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探讨一次性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病例报告]采用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头坏死,假体均采用Zimmer生物型髋臼假体及骨水泥型股骨柄,骨折固定用Zimmer钢缆进行.术后2~4周所有患者均可扶拐杖下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18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做功能评定,优者为7例,良者为4例.[讨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一次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ONFH)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病人12例14髋(肾移植组)临床资料,随机挑选年龄和性别与其无明显差异且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未行器官移植的THR病人25例29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假体翻修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X线随访评估假体位置及有无松动。结果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4~64个月),随访期间病人无死亡。肾移植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t=11.35,P<0.05),其中优10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92.8%;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亦提高(t=16.75,P<0.05),其中优27髋,良2髋,优良率100.0%。肾移植组有3例翻修,1例因为假体感染,2例因为假体松动,翻修率21.4%;而对照组1例翻修(因假体松动),翻修率为3.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3,P<0.05)。肾移植组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感染各1例,假体松动2例;对照组假体松动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0,P<0.05)。结论随访期内骨水泥型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效果可,但与普通病人相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3.
[背景]比较金属对金属全髋置换术和金属对聚乙烯全髋置换术治疗50岁以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采用金属对金属全髋置换术和金属对聚乙烯全髋置换术治疗50岁以下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金属对金属组为36例(38髋),FicatⅢ期为11髋,FicatⅣ期为27髋;金属对聚乙烯组为30例(34髋),FicatⅢ期为9髋,FicatⅣ期为25髋.记录患者术后X线表现、髋关节运动范围、髋关节疼痛、有无扶拐等情况.对金属对金属组患者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97%,金属对聚乙烯组优良率为90%,两组术后优良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假体治疗术后3d髋关节活动度比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时髋关节活动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金属对金属全髋置换术具有疗效好、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用于年轻的、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 2 3~ 5 0岁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 1 39例 ( 1 48髋 )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均采用进口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对所有随访病例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的 X线表现 ,评价假体有无松动、下沉以及假体与骨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1 31例 ( 1 39髋 )获得 0 .5~ 7年随访 ,平均 4.2年。术前 Harris评分平均 45分 ,术后平均 93分 ,优良率 94%。X线随访结果良好 ,假体与骨质紧密结合 ,未见松动、下沉。结论 :对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生活、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Wang YS  Liu M  Li JW  Hao YJ  Li JF  Yang J  Li G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20-3323
目的 观察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8例(9髋),平均年龄24.1 (20~36)岁.酒精性者3例(3髋),激素性者5例(6髋).按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Ⅲ-C期7髋,Ⅳ期2髋.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18.1(12 ~3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8±8.6)(21~52)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2.8±6.1)(80 ~ 100)分,优7髋,良2髋.X线片上髋臼和股骨无骨吸收或骨溶解,假体无松动征象.疼痛解除,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保留股骨颈短柄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5月开始我们开展了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2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1 临床资料我地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较高.我院自1985年6月至1988年12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37例.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占94.6%;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占5.4%;男3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无柄人工全髋关节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2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观察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2 min(70~120 min),术中出血量230 ml(120~450 ml),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310 ml(220~550 ml),住院时间平均18天(15~28天)。平均随访11个月(7~18个月),27例患者无1例出现下沉、松动、折断及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39.3±5.6)分提高到最后随访的(91.4±10.3)分(t=27.75,P<0.01)。结论无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明显降低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二次翻修。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完全随访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5例(504髋),其中随访5年的全髋关节置换270例(285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215例(219髋);随访10年285例(305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160例(169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125例(136髋)。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5年随访病例的Harris评分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102髋(102/21 9,47%),全髋关节置换术为239髋(239/285,84%)。术后随访10年Harris评分在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41髋(41/136,30%),全髋关节置换术为125髋(125/169,7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和10年的Harris评分疗效80分以上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陈迎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1993-1995
