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目的分析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不同切口白内障手术对患者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均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白内障手术,依据手术切口不同将分为观察组(角膜最陡峭子午线上3.00 mm透明角膜切口)和对照组(常规11:00位3.0 mm透明角膜切口)各40例(40眼),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散光轴向改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顺规性散光增多,术后1个月、3个月顺规性散光减少,逆规性散光增多,且观察组术后1周顺规性散光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时点散光轴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不同手术切口行白内障手术均可较好改善患者裸眼视力、散光度及散光轴向,尤其是位于最陡峭子午线上角膜切口矫正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植入单焦点非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切口62例76只眼设为对照组,巩膜隧道切口58例70只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1周、3个月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切口周边角膜厚度及裸眼视力。结果术后3天,两组患者均出现散光度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但观察组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切口周边的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厚度基本稳定,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产生的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低,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按照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白内障手术,选择巩膜隧道切口以及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利于术后散光的矫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弧形、水平、反眉形切口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9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眼)随机分为A组28例,B组29例,C组33例,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分别选择弧形、水平、反眉形切口,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及术后1周、1,3个月视力≥0.5眼教和手术源性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和视力≥0.5眼教分别为:A组(2.21±0.61)D,20眼(71.42%);B组(1.15士0.44)D,28眼(96.55%);C组(0.45±0.12)D,26眼(78.78%).结论:对术前散光>2 D、1~2 D、<1 D患者,分别采用弧形、水平、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可校正术前已有散光,更有利术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常规切口与个性化切口的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术后视力及散光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采用分段随机分组法,分为以下2组:A组为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人工晶体植入组;B组为最陡角膜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和成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组。跟踪观察术后1d、1w、1及3个月祼眼视力,最隹矫正视力及角膜曲率。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结果角膜曲率检查显示术前各组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眼视力术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视力术后1d、1w、1及3个月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隹矫正视力术前及术后1d、1w、1及3个月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上做切口和做成对透明角膜切口可以降低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提高术后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49眼)。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裸眼视力为0.1~0.3的比例、裸眼视力为0.4~0.8的比例较低,裸眼视力为0.8~1.0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可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与术后散光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66例(66只眼)分为3组,A组(22眼)行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B组(22眼)在角膜上方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C组(22眼)在角膜最大散光轴方向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验光及作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术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散光轴向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A、B两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大于C组角膜散光度(P<0.05),C组角膜散光度术后第1周,第1个月较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效果好,根据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小,早期屈光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颞侧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技巧、术后视力、并发症及术后散光情况。方法对160例(16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同时植入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160只眼,观察术后第1天和术后6周裸眼视力,并发症及术前和术后6周时术眼的散光对比。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者142只眼(88.7%),≥0.5者112只眼(70%),术中后囊破裂者1只眼(0.41%),角膜水肿24只眼(15%)。术后6周,裸眼视力≥0.3者143只眼(89%)。≥0.5者120只眼(75%),术前160只眼均行角膜曲率检查,术后6周有96%患者参加随访,并行角膜曲率检查,未发现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颞侧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手术容易掌握,疗效可靠、术后散光小、投资少,是值得在基层医院、贫困地区及防盲治盲工作中推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将在我院诊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度、眼压和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5例 ( 92只眼 )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 ,与同期大切口白内障手术 6 2例 ( 6 5只眼 )作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对比。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大切口组 ,而视力高于大切口组。结论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摘除白内障能减少手术源性角膜散光 ,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成本低 ,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3.0mm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8例(82眼)的临床资料。