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采访过程中,听了早教机构老师以及会员家长提供的真实个案,我们越发感到教孩子学会友好、喜欢微笑,是多么紧迫而有意义的一项工作.这需要我们家长、老师,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九月,又一批幼儿瞪着懵懂的双眼,在家长们的不舍与期盼中跨入了幼儿园的大门,勇敢地迈出了他们人生征程中的第一步。笔者在对小班新生家长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小班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午睡很不放心,觉得班上幼儿人数多而教师数量少,加上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强,普遍认为孩子在园脱衣午睡时容易受凉。的确,小班幼儿的午睡也让刚接手小班的老师们颇感费心又费力,  相似文献   

3.
奚玫 《现代医院》2008,8(11):149-150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及其幼师的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在口腔保健知识方面的整体素质。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选取广州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师及小班和中班的儿童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幼儿园教师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98.6%~100.0%,而在刷牙时间的知晓率方面:老师为67.6%,中班的孩子家长和刚入学孩子的家长占38.0%和27.5%;对氟防龋和防病胜于治病的知晓率:老师为79.7%和89.2%;中班的孩子家长:73.10%和80.60%,小班的家长:37.60%和29.40%。结论老师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普及口腔保健康教育,应从老师及家长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学习口腔保健知识应从小抓起,学龄前儿童群体口腔预防保健综合模式应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女儿的幼儿园进行了视力体检和筛查,结果出来后家长群里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小班的家长们最积极,有家长愁眉苦脸地说,我家孩子都快4岁了,为什么视力还只有0.6?也有家长兴高采烈地说道,谢天谢地,我家孩子没遗传到我俩的近视眼,不到4岁视力就1.0了,而且个头也长得高!孩子视力1.0就真的高枕无忧了吗?而那些视力只有0.6的孩子,需要立即配戴眼镜吗?  相似文献   

5.
平时我们常说,“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赏识”,实践证明适当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赏识,它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老师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参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实践者和体验者,他们的工作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了进一步诊断,需要与女孩和家长直接沟通. 几天后,女孩和父母预约后来访.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孩子不满12岁,发育的比较晚,还没有初潮.家长介绍说,孩子就说想和老师交朋友,觉得老师比父母还好.在家里还发现了孩子写给老师的两封信,其中一句话是"老师您再爱我一次",在两封信中重复了好几遍.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 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入厕是个大问题.推挤、尿湿、玩水、纸巾满地、找不到自己的毛巾等等,各种状况不断,我们老师虽然有集体教育怎样入厕,个别指导怎样入厕,但是两个月过去了,孩子的问题还是存在,特别是现在衣服穿得多了,洗手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孩子把衣服弄湿.  相似文献   

8.
在山区执教8年的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与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影响最大的两个群体,本有着相同的责任与使命——让孩子成才.可是许多家长将自己孩子的一切交给老师,特别是山区寄宿制学生的家长更是认为将孩子送进学校大门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的40分钟的课堂教育,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我们都力求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有一个精彩的人生,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长的富谈攀止,举手投足,都可能成为孩子棋仿的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爸爸,老师让我们制作一个手抄报,可是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做,您帮我做,好吗?"面对老师布置的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业,正在上小学2年级的乐乐感到不知所措。其实,像乐乐这样习惯了老师手把手教授知识,而对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的作业深感困惑的孩子并不占少数。这时,有的家长忍不住会问:我的孩子小时候制作的小手工、画的涂鸦还是蛮有想象力的,可为什么越大想象力反而越差了呢?究竟是谁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心理门诊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气倔、好哭、好斗、给家长惹麻烦.最尴尬的是还不断接到老师或邻居的"告状".他们羡慕邻居或同学家的孩子是那么好养不费心.的确,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做父母的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听话,有出息,做乖乖女,做宝贝儿.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之间打打闹闹,这本是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大人最好不必干预,让孩子在相互磨合中,促进了解,互相配合,而成为好玩伴。当然,有时他们之间的冲突太大,自己无法解决时,老师或父母就应出面交涉,使孩子的火气降下来,或暂时分开,或游戏重新开始。不要打骂自己的孩子,更不可打骂别人的孩子,因这既影响孩子又伤害大人自己。两个孩子一个叫王平,另一个叫张辉,都是3岁,刚来上小班。幼儿园的林老师说,两个孩子的个性都比较强、好动、不太听话。王平个儿矮小点,顽皮些;张辉则高大点,老实些。平时他们在一起玩爱打打闹闹,有事老师马上摆平,然后两人玩得挺开心。幼儿园放学后,许多小朋友还不愿马上回家,想在游乐场多玩一会儿,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家长的观念:孩子应该早点接触知识 2009年,我们幼儿园对农村周边地区的父母做了一个调查,内容是希望幼儿园老师教给孩子们什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区父母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时期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大多数农村父母则希望幼儿园老师能敦孩子学习数学、语文等知识. 城区家长和农村家长观点的差别,其实是有原因的.九堡镇的家长群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当地各村的家长,他们的文化素养普遍比较低;一类是外来做生意的商人,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是很高;还有一类是拥有经济适用房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于是对下一代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与健康》2014,(4):57-59
1.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孩子上幼儿园后,家长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老师会喜欢我的孩子吗?并常常以老师是否喜欢自己的孩子作为评价孩子是否会被老师重视的标准,同时也是家长评价老师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和老师融洽相处,有的孩子对老师敬而远之,有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有的甚至顶撞老师。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与老师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然而我们的广大农村的高中学生的家长却有着让人堪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何从现实出发,弥补短板,是高中班主任老师值得思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家庭医生》2020,(1):42-42
@小葱妈妈:儿子才上二年级,听说班里已经有好几个孩子需要戴眼镜了;请问怎样及时发现孩子的视力是否存在问题?想了解孩子视力真实情况,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吗?@柯大夫:现在的孩子,阅读、写作、使用电子设备等近距离用眼时间多,更容易发生近视,也更难被发现。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留意。  相似文献   

17.
周一早晨,我们常常能看到幼儿园的门口,心急火燎的家长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拿着药瓶,把孩子交给老师的同时,药品也一并交给了老师。据统计,节日期间腹泻、腹痛,患伤食症的小病人占小儿就诊人数的30%~40%,我们称之为“假日病”。“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更要提醒家长:在节日期间一定要处理好孩子的饮食,避免儿童伤及肠胃,保证孩子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九月份,幼儿园都会重复出现一番热闹无比的场景,忐忑的家长们第一次狠心放手把孩子交到我们这些陌生的老师手中。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及其微妙,也很不稳定,彼此因为陌生而观望着、试探着。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机会赢得新家长的信任,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无疑是一个好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每一学期都要召开一至两次家长会,那么如何开好家长会,使家长会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效呢? 1.视听结合型家长会:小班的第一次家长会我们一般都是介绍幼儿在园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我就提前准备,从孩子早晨来园时起对这一天的每个生活和学习环节进行拍摄,并制成PPT,配上文字说明,在家长会上播放,并针对每一个环节对家长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也让家长们明确自己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这一周是“报纸玩玩乐”主题活动。在组织小班的宝贝们玩报纸之前,自己心里还在犯嘀咕:小班的孩子们会玩报纸吗?等到报纸到了每个孩子手中,我发现孩子们露出一脸的诧异,好像在说:“老师咋回事,给我们弄张报纸干什么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