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血液标本的核酸和血清学的检测(NA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核酸检测在血液病毒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使用诺华诊断血液筛查系统对标本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如标本核酸检测为阳性,则需要对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结果 10 127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出NAT(+)标本30例,其中NAT(+)、ELISA(-)的标本12例,ELISA漏检率为1.18‰,鉴别后有6例标本为HBV DNA(+)、ELISA(-),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为全阴性或抗-HBc(+),未检出HIV RNA或HCV RNA;另有7例标本为NAT(-)、ELISA双试剂(+),其中3例为HBsAg(+),4例为抗-HCV(+).结论 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联免疫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但其也存在漏检的情况,因此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可作为血液筛查检测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ELISA和ECLIA 2种方法分别检测8 913例血清中的HBsAg。结果 ELISA法和ECLIA法检测出的总阳性数和总阳性率分别为519例占5.82%,451例占5.06%;以ECLIA法为参照,ELISA法假阴性率为0.67%,假阳性率为1.43%,相对敏感性为88.3%,相对特异性为98.5%二者的符合率为97.9%;403例阳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11.9%,相对敏感性为100%,相对特异性为50%,二者的符合率为88.1%;116例弱阳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69%,相对敏感性为100%,相对特异性为50%,二者的符合率为31%;8 394例阴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阴性率为0.71%,相对敏感性为50%,相对特异性为100%,二者的符合率为99.3%。结论血清HBsAg ELISA法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ECLIA法差,且随HBsAg浓度变化较大。ECLIA法快速、准确、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液同时进行核酸及血清学两种检测,并对核酸检测(NAT)有反应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为阴性的标本进行鉴别试验确定反应性的项目,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和鉴别试验的反应性的项目,探讨进行单人份NAT后使用1种ELISA试剂检测模式的策略以及可行性。方法对献血者献血后留取的血液标本进行ELISA双试剂检测,同时应用诺华NAT试剂进行单人份的NAT,对NAT为阳性,ELISA(-)标本进行鉴别试验。结果 18 236份血液标本中NAT(+)标本181份,其中NAT(+)ELISA(+)的标本119份,NAT(+)、HBsAg(+)100份,NAT(+)抗-HCV(+)12份,NAT(+)抗-HIV(+)8份。其中1份标本NAT(+)抗-HCV/抗-HIV(+);NAT(+)ELISA(-)的标本64份,经鉴别试验鉴别后18份为HBV DNA(+);在NAT(-)标本中两种ELISA试剂(+)26份,1种ELISA试剂(+)113份。结论实施NAT可有效地降低经输血途径传播病毒的风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去掉两种ELISA试剂中的任何一种均存在一定的漏检可能,去掉哪种ELISA试剂,需要进行风险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4.
核酸检测技术在酶联免疫吸附法漏检HIV和HBV血样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核酸检测(NAT)技术筛查经两遍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项指标均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的标本.方法 将ELISA法检测的阴性标本采用六混样用两种试剂进行平行核酸检测,在检测出阳性标本后,也用两种试剂对其拆分进行单管核酸检测.结果 4 879例ELISA法检测呈阴性的标本中,核酸检测出1例HIV阳性样本,6例HBV阳性样本.结论 开展核酸检测可以提高临床用血质量,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强力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孙春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8,19(8):29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NAT)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筛查中的应用,为提高血液质量及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周口市中心血站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4 4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学检测,同时对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进行NAT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64 420例献血者中血清学检测共1362项不合格,21例存在两项指标重叠感染,63 079例血清学检测合格;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HBV-DNA阳性57例(0.09%),HIV-RNA阳性1例,未检出HCV-RNA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男性和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比较及不同年龄段献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LISA筛查献血者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风险,提高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接近10%,为了减少HBsAg阳性血液的无效采集,本血站对初次献血者用胶体金法进行HBsAg筛选,阴性者采血,阳性者再征得其本人同意下再抽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复检,若复检阴性者可采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核酸定量和免疫标志物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和其免疫标志物的关系 ,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临床诊治和预后中的应用评价。