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戈美拉汀对首发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首发老年抑郁症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给予阿戈美拉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对两组疗效、睡眠改善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第1周末起、对照组自第2周末起HAMD、PSQI评分显著下降(P<0.01)。第1、2、4、8周末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8周末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首发抑郁症均有效,但阿戈美拉汀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改善失眠症状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戈美拉汀组和氟西汀组各38例,分别以阿戈美拉汀25~50 mg/d和氟西汀20~40 mg/d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6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安全性。结果阿戈美拉汀组有效率为86.84%,氟西汀组有效率为84.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2周末,阿戈美拉汀组HAMD-17总评分及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低于氟西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末,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2±2.11)分vs.(3.42±2.13)分,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对首发抑郁症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尤其适用于伴有焦虑、失眠的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戈美拉汀合并认知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安定医院且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5,阿戈美拉汀合并认知治疗)和对照组(n=43,单用阿戈美拉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l、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24及CG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在治疗1周末就开始起效(P0.01);两组HAMD-24及CGI评分在治疗后第1、2、4、6周末比较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各时点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阿戈美拉汀相比,阿戈美拉汀联合认知心理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更有效,起效更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阿戈美拉汀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联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15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神经递质水平[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2、DA、和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考虑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清E2、DA和NE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八段锦结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8例抑郁症伴失眠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八段锦组29例,2组病人均给予阿戈美拉汀片口服,在此基础上八段锦组每日加用八段锦保健功法辅助治疗,观察治疗8周后2组病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28例和帕罗西汀组30例,共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HAMD评分从治疗1周起明显下降(P<0.05),且一直持续到6周.6周末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8.8%;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3.3%和5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l周末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度洛西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失眠、头晕、恶心、多汗.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曲唑酮联合用药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确诊抑郁症引起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帕罗西汀及曲唑酮,对照组单独应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2组比较,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起效快、疗效显著。且曲唑酮联合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深度睡眠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肝癌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20年1月108例肝癌合并抑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阿戈美拉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舒肝解郁胶囊,共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病灶最大直径,评价治疗后抑郁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阿戈美拉汀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PSQI指数、HAMA评分、病灶最大直径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三项评分及病灶最大直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阿戈美拉汀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癌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睡眠质量,提升肿瘤化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伴失眠患者应用舍曲林+阿戈美拉丁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01—2022-12收治的PSD伴失眠患者52例,盐酸舍曲林单药应用作为对照组(n=26),阿戈美拉汀联合应用为观察组(n=26)。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8周后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改善失眠及抗抑郁的有效率。结果 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及ISI分别为(11.12±4.48)分、(11.12±4.48)分与(8.54±3.22)分、(11.08±4.34)分;观察组抗抑郁与改善失眠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22/26)、88.46%(23/26),对照组抗抑郁与改善失眠总有效率均为57.69%(15/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阿戈美拉丁可显著改善PSD伴失眠患者的抑郁和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文拉法辛和同一剂量的阿戈美拉汀(AGM)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文拉法辛75mg~100mg/d,早饭后顿服;给予阿戈美拉汀25mg/d晨间顿服;观察组文拉法辛150~300mg/d,早饭后顿服,阿戈美拉汀剂量同对照组,6w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两组评分变化;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6w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率稍多于对照组,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文拉法辛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均有治疗效果,但当文拉法辛剂量大于150mg时,抑郁症状改善较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31I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甲亢伴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情绪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4例给予131I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和焦虑情况评分、抑郁情况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TSH、FT4、FT3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内TSH、FT4、FT3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联合帕罗西汀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TSH、FT4、FT3水平,消除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8例抑郁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两组分别应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于用药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氮平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口干、心悸等,帕罗西汀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性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结论 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均是治疗抑郁症的安全和有效的药物,两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文拉法辛组48例,用文拉法辛缓释剂75~150 mg/d;帕罗西汀组48例,用帕罗西汀20~40mg/d,观察期6周,疗效评定用HAMD,HAMA。不良反应评价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结果 经过6周治疗,文拉法辛组有效率为79.17%,帕罗西汀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文拉法辛缓释剂的抗抑郁作用起效较快,对焦虑症状的疗效优于帕罗西汀(P<0.01)。文拉法辛缓释剂不良反应轻,常见的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出汗、食欲减退等。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剂是一种安全、有效、抗焦虑疗效好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4.
奎硫平对精神病性抑郁症治疗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用奎硫平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帕罗西汀合用奎硫平)和单用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韦氏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C)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段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第4、6周末,合用组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WMS-RC中各项目均明显改善(P均<0.01),而合用组短时记忆的改善比单用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奎硫平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可增加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0例失眠症患者分成右佐匹克隆组40例和地西泮组40例。右佐匹克隆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右佐匹克隆2~3mg;地西泮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地西泮5~10mg,连续3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右佐匹克隆组和地西泮组治疗失眠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以右佐匹克隆组明显低于地西泮组(P<0.01)。结论: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地西泮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和对照组(帕罗西汀)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等2、4、6、8周末的HAMD及TES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前、治疗2周末及治疗4周末,两组HAMD评分分别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6周末、治疗8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2周末脱落1例,对照组治疗3周末脱落3例,观察组治疗8周末的疗效达82.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59.3%,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视物模糊,用药时间延长或调整剂量后可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68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3%和82.4%,两组相仿.但治疗1周及2周后,西酞普兰组的有效率高于帕罗西汀组.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起效较快,且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01-2012-12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44例.艾司西酞普兰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帕罗西汀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27%、93.18%,均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的36.36%、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口干、恶心、头痛、出汗、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帕罗西汀组均呈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各40例,2药治疗剂量均为20~40mg/d。疗程4周。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85.0%,帕罗西汀组为87.5%,两组疗效相当(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帕罗西汀组少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焦虑药。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aroxetine and imipramine pro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depression and dementia. Methods. An 8-week, double-blind, parallel group trial comparing paroxetine 20–40 mg/day with imipramine 50–100 mg/day in 198 patients aged 60 years or over with a 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 score ≥20 and a Folstein mini-mental state evaluation score of 17–23 points after a 3- to 7-day placebo run-in period. Results. Both paroxetine and imipramine reduced the MADRS and the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CGI) severity-of-illness and global improvement scores at weeks 2, 4, 8 and at endpoin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 groups at any timepoint (MADRS, p≥0.368; cgi, p≥0.286).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vour of paroxetine at both the week 4 and week 8 timepoints (analysis of variance, p≤0.049) in the Cornell scale for depression in dementia: at endpoi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s (p=0.103). Treatment-emergent adverse experiences were reported by 51.5% (51/99)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roxetine and 50.5% (50/99)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ipramine. Anticholinergic adverse experiences (paroxetine 6.1%; imipramine 13.1%) and serious non-fatal adverse experiences (paroxetine 4.0%; imipramine 8.1%) were reported by more patients in the imipramine group than in the paroxetine group. Conclusions. Paroxetine and imipramine were both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 co-existing dementia,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groups. There were trends suggesting that paroxetine was better tolerated than imipramine in terms of anticholinergic adverse experiences and serious non-fatal adverse experiences.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