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钙调磷酸酶(CN)/活化T细胞因子(NF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渴方组各15只,模型组、消渴方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消渴方组大鼠给予消渴方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15 d。灌胃结束后,取血检测血清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FBCI)];取胰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进行病理组织观察,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情况观察,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胰腺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指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检测胰岛β细胞生长活力、存活率、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中CN/NFA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PG、TC、TG、LDL-C水平及胰腺组织中MDA、TNF-α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HDL-C、FINS、HBCI、FBCI及胰腺组织中T-SOD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消渴方组大鼠血清FPG、TC、TG、LDL-C水平及胰腺组织中MDA、TNF-α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HDL-C、FINS、HBCI、FBCI及胰腺组织中T-SOD均明显升高(P均<0.05)。模型组大鼠胰岛组织出现萎缩,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减少;消渴方组大鼠胰岛组织形态与正常组相似,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生长活力、存活率及胰腺组织中PDX-1、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胰岛β细胞凋亡率及胰腺组织中CN、NFATc1、Bax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消渴方组大鼠胰岛β细胞生长活力、存活率及胰腺组织中PDX-1、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胰岛β细胞凋亡率及胰腺组织中CN、NFATc1、Bax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消渴方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减轻胰腺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分化成熟,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断CN/NFA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活血降糖饮对长期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长期(28周)高脂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贝特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治疗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测定各组大鼠生化指标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胰腺组织病理学及脂肪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OGTT、IRT明显改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腺TG含量明显升高,胰腺可见明显脂肪沉积,胰岛β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贝特组胰腺脂肪含量明显减少,胰腺脂肪沉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与胰腺TG含量呈正相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腺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中药组和贝特组大鼠胰腺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活血降糖饮防治脂毒性所致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胰腺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君子颗粒对大鼠糖尿病前期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颗粒高、低剂量组(10.50、5.25 g/kg),连续灌胃10周。分别于第2、4、6、8、10周末检测FBG、FINS、GHb水平并计算Homa-IR,第10周末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p-PERK、GRP78、ATF4、CHOP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前期大鼠FBG、GHb、FINS水平及Homa-IR均升高(P<0.01),胰岛中凋亡细胞增多,胰腺组织p-PERK、GRP78、ATF4、CHOP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给予四君子颗粒后,血清FBG、GHb、FINS水平和Homa-IR降低(P<0.05,P<0.01),胰岛细胞凋亡减少,同时,胰腺组织p-PERK、GRP78、ATF4、CHOP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四君子颗粒可明显改善大鼠糖尿病前期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糖尿病前期大鼠胰岛素抵抗、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毒性及胰腺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30 mg.kg-1)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脂平组、α-硫辛酸组,正常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糖脂平组予糖脂平按生药20 g.kg-1.d-1ig,α-硫辛酸组予20 mg.kg-1.d-1ig,其他2组大鼠予等体积蒸馏水ig,连续处理8周。观察体质量(BM)、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胰腺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糖脂平、α-硫辛酸处理后两组大鼠体质量、血糖、空腹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及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或0.05);病理观察显示胰岛数量明显增加,胰岛组织结构部分修复。糖脂平组大鼠在FPG,HbA1c,FFA,FINS水平的改善方面优于α-硫辛酸组,病理改变亦相对较轻。结论:中药糖脂平能有效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毒性及胰腺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胰岛细胞,改善胰岛素分泌及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3(HPS-3)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和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T2DM模型组、HPS-3不同剂量组(50、100、200 mg/kg)及二甲双胍组(200 mg/kg),均灌胃给药,5周后取血清测血糖、糖耐量、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取肝大叶,用蒽酮-硫酸法测肝糖原;取胰腺切片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PS-3各剂量组(50、100、200 mg/kg)均可降低T2DM大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实验中口服葡萄糖后2h的血糖,改善了大鼠的糖耐量减退,其中以200 mg/kg最为明显。HPS-3能调节T2DM大鼠的血脂紊乱,抑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增加T2DM大鼠肝糖原含量的趋势和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的作用。结论:HPS-3能降低血糖,对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促进T2DM大鼠肝糖原的合成,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减轻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运动与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slet β-cell function index, HOMA-%β)、血糖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0只,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运动、中药丹蛭降糖胶囊及两者联用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腺匀浆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并计算HOMA-%β,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OMA-%β的主要因素。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单纯运动或中药干预后,大鼠FBG、TG、TC、胰腺MDA均明显降低(P<0.05,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运动组胰腺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运动与中药联用对FBG、TG、HOMA-%β、胰腺SOD、GSH-Px改变有协同作用(P<0.05)。