方法 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18例诊断或怀疑为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HBV -DNA、乙肝免疫标志物(HBsAg、抗 -HBs、HBeAg、抗 -HBe和抗 -HBc)的检测 ,结果HBV的s抗原、e抗原、c抗体(HBsAg、HBeAg、抗 -HBc)都阳性的标本 ,其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96.95 % (127/131) ,平均含量为106.36±1.46拷贝/ml;HBsAg、抗 -HBe、抗 -HBc都阳性的标本 ,其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43.86 %(25/57) ,平均含量为104.08±0.92 拷贝/ml;12.12%(4/33)乙肝免疫标志检测阴性标本仍可检出HBV -DNA。结论 血清乙肝病毒核酸的定量与乙肝免疫标志检测相比 ,有较高的敏感度 ,但难以检出非病毒复制状态的感染 ,尚不能替代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在乙肝患者诊治过程中 ,应联合乙肝免疫标志、HBV -DNA的检测 ,以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别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LISA)患者血浆标本的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180例血清标准的HBV-M模式可分为7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献血者进行酶免筛查后再实施核酸检测(NAT),探讨增加NAT在临床输血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罗氏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和上海科华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样本混合分别采用6人份×166.7μL及8人份×180μL汇集(称为1个pool),如果混检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混检阳性,再进行二次拆分检测,以拆分结果报告最终结果。结果罗氏系统共检测ELISA阴性标本115 227份,其中混检阳性pool 130个,经拆分80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86例,拆分率为61.5%,标本阳性率0.75‰;科华系统共检90 359份ELISA阴性标本,混检阳性pool 93个,经拆分31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31例,pool拆分率33.3%,标本阳性率为0.34‰。二者总计共检标本205586份,反应性标本117例,标本阳性率0.57‰,其中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结论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检测HIV抗原/抗体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站2016年9月~2020年9月采用ELISA法抗-HIV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128(人)份[双试剂反应性7份(其中WB确认抗-HIV阳性6份、NAT确认抗-HIV阴性1份),单试剂反应性121份(均经WB确认为阴性)]以及从本站2020年6~9月以ELISA法筛查和NAT检测均为非反应性的献血者留存标本中随机选取1 360(人)份,用ECLIA法对这2类献血者标本做HIV抗原/抗体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包括HIV阳(阴)性符合率、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对于1 360份ELISA和NAT检测均为非反应性的标本,用ECLIA检测亦均为非反应性。ECLIA法对于ELISA法检测和确认试验均为献血者HIV反应性标本的检测结果符合率100%(6/6);对于ELISA法抗-HIV检测反应性但确认试验阴性的122份标本的HIV抗原/抗体检测反应(性)率3.28%(4/122)、非反应(性)率96.72(118/122)ECLIA法与ELISA法的总体符合率为96.88%(124/12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在血液筛查中的作用,为选择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中心在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对68662例无偿献血标本同步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29例血清学阴性 HBV DNA 阳性样本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测试;部分抗 HIV 阳性样本送疾控中心做确认实验。结果68662例标本中核酸单独阳性样本120例,输血残余风险为0.175%;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以 HBcAb 阳性模式居多;HIV 确认阳性11例,全部为核酸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能够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保证输血安全。NAT 和血清学检测相互补充,不能替代,应选择适合的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一公司国产一步法和二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的敏感性。方法使用同一公司国产一步法和二步法ELISA试剂检测HBsAg,并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90例CMIA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样本,一步法和二步法ELISA检测HB-sAg结果均为阴性;61例CMIA法检测结果为低水平HBsAg样本,一步法ELISA检测阳性15例,二步法ELISA检测阳性46例,二步法ELISA HBsAg试剂比一步法ELISA敏感性明显提高(P<0.01);一步法ELISA在CMIA法检测数值在2.50U/mL以上的检出率与CMIA法保持一致;二步法ELISA在CMIA法检测数值在0.50U/mL以上的检出率与CMIA法保持一致;二步法ELISA检出率在CMIA法检测数值小于或等于0.50U/mL时明显低于CMIA法(P<0.01)。结论二步法ELISA试剂比一步法ELISA试剂检测HBsAg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但在低水平HBsAg检测时敏感性低于CMIA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 PCR 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 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 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12月在该院检测的653例乙肝患者,先采用 ELISA 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 HBV-M 模式定性检测,检测顺序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 E 抗体(Hbe-Ab)、乙肝表面核心抗体(HbcAb);再采用 FQ-PCR 法进行 HBV-DNA 定量检测,观察不同 HBV-M 模式检测结果。结果 HB-sAg、HbeAg、HbcAb 检测同时阳性简称“大三阳”。大三阳[1(+)、3(+)、5(+)模式]和[1(+)、3(+)模式]的 HBV-DNA 阳性率分别为97.97%、94.7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 HBV-DNA 阳性率(P <0.05)。