目的对比后外侧入路(PLA)与直接前方入路(L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淅川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纳入PLA组和LDAA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指标(引流量、首次下床时间)水平。对比两组术后1、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DAA组术中、术后各指标水平均低于PLA组,两组术后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时,且LDAA组术后1、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AA下THA治疗ONFH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X线评价.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患肢长度及形状恢复较好,未发生肢体短缩、畸形;未发生感染、肺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腔及股骨头髓腔联合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疗效。方珐:对41例66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行髋关节腔减压术和股骨头髓腔减压术。结果:均随访1年,ANFHⅡ、Ⅲ期患者的54个髋关节中:优,38个髋关节,占70.4%;良,14个髋关节,占25.9%;中,2个髋关节,占3.7%,优良率为96.3%。ANFH Ⅳ、V期患者的12个髋关节中:良,3个髋关节,占25.0%;中,7个髋关节,占58.3%;差,2个髋关节,占16.7%,优良率为25.0%。结论:行髋关节腔及股骨头髓腔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Ⅱ、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继发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继发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松手抱及骑小三轮车活动的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早期头坏死24例32髋。头坏死修复后选择Staheli髋臼延伸术7髋、Salter骨盆截骨术3髋、Pemberton髋臼成形术1髋。结果:32个髋中11个半脱位的髋获得中心性复位。11个手术的髋关节中,临床效果优者7髋、良者4髋;X线片示优者4髋、良者5髋、中者2髋。10个未复位的髋关节仍在继续观察中。结论:松手抱及骑小三轮车活动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早期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治疗时机应选在头坏死修复后进行。  相似文献   

14.
吕佳音  高忠礼  王金成 《吉林医学》2006,27(3):277-278,280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80年9月 ̄2004年6月我科行人工关节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232例(258髋),其中单纯头置换5髋,双极头43髋,全髋置换210髋,采用北京普鲁斯公司、Landos、LINK及Zimmer假体,术后随访1~11年,平均5.6年。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放射学等分析,评估股骨头坏死人工关节置换术各型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成组设计秩和检验单纯头、双极头、全髋术后5、10年随访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要逊于全髋置换术,单纯头置换疗效较差。比较人工髋关节术后5、10年随访翻修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髋置换术明显优于单纯头、双极头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疗效佳。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要逊于全髋置换术,单纯头置换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直达旋股内、外动脉或闭孔动脉,先造影观察股骨头滋养动脉分布情况,然后再作介入溶栓治疗,共做120例190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35例和68例进行了2次和3次介入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患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和行走改善率为93.68%、75.56%和63%,FieatⅠ、Ⅱ型患者疗效尤为显著,血管造影显示头上支、头下支和分支血管的开通率分别为81.82%、58.82%和87.37%。术后随访,开通血管仍保持血流通畅。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血管开通率高,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对比情况,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的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大出血的机率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Harri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在不增加创伤的基础上,减少术后切口大出血,同时提高随访Harri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23-28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后骨盆倾斜角度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5例患侧盆下型骨盆倾斜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骨盆倾斜角度分为3型,即Ⅰ型(3°)、Ⅱ型(3°~6°)、Ⅲ型(6°),分别为33例、32例及10例,比较三组患者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并于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Ⅰ型、Ⅱ型、Ⅲ型骨盆倾斜角度患者髋臼外展角分别为(44.75±1.87)°、(40.48±1.92)°、(37.34±1.83)°,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Ⅰ型骨盆倾斜角度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Ⅱ型、Ⅲ型骨盆倾斜角度患者,且Ⅱ型骨盆倾斜角度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Ⅲ型骨盆倾斜角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后骨盆倾斜角度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功能具有一定影响,骨盆倾斜角度越大,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松解及髋臼重建术的应用对改善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股骨头重度坏死(Ficat III,IV期)患者术中应用软组织松解及髋臼重建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的后外侧入路。通过清除瘢痕组织和增生骨赘,充分松解外展肌群腱性止点、内收肌群腱性止点及髋臼周围软组织,在解剖位置上重建髋臼并延长患肢长度。术后1年行Harris评分、患侧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检查及双下肢全长X线片检查。结果:术后随访1.0~5.5年。68例患者股骨头均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患肢长度延长1.5~3.5 cm,无坐骨神经损伤发生,术后1年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8.6±7.5上升至78.2±5.7(P=0.029)。结论:在股骨头重度坏死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应用软组织松解及髋臼重建术来保证髋臼窝达到解剖重建,从而改善外展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