FBG与胰腺SOD、GSH-Px呈显著负相关且有线性回归关系,HOMA-%β与FBG、TG、TC、胰腺MDA水平负相关,与胰腺SOD、GSH-Px水平正相关,且与FBG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运动及丹蛭降糖胶囊可发挥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腺抗氧化水平,从而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Crocin)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代谢、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20只试验用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藏红花素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灌胃给药,疗程12周;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连续3天腹腔注射30 mg/(kg·d)的方法制备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SI)和敏感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采用HE染色对胰岛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TUNEL法观察胰岛细胞凋亡状况,生化分析法测定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结果经藏红花素50~100 mg/(kg·d)治疗12周,能够明显改善2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症状、皮毛色泽和精神状态,体重明显增加;FBG显著降低、FINS显著升高、GHb显著降低,ISI显著降低且HOMA-IR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胰岛组织病变明显改善、胰岛组织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显著降低(P0.01);TC、TG、LDL-C显著降低(P0.05或P0.01),藏红花素高剂量组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藏红花素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胰岛组织、提高机体胰岛素水平及降低ISI、提高HOMA-IR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延芹 《中医杂志》2015,(3):249-252
目的 探讨健脾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6只)。正常组常规饲料喂养,造模组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造模组大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T2DM模型。36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优降糖组、中药组,每组12只。优降糖组给予优降糖混悬液0.27 mg/(kg·d)灌胃,中药组给予健脾消渴方水煎液6.36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观察大鼠体重并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G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免疫荧光分析胰岛β、α细胞在胰腺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优降糖组和中药组给药后FBG、体重较本组给药前显著下降,并且FBG较同时间点的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优降糖组和中药组GC水平下降明显(P<0.01),FINS、HOMA-β水平升高(P<0.05或P<0.01),优降糖组FINS、HOMA-IR、HOMA-β水平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免疫荧光显示中药组胰岛β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和优降糖组明显增多,胰岛α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健脾消渴方可升高T2DM大鼠FINS、降低GC及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胰岛α、β细胞在胰腺分布和数量,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胰敏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糖胰敏治疗T2DM的药效机理.方法:采用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T2DM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T2DM模型组、糖胰敏大、中、小剂量组、西药达美康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开始定期动态地监测血糖变化,治疗4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胰岛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大鼠血糖开始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糖胰敏大剂量组大鼠血糖明显降低;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糖胰敏组大鼠血糖、血甘油三酯(TC)、血总胆固醇(TG)、游离脂肪酸(FFA)均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胰岛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糖胰敏治疗组胰岛数量及胰岛内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胰岛素阳性表达显著增强.胰岛细胞凋亡明显减弱.结论:中药复方糖胰敏能够有效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理可能为调节糖脂代谢,降低糖毒性、脂毒性,减少胰岛细胞凋亡,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有效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丹酚酸B对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ip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错时给予胰岛素或葡萄糖建立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丹酚酸B各组分别给予丹酚B 160、80 mg/kg。血糖波动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岛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胰岛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FBG、GHb及血清和胰腺组织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FINS水平及血清和胰腺组织TAC、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同时,糖尿病大鼠胰岛数量减少,胰岛体积缩小,胰岛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胰腺组织PD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给予丹酚酸B 6周后,大鼠FINS水平,血清及胰腺组织中TAC、SOD活性均明显升高,而FBG、GHb、血清及胰腺组织中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0.01)。丹酚酸B明显改善大鼠胰岛病理学改变,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增加PDX-1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丹酚酸B可明显减轻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大鼠胰岛病变,改善胰岛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上调PDX-1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抗氧化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 kg-1)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桑叶总黄酮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桑叶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分别ig给药50,100,150,1.8mg·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服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5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和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法(TUNEL)加免疫组化法测定胰岛β细胞凋亡率.结果:桑叶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胰腺组织MDA,提高SOD,GSH-Px(P<0.05或P<0.01),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P<0.05或P<0.01),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并能降低FBG,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或P<0.01),以150 mg·kg-1最为明显.