大三阳的 HBV-DNA 表达水平(5.59×10^6±2.42×10^5)copies/mL,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 <0.05)。结论联合 HBV-M 定性及 HBV-DNA 定量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灰区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与验证该实验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验设置0.9倍临界值(CO值)的合理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EP12-A2指南,通过试验确定HBsAg试验C5~C95区间即灰区。对HBsAg灰区标本进行抗体确认试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HBsAg试验最佳CO值。通过实验室既往数据,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单阳性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分布(S/CO值)与灰区的关系。结果 (C50±20%)水平检测结果阴性数和阳性数均大于或等于95%,(C50-20%)~(C50+20%)水平范围包含C5~C95区间,灰区范围应在0.712~1.103倍CO值区间内。对44例HBsAg灰区标本(S/CO值0.900~0.990)进行中和试验,结果均为无反应性。绘制HBsAg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最适CO值为0.063(现用CO值在0.055~0.060)。2010年11月2日至2013年12月31日检测标本研究886 291例患者,HBsAg阳性标本包括135例灰区标本,其中7例核酸检测法(NAT)检测结果均为反应性;共检出HBV-DNA单阳性标本421例,其HBsAg检测结果(S/CO值)分布区间为0.200~0.400,与阴性标本分布区间重叠、距0.9倍CO值较远。结论该实验室现阶段HBsAg试验设置0.900的CO灰区过于严苛,试验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报道所提供的4种灰区评价方法为其他实验室在设置ELISA试验灰区方面提供了1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了解单人份核酸检测方法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的利弊.方法 利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结合血站常规的血清学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核酸检测初检反应性、复检非反应性的标本应用其它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对核酸检测初检反应性且鉴别阳性的部分标本,应用阴性血浆做倍比稀释,模拟混合NAT检测.结果 在总共12 005份标本中,核酸检测ULTRIO初检反应性标本共51例,经复检非反应性或鉴别试验阴性的标本共17例(33.3%),其中有6例经罗氏核酸检测为HBV阳性,即不可重复的标本存在真阳性的可能.模拟混样检测结果显示,经混样检测后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尤其是病毒拷贝数比较低的标本.结论 单人份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的应用中有利有弊,应根据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用TRFIA、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86例HBV感染者和50例正常人血清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对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RFIA法同MEIA法比较,五项标志物的Kappa值分别为1.000、0.847、0.934、0.698、0.877,均显示二者之间结果的高度一致性;TRFIA法同ELISA法比较,五项标志物的阳性检出数前者均高于后者。结论 TRFIA技术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替代MEIA和ELISA而成为一种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集中化在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6年1-6月,对重庆市14家基层血站送往重庆市血液中心的32 137份集中化检测标本的运输、检测、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等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年1-6月的32 137份重庆市集中化标本中,对55份标本进行了不同原因的拒收,基层血站标本的NAT单反应性率为5.1‰(164/32 137),同期重庆市血液中心为2.3‰(129/55 859),鉴别检出率基层血站为1.8‰(57/32 137),重庆市血液中心为0.6‰(35/55 859)。结论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基层血站检测实验室与血液中心血筛实验室在检测能力和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逐步提高集中化检测程度,有助于血液检测效率和血液安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M)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HBV 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FIA和ELISA法分别检测161份血清标本HBV M.结果 对于高浓度的HBV M血清,两种方法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对于稍高于临界值的血清,TRFIA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结论 TRFIA检测HBV M比ELISA法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趋化因子Mig的表达水平。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析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3例健康人群血清、外周单个核细胞及肝脏组织中Mig的表达水平,同时以免疫组化技术分析Mig在肝脏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外周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Mig表达量分别为(247.03±63.14)pg/mL、(0.95±0.21)、(0.79±0.2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外周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Mig表达量分别为(243.05±53.00)pg/mL、(0.98±0.35)、(0.74±0.18),与健康人群血清、外周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Mig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Mig呈现较高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机体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