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晚期NSCLC患者,均口服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服用至少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全组67例患者中CR 1例,PR 25例,SD 16例,PD 25例.总有效率(ORR)38.8%(26/67),疾病控制率(DCR)62.7%(42/67).其中治疗前CEA>30μg/L组ORR 59.5%(22/37),DCR 73.0%(27/37),而治疗前CEA<30μg/L组ORR 13.3%(4/30),DCR 46.7%(14/30),两组ORR、D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DCR低于女性,且调整吸烟因素后,性别间DCR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及治疗前CEA是否高于30μg/L为近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26.8%(18/67)和腹泻13.4%(9/67).[结论]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肯定,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女性或治疗前CEA较高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背景与目的 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靶向药物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吉非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对18例资料完整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发生脑转移后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天,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其中12例患者做了脑部放疗(A组),另6例单纯服用吉非替尼(B组)。结果 吉非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总有效率为27.8%,疾病控制率为88.9%(1例CR,4例PR,11例SD,2例PD)。未观察到疗效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是否做过脑部放疗等临床特点有相关性。中位随访期6月(1~24月),两组患者生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可耐受,主要表现为轻度皮疹和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有效,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明确靶向治疗对脑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吉非替尼治疗1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经化疗失败的或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到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1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5.2%(44/125),疾病控制率为77.6%(97/125),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0.5%%.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男性、非腺癌、吸烟患者(P<0.05),ECOG评分和既往有无化疗对吉非替尼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体力状态ECOG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中位PFS明显优于ECOG评分≥2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的患者(P<0.01).腺癌、不吸烟、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MST明显优于非腺癌、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的患者(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51.2%)和腹泻(34.4%),多为轻度.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44例NSCLC脑转移患者中,接受过全脑放疗者30例,接受过化疗者42例,均在入组前1个月结束治疗。入组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服药至疾病进展或死亡。服药后定期复查。结果吉非替尼治疗的有效率为31.8%,稳定率为47.7%,临床获益率为79.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个月。吉非替尼对颅内转移灶的控制率达81.9%。既往接受全脑放疗患者与未接受全脑放疗者相比,其转移灶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结论吉非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是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0月-2006年9月曾经接受过1~2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复发的ⅢB/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口服150mg/d,直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有50例患者入组,随访至2007年9月2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随访率为100%。50例患者中有3例不可评价疗效,其余患者中完全缓解占0%(0/47)、部分缓解占38.3%(18/47)、疾病稳定占44.7%(21/47)、疾病进展占17.0%(8/47);疾病控制率为8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0和13.7个月;1年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56%。Ⅱ-Ⅲ度皮疹患者的肿瘤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要显著高于0-Ⅰ度的皮疹患者,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患者的生存受益要明显优于疾病进展患者。Ⅲ度以上皮疹的发生率为4%(2/50)。结论:给予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厄洛替尼治疗是有效的,且耐受性良好。患者的生存期不受性别、吸烟状态和病理组织类型的影响,皮疹严重度为Ⅱ度或以上的患者的疗效似乎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6.0%、92.0%,总有效率分别为76.0%、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良反应,厄洛替尼组皮疹、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P﹤0.05),但在腹泻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相当,但吉非替尼导致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值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7)
<正>肺癌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每年新发肺癌病例约150万[1]。目前,在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中,以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基因为靶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成为研究热点。一、EML4-ALK融合基因与色瑞替尼2007年,日本学者Soda等[2]首先发现了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活质量、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40例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发生脑转移后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天,直到病变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颅内病灶的疗效疾病控制率为83%,颅内病变疾病控制率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全身病变的疾病控制率为78%,全身病变疾病控制率与患者的病理类型、PS评分、脑转移数目(单发或多发)、服药后出现皮疹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全组患者中36例患者完成生活质量评价问卷,治疗8周后5种功能状态(躯体、角色、情感、认知、社会)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的均值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个全身症状(乏力、食欲不振)以及肺癌相关症状(呼吸困难、咳嗽、胸痛)评分的均值降低,其中乏力、呼吸困难、咳嗽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患者的中位TTP 6个月,TTP与患者的PS评分具有相关性(P=0.000)与服药后是否有皮疹具有相关性(P=0.016)。中位生存期11个月,生存期与PS评分、服药后皮疹情况和脑转移数目具有相关性(P分别为0.000、0.000和0.016)。不良反应可耐受,主要表现为轻度皮疹和腹泻。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身化疗同步脑放疗或序贯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方法,将60例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全身化疗同步脑放疗组(同步组)和全身化疗序贯脑放疗组(序贯组),每组各30例.结果 共59例患者完成治疗,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2.0%,脑转移灶的ORR为35.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6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0%和24.4%.同步组和序贯组的总体ORR分别为20.0%和24.1%,脑转移灶的ORR分别为43.3%和27.6%,中位PFS分别为3和4个月,MST分别为16和1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步组和序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8.5%和52.9%(P=0.365),2年生存率分别为37.2%和18.9%,同步组明显优于序贯组(P=0.011).