复上皮、眼膏包眼后缓解;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6mm黄斑区总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明显( 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用药安全,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厚度(CMT)的影响.方法 选择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眼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诊治的DME 50例(50眼),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观察2组治疗1、2、3个月的BCVA、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和眼内压(IOP)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提高,CMT较治疗前降低,CNV和IOP少于或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对DME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4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康柏西普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稍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采取康柏西普治疗,其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后黄斑中心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和雷珠单抗治疗相当,均值得临床借鉴,实际情况则可根据患者病情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康柏西普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次58例研究对象全是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在治疗中使用康柏西普,分析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经过治疗视力提升者占36.21%、视力稳定者占58.62%;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62.28±87.36)μm,治疗后降低至(276.17±60.48)μm,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 <0.05);病程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康柏西普临床效果显著,能很好的改善病症、提升视力,不过越高治疗效果越佳,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饶志波  唐玲芳  邱海江 《江西医药》2021,56(4):511-512,515
目的 探究康柏西普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眼底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32例)和对照组(眼底激光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MT)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CMT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BCV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M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87.50%)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χ2=5.333,P=0.021).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可提高患者BCVA和降低CMT,益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60例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VEGF水平、视力水平、黄斑中心凹厚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P 0.05。观察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方案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单独予以眼底激光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网膜厚度及视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视网膜厚度及视力Log MAR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等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的视网膜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 0.05)。结论眼底激光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降低患者视网膜厚度,提高视力,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并对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79-282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80例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対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实验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治疗前后眼内压(IOP)、CNV面积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变化进行对比,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IOP、CNV面积和CRP均明显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明显升高,CMT明显降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患者BCVA高于对照组,C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视力,减少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3例64眼AMD患者进行TTT治疗,定期随访视力及眼底情况等.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3.4±12.7)个月.经过1次或多次TTT治疗,20例24眼(37.5%)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提高≥2行2例2 I~E(3.0%),下降≥2行2例9眼(14.1%),其余患眼视力基本保持稳定;3例3眼于TTT治疗过程中视网膜出血增加,12例15眼随访过程中出现其他部位的新鲜出血;进行激光后造影复查的22例23跟中,15眼(65.1%)渗漏减轻或消失.结论 TTT对CNV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使AMD患者CNV闭合并保持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102眼)黄斑病变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总体组(102眼, 75例)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51眼, 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组(21眼, 20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组(17眼, 13例)、其他类型组(13眼, 12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五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和黄斑平均厚度(CAT),并统计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结果 总体组、DME阻、RVO-ME组、其他类型组治疗后的CST水平分别为281(247, 340)、301(257, 354)、(288±87)、247(223, 340)μm,均低于治疗前的374(301, 525)、362(303, 461)、(505±168)、508(316, 57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D组治疗前后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组、DME组治疗后的CAT水平分别为319(279, 351)、339(309, 364)...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小剂量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住院治疗的74例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共80只眼。将所有患者以就诊单双号为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治疗组,每组各37例40只眼。对照组球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0.1 m L/次,1次/d。治疗组球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减量至0.025 m L/次基础上球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 L/次,1次/月。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视力改善和黄斑部荧光渗漏及遮蔽荧光改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与治疗后1、2、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值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视力改善和黄斑部荧光渗漏及遮蔽荧光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75.00%、9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后两组除读和精细工作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0.01);治疗组第1、2、3个月远视力等、调节能力、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小剂量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