结论:桑叶总黄酮能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缓解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5mg/kg造模,放免法检测血清C肽,HE染色观察胰岛,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P<0.05),血清C肽含量降低(P<0.01),胰岛萎缩,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减少(P<0.05),凋亡增加(P<0.05),NF-κB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低剂量组血糖降低(P<0.05),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大鼠C肽含量升高(P<0.01),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增加(P<0.01,P<0.05),凋亡减少(P<0.01),NF-κB表达减少(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胰岛中NF-κB的表达保护β细胞,促进C肽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西莪术多糖(CK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联合腹腔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1)的方法诱导T2DM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CKP低、中、高剂量组(0.5,1.0,2.5 g·kg-1),另取10只正常大鼠设为正常组。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则ig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6周后,空腹检测大鼠血糖(FBG),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水平;通过观察胰腺HE染色及胰腺免疫组化;检测胰岛β细胞F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TG,TC水平明显增高,且胰腺Fas蛋白表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KP给药组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TC和TG水平;减少胰腺Fas蛋白表达,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P0.05,P0.01)。结论:广西莪术多糖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津力达(1. 5 g/kg)组,益气养阴活血方高、中、低剂量(55. 00、27. 50、13. 75 g/kg)组。另设10只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1次/d,周期4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脂四项(TC、TG、LDL-C、HDL-C),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取大鼠胰腺组织观察胰岛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FBG、2hBG、TC、TG、LDL-C水平(P 0. 05),升高FINS、ISI、HOMA-β、HDL-C水平(P 0. 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和高脂饮食8周建立大鼠T2DM模型,给予交泰丸治疗,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脂质抽提法检测胰腺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模型组OGTT异常,FINS,HOMA-IR,FFA升高,血脂紊乱,胰腺组织见明显脂肪沉积,胰腺组织TG含量明显升高,胰岛细胞凋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组OGTT改善,FINS,HOMA-IR,FFA下降,血脂紊乱好转,胰腺组织脂肪沉积减少,胰腺组织TG含量明显下降,胰岛细胞凋亡减少。综上所述,交泰丸可有效治疗大鼠T2DM,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胰腺脂肪沉积和胰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翻白草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罗格列酮,4 mg/kg)、翻白草黄酮低剂量组(3 g/kg)、翻白草黄酮高剂量组(6 g/kg),同批次健康大鼠作为实验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4周后,微量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部分胰腺组织匀浆后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取部分胰腺制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翻白草黄酮可降低大鼠的FBG、FINS、TNF-α、IL-6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提高大鼠胰腺组织中的SOD水平、降低MDA含量。病理切片显示胰岛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翻白草黄酮高剂量组(6.0 g/kg)作用明显。结论翻白草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胰腺组织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及降低全身炎症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5,(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复方丹参滴丸干预12周后,检测FBG、TC、TG及Insulin,胰腺匀浆检测MDA、SOD、GSH-Px,胰腺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测Insulin、α-SMA、CD31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计算胰岛β细胞凋亡率。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干预组MDA、SOD、GSH-Px含有量,α-SMA、CD31、Insulin表达水平,β细胞凋亡及糖、脂代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抑制胰岛氧化应激,减轻胰岛纤维化、改善胰岛微循环,减少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 1c,HbA 1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清C肽(fasting C-peptide,FC-p)、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的影响,探讨透穴埋线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治疗组采用透穴埋线"中脘"透"下脘"、"胰俞"透"肝俞"、"脾俞"透"胃俞","关元"透"中极"、"肺俞"透"厥阴俞"、"肾俞"透"气海俞",20d治疗1次,共2次。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BG,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bA 1c,酶分析法检测TG、TC、FINS,化学发光法检测FC-p,计算ISI及胰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FBG、HbA 1c、TG、TC、FINS、FC-p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ISI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FBG、HbA 1c、TG、TC、FINS、FC-p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ISI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内细胞核变形,细胞水肿,胞间隙增宽有纤维增生,治疗组胰腺组织结构与正常组接近。结论:透穴埋线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改善脂质代谢、保护胰岛、防止胰岛细胞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南苜蓿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除对照组外,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南苜蓿总皂苷组(2.8 g/kg、1.4 g/kg),分别治疗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肝糖原,取全血测定血液流变性。取胰腺组织匀浆测定SOD、MDA、GSH-Px、IL-1β、TNF-α。提取胰腺组织总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内质网应激蛋白(CHOP、JNK)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苜蓿总皂苷2.8 g/kg、1.4 g/kg能降低大鼠的FBG、FINS、Hb A1c水平;降低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MDA、IL-1β、TNF-α的水平,升高SOD、GSH-Px和肝糖原含量。2.8 g/kg组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减少CHOP、JNK蛋白的表达;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南苜蓿总皂苷保护T2DM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胰腺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胰岛细胞凋亡发生,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连芪消渴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芪消渴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ip 30 mg ·kg-1链脲佐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并给药治疗8周,取血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及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变化。 结果 :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P<0.05, P<0.01),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降低(P<0.05),胰岛细胞损伤明显;连芪消渴胶囊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P<0.05, P<0.01),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升高(P<0.05),胰岛细胞损伤减轻。 结论 : 连芪消渴胶囊具有降低大鼠空腹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修复损伤的胰岛细胞和改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