同步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化疗同步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survival and 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NSCLC),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systemic chemotherapy and 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 (WBRT) or sequential systemic chemotherapy/WBRT.Methods A total of 60 NSCLC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his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concurrent systemic chemotherapy and WBRT group (concurrent group ) and sequential systemic chemotherapy/WBRT group (sequential group).Results Of 59 assessable patien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22.0%, and the brain response rate was 35.6%;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was 3.0 months, and the overall 1- and 2-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55% and 24.4%, respectively, with a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16.0 months.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20.0% in the concurrent group and 24.1% in sequential group (P > 0.05 ).The brain response rates of 43.3% in concurrent group and 27.6% in sequential group were also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concurrent group was 3.0 months versus 4.0 months in the sequential group,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6.0 months versus 13.0 months ( all P >0.05 ).The 1- and 2-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58.5% and 37.2% versus 52.9% and 18.9%, respectively,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2-year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011 ).In the sequential group, leukopenia was more frequent during chemotherapy than that in the concurrent group ( P = 0.029).Conclusion Concurrent systemic chemotherapy and WBRT is effective with tolerable adverse events in treating brain metastasis from NSCLC with an encouraging survival, and deserves further large sample and randomiz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并选定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预防性脑照射目标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4例LA-NSCLC患者资料,选择其中相关病例分析脑转移高危因素及相关特点。结果2年脑转移率31.58%(36/114),脑转移首发的发生率为20.18%(23/114)。孤立脑转移的发生率为9.65%(11/114)。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为病理类型(OR=5.892)和治疗方式(OR=2.888),非鳞状细胞癌和单一治疗方式的患者脑转移率高(P〈0.01),模型拟合度好(P〉0.05)。预测脑转移的总正确率为67.7%。脑转移或死亡病例乳酸脱氢酶增高率(17.54%)较无脑转移并生存病例(0)高(P〈0.01),同时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组数与个数呈正相关(r=0.716,P〈0.01),腺癌较鳞状细胞癌脑转移或死亡率高(P〈0.01),且有更多的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鳞状细胞癌及腺癌肿瘤最大直径均数分别为5.8em和3.9em(P〈0.01)。结论LA-NSCLC患者单一治疗方式脑转移发生率高。原发肿瘤大、乳酸脱氢酶高、非鳞状细胞癌、多站及多个纵隔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脑转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脑照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半以上的NSCLC患者初诊时属ⅢB或Ⅳ期,延长患者的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是关键,在维持治疗方面有很多研究。文章对NSCLC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在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发生脑转移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前血清NSE、癌胚抗原( CEA)、细胞角蛋白21?1片段( cyfra 21?1)、白蛋白( ALB)、白细胞( WBC)水平与N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128例晚期NSCLC患者中,肺腺癌90例,肺鳞癌30例,大细胞未分化癌8例。血清NSE、CEA和cyfra 21?1的中位水平分别为13.6、7.8和6.1 ng/ml,ALB和WBC水平分别为(35.41±5.60)g/L和(8.16±2.53)×109/ml。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NSE水平与NSCLC患者脑转移有关( P=0.030)。28例脑转移患者和98例无脑转移患者治疗前NSE水平分别为(34.18±28.48)ng/ml和(13.87±4.4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SE水平升高组和NSE水平正常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NSE水平与NSCLC患者脑转移和预后有关,可作为晚期NSCLC脑转移的预测因素,治疗前血清NSE高水平提示NSCL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身化疗同步全脑放疗(WBRT)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全身化疗同步WBRT和全身化疗序贯WBRT.结果 两组患者Ⅰ~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2.5%、25.0%、25.0%、0.0和30.0%、25.0%、1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2,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缓鳃率为20.0%(8/40),对照组为22.5% (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2.3)个月,对照组为(3.6±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5.23,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37.5%(1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 (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1,P<0.05).结论 全身化疗同步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好,具有较强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强有力的致癌驱动基因之一,伴ALK重排的NSCLC患者应用第一代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的治疗疗效要远远优于化疗.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ALK抑制剂在伴有脑转移的NSCLC患者中的颅内有效率.然而尽管第一代ALK抑制剂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有初步的临床数据,但在获得性耐药后,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给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新的挑战.新一代ALK抑制剂如艾乐替尼、色瑞替尼、AP26113和PF-06463922的相继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准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已达到了一个平台期.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维持治疗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免疫治疗成为晚期NSCLC的维持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KRAS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为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KRAS突变NSCLC具有高度异质性,多种突变亚型和不同共突变特征均影响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应答。KRAS突变NSCLC是免疫治疗相对获益人群,而KRAS突变对化疗存在的影响仍存有争议。KRAS突变肺癌多年来遵循无驱动基因突变NSCLC的治疗方案。随着KRASG12C抑制剂的问世,该人群的靶向治疗已取得初步进展,联合治疗的效果在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中初见成效。现就KRAS突变NSCLC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转移是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一个普遍以及灾难性的后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通过降低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肿瘤血管形成、引起凋亡增加、抑制分次照射中肿瘤细胞再增殖、降低辐射抗性等途径,发挥对放疗的增敏作用。同期放疗联合EGFR—TKI(如吉非替尼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其有更高的有效率、更长的生存期。EGFR-TKI自身毒性相对较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经对症治疗多数可好转,与放疗联合应用时对放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