手术切口均位于11点钟方向。依据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不同分为内切口4组,即:a组〈1.5mm、1.5mm≤b组〈2.2mm、2.2mm≤c组〈3.0mm、d组≥3.0mm。依据切口隧道长度的不同再将所有患眼分为隧道切口4组,即:a组〈1.0mm、1.0mm≤b组〈1.5mm、1.5mm≤c组〈2.0mm、d组≥2.0mm。测量内切口长度、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切口隧道长度,计算切口相对损伤面积。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量角膜表面的屈光参数及高阶像差。结果内切口a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从术前的(2.93±1.34)°增加到术后3个月的(3.43±1.34)°(P〈0.01)。隧道切口a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从术前的(3.13±1.24)°减少到术后的(1.34±1.03)°(P〈0.01)。手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切口隧道长度、泪膜破裂时间、相对损伤面积均可与3级和4级高阶像差中的不同参数构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白内障术中的3.0mm透明角膜切口不会对术后角膜的散光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切口到角巩缘距离不同和切口隧道长度不同,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的增加术后的3级和4级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患者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6例(8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切口大小分为研究组(39例,44眼)与对照组(37例,42眼).研究组行1.8 mm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照组行3.0 mm标准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有效超声乳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9月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62眼,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85眼,术后视力、屈光、并发症检测。结果术后3个月小切口手术组视力〈0.3者5眼(8.1%),≥0.3者57眼(91.9%),其中≥1.0者32眼(51.6%)。超声乳化组〈0.3者8眼(9.4%),≥0.3者77眼(90.6%),其中≥1.0者52眼(61.2%)。术后1月小切口手术组平均散光(1.00±0.48)D。超声乳化手术组平均散光(1.00±0.25)D。术后3个月,小切口手术组平均散光(0.85±0.25)D,超声乳化手术组平均散光(0.75±0.25)D。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不受硬核白内障限制,所需设备简单,经济价廉,适合在基层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将其分成参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和研究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0.5~1.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的眼压、散光度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眼压及散光度,促使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个月,对照组有1例(2.56%)、治疗组有11例(28.21%)裸眼视力达到1.0~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个月的散光度为(0.89±0.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0.57)(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显著,不仅能促进患者裸眼视力及散光度的改善,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对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为临床疗效评价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07—2011--10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185眼,根据不同的手术切口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角巩膜缘切口组37例(60眼,A组),透明角膜切口组40例(69眼,B组),巩膜隧道切口组35例(56眼,C组)。各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7、14、30、90d的角膜知觉、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S)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角膜知觉和干眼症状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及C组术后1、7、14dBUT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其余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14d,B组BUT较A组及C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FLS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d,B组高于A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三组的Sit值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巩膜切口对泪膜的稳定性影响小,对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和角膜缘松解切开术(limbal relaxingincision,LRI)矫正白内障低中度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散光矫正治疗的白内障低中度角膜散光9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硬核性白内障改良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半年以上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共82例(114眼)行颞侧角膜缘反眉弓板层巩膜隧道切口,开罐式破囊,水分离,用注水晶状体圈匙缓慢娩出晶体核,对有虹膜后粘连者进行分离,对瞳孔变形和散大者用0/10线进行瞳孔缝合成形。术中不做直肌牵引缝线和烧灼止血,避开滤过泡,整个手术过程均在密闭状态下完成。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等。结果①110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6者34眼(占29.82%);0.4~0.6者47眼(占41.23%);0.2.0.4者27眼(占23.68%);≤0.2者6眼(占5.26%);②术眼滤过泡保存完好,未出现滤过泡破损及粘连等情况;③术后瞳孔成形效果好,41眼的瞳孔上移、散大和变形得到改善;④术后眼压保持稳定,所有患者眼压均在8~20mmHg(平均为15.15±2.78mmHg)范围内,与术前眼压(平均15.23±2.8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⑤术后有38眼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3眼出现较为严重的葡萄膜炎性反应,经治疗后均逐渐消退。结论采用本法改良的术式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硬核性白内障施行摘除手术的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4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手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4例(75眼),对照组46例(61眼)。观察组患者应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和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计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前房深度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则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33%(16/75)和21.31%(13/61),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控制和恢复,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前房深度,安全性较高,且在改善前房深度和减少角膜细胞损伤方面优于超声乳化碎核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