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调查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7—2019-06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首发脑卒中患者24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66.07±15.02)分,心理弹性得分(57.44±10.02)分,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418,P<0.01)。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护理人员要挖掘其心理弹性,提高患者心理免疫力,协助患者接受现实、逐渐适应、良好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对脊柱外科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外科病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和常规系统化整体护理,使用创伤后成长量表评定患者在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创伤后成长的水平,并评价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的创伤后成长总分为(82.57±3.7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创伤后成长总分(58.03±3.98)分(P0.01)。干预组的人生感悟、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和自我转变等维度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率,干预组(93.03%)显著高于对照组(60.47%)(P0.01)。结论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对于脊柱外科患者能取得很好的干预效应,并更好地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程序式护理对卒中偏瘫患者自我管理、负面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组2020年6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卒中偏瘫患者,按不同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20年6月—2021年12月)和观察组(2022年1—7月)。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Roy适应模式引导的程序式护理。两组患者总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lf-efficacy questionnaire,SSEQ)、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卒中偏瘫患者90例,其中男性48例,年龄45~82岁,平均(67.66±6.53)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4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SSE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SE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5.32±11.60)分vs.(79.54±8.79)分,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对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13-07—2016-05在郑州某院的86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2组均给予放疗后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授权理论构建的护理干预,采用癌症自我效能感量表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2组患者自我效能程度与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实施授权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长课堂指导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照顾者的养育心理灵活性、创伤后成长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89例脑瘫患儿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采用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长课堂"指导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照顾者养育心理灵活性、创伤后成长、自我感受负担。结果 干预前两组养育心理灵活性、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创伤后成长等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认知理解、接纳和承诺行动、与他人关系、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人生哲学、自我改变等得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长课堂指导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照顾者具有显著干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照顾者养育心理灵活性,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问卷对242例神经外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64.62±18.40)分,心理弹性得分(62.86±15.60)分,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0.681。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0-01—2022-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评估2组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上肢评分(24.72±4.27 vs25.19±5.65)分、下肢评分(13.57±3.35 vs 14.16±3.48)分、自理能力评分(52.02±7.38 vs 50.97±7.56)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61.17±8.76 vs 62.23±7.2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70.96±8.15 vs 69.84±8.63)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上肢评分(48.76±7.53 vs 37.18±6.48)分、下肢评分(27.48±5.12 vs 19.48±4.08)分及自理能力评分(76.17±8.69 vs 61.32±7.24)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0...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为促进病人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6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给予一般性心理指导。研究组实施为期4周的以健康教育、家庭治疗和音乐治疗等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作为临床康复效果的评定指标。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测评总分分别为136.52±35.04、136.39±34.26;研究组和对照组GWB测评总分分别为60.5±11.7、61.4±11.3,各评定指标比较,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测评总分分别为120.24±21.54、143.18±32.64;研究组和对照组GWB测评总分分别为88.9±17.7、59.6±11.4,各评定指标比较,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矫治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点介入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评。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加强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增强患者的锻炼信心,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对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效果、心理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管理方案,观察组47例患者给予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自我管理方案进行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第1s用力呼吸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度(PEF)、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C-ACT评分、FEV1%和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HAMA、HAMD和SAS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效果,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以引导式教育为内容的康复治疗和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措施,评价其对促进卒中患者卒中知识知晓、行为改善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选择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引导式教育、危险因素自我管理,先后对干预社区109例患者开展3个月的卒中康复治疗及6个月危险因素自我管理干预。通过卒中患者自身治疗和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与对照社区110例患者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3个月康复治疗后,干预社区卒中患者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从57.0(30.0,81.5)分提高到70.5(40.5,92.0)分(P0.001);Barthel指数评分从90(65,95)分提高到95(75,100)分(P0.001);社会功能活动问卷评分从(11.6±8.3)分降低到(10.1±8.4)分(P=0.001)。经过6个月自我管理,干预社区卒中患者对危险因素(P0.001)、预警知识(P0.001)和康复技能知晓(P0.001)以及血糖控制(P=0.033)和坚持康复治疗情况(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社区卒中患者。结论社区卒中康复及危险因素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提高卒中相关知识知晓、改善行为习惯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69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选取2015-05—2016-07收治的69例脑卒中患者为干预组,实施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比较2组经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心理抑郁、生活质量等评分结果。结果出院时2组NIH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1a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组(P0.05)。出院后6个月、1a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指导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减轻神经损伤状态,改善患者心理抑郁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癫痫(EP)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情况,分析疾病感知(IP)与心理弹性水平的关系,以指导早期干预、提高EP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9-02—2020-05收治的77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并分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采集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重点比较患者IP情况[采用简易IP问卷(BIPQ)评估],分析EP患者IP与心理弹性水平的关系。结果 77例EP患者,29例心理弹性水平低下,占37.66%;心理弹性水平低下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IP敏感度评分均低于心理弹性水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低下、自我效能感一般、IP敏感度低下均为EP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低下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IP敏感度低下带来的影响最显著,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显示,IP与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EP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不容乐观,可能与患者IP敏感度低下有关,临床应重视观察EP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现状,并早期给予IP敏感度低下的EP患者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可能对治疗疾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督导员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7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和督导员介入护理组(36例),护理前(0周)、干预护理8周对2组患者由同一康复督导员分别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督导员介入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患侧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EM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康复督导员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能有效提高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Many people with mild disability after stroke are physically inactive despite the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may be one strategy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in stroke survivors.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and determine whether self-management can increase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decrease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improve walking ability,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eople with mild disability after stroke.

Method: A Phase I, single-group, pre-post intervention study was carried out with twenty stroke survivors who had mild disability and were discharged directly home from acute stroke units.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was delivered via five home-based sessions over 3 months, incorporating: education, goal setting, barrier identification, self-monitoring, and feedback.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vention was determined by examining adherence, duration, usefulness, and safety.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mount of physical activity (duration of 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 in min/day and cou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steps/day), self-efficacy, cardiovascular risk, walking ability,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was feasible with 96% of sessions being delivered, each taking less than an hour (41 min, SD 12). Participants perceived the self-management program to be useful and there were few adverse events. At 3 month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27 min/day (95% CI 4–49) more 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 than at baseline and 16 min/day (95% CI ?10 to 42) at 6 months.

Conclusion: Self-management appears to be feasibl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in people with mild disability after stroke. A Phase II randomized trial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4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 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常规康复治疗(偏瘫肢体功能综合训练、作业治疗、中低频电刺激治疗和气压泵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2次/d,20min/次的镜像训练治疗; 以上治疗均5次/周,连续治疗4周;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贝克抑郁量表(BD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2组FMA-UE评分、WMFT评分、BDS评分、M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4周后除对照组BDS评分无明显变化,其余组别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P<0.05),且治疗组FMA-UE、WMFT、BDS、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镜像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每例患者入组时、治疗第30d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测试ADL。结果MBI值:康复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0.68±8.98、72.36±17.39,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24±12.59、51.29±18.52。FMA值:康复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3.84±12.63、68.46±20.4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2.13±11.26、44.25±18.86。康复组和治疗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占比61.54%(32/52),有效率为98.08(51/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64%(17/44)和79.55%(3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完全依从和总依从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完全依从和总依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抑郁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持续性心理疏导护理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失能"非失智"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6月~2020年0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性心理疏导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FMA评分和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缓解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其心理弹性程度,进一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