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择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大血管病变22例、无大血管病变20例)及18例正常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1、CD62P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CD41、CD62P及baPWV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血CD41、CD62P及baPWV高于无大血管病变者(P均〈0.05)。认为随着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baPWV、血CD41、CD62P逐渐升高,血小板活化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表明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可有效观察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病变特点[1].PWV数值虽然随增龄而增大,其基准值为1 400 cm/s.近年来由于PWV与动脉僵硬度(动脉弹性)的这种正相关性再加上其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而又没有创伤,所以被广泛应用来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PWV可以良好地反映大动脉的扩张性,PWV越快,动脉的扩张性越差、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PWV可综合反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更能精确地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2].本研究拟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PWV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DM病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DM合并心血管病变的监测和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大小分为两组,其中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40例、脉搏波传导速度增高组48例,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心脏与颈动脉超声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结果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增高组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尿病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有关,对糖尿病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74例ACS患者分为Ba-PWV<1400 cm/s组(20例)和Ba-PWV>1400 cm/s组(54例).分析2组中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1)Ba-PWV>1400 cm/s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明显多于Ba-PWV<1400 cm/s组(P<0.05),其中≥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在Ba-PWV>1400 cm/s组中高达96.3%(P<0.01);(2)Ba-PWV>1400 cm/s组冠脉狭窄程度与Ba-PWV<1400 c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发生ACS时,Ba-PWV大的ACS患者其危险因素多于Ba-PWV小者,Ba-PWV与相关冠脉狭窄严重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 0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ba-PWV检测、眼底检查,并将ba-PWV按照三分位分组,分析ba-PWV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根据baPWV水平按照三分位分组,每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6%(18/319)、11.0%(35/319)、14.2%(45/319),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 4)。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呈显著正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35、1.07和2.59(均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440例为调查对象,排除资料不完整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为5012例。进行尿蛋白检测及ba PWV检查,对ba PWV采用四分位数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 PWV对尿蛋白的影响。结果与第一分位组相比,ba PWV是尿蛋白阳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778(95%CI为0.463~1.309)、1.323(95%CI为0.834~2.096)和3.172(95%CI为2.122~4.741);校正了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以及吸烟、饮酒后,结果类似,其OR值分别为0.663(95%CI为0.424~1.036)、0.977(95%CI为0.640~1.491)和1.682(95%CI为1.073~2.637)。结论 ba PWV增加与尿蛋白相关,ba PWV增加是尿蛋白阳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 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分为2组,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组(简称无增厚组)73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简称增厚组)62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增厚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无增厚组(P<0.01),且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C肽、2hC肽呈正相关.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名测量者对23名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和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臂踝脉搏波速度的测量。测量分为两阶段,中间间隔2周,每一阶段在同一天上午(8:30~11:00)和下午(13:30~16:00)分别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不同时间)臂踝脉搏波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0.992(P〈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0.992(P〈0.01);健康受试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4-0.974(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672-0.973(P〈0.0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踝臂血压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血小板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某单位年龄≥40岁且60岁无症状中年体检人群共42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动脉硬化早期测定仪检测其ABI值,其中ABI0.9为异常组,0.9≤ABI≤1.3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异常组CD62p、CD6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6±3.20vs.6.65±3.25,P0.05;6.82±1.74vs.1.90±0.67,P0.05)。结论 ABI0.9时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增高,在初筛动脉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病情评估及长期随访监测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48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无大血管病变组(A组)82例,大血管病变组(B组)6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ba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B组的baPWV明显高于A组,且baPWV与IMT及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baPWV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baPWV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异常各成分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71例研究对象(男269例,女302例,平均年龄56.2岁)分为对照组40例、1项代谢异常组108例、2项代谢异常组154例、3项代谢异常组269例,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baPWV,并结合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腰围与baPWV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与baPWV呈正向独立相关.调整性别和年龄后,baPWV值在对照组13.1 m/s,1项代谢异常组14.5 m/s,2项代谢异常组15.1 m/s,3项代谢异常组15.9 m/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在代谢综合征异常者中显著增加,提示代谢综合征异常项目的增加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估测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简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RF),根据eGFR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eGFR>90 ml·min-1·1.73 m-2,B组eGFR 6090 ml·min-1·1.73 m-2。比较两组间baPWV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aPWV与eGFR及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尿病病程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B组baPWV明显高于A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eGFR呈负相关(r=-0.532,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收缩压、HbA1c、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后,baPWV与eGFR仍呈显著负相关(r=-0.253,P=0.00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年龄、收缩压及eGFR独立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岁在职及离退休职工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调查对象,共5852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依据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腰围第一分位(80cm)、第二分位(80~86cm)、第三分位(86~93cm)和第四分位组(≥93cm),比较4组高baPWV(baPWV≥1400cm/s)的占比,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增加与高baPWV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1共有5221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31人,女性2090人,年龄40~94(55.1±11.8)岁;2有3237例baPWV≥1400cm/s,占总人群的62.0%。腰围第一分位、第二分位、第三分位和第四分位组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分别为46.9%、58.2%、66.6%和75.2%(趋势P值0.01)。3影响高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饮酒、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四分位组高baPWV的发生风险增加38%。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逐渐升高;中老年人群腰围≥93cm是高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加用前及加用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baPWV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41)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FPG、HbA1c、TG、TC、baPWV、CD62P、CD41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血糖血脂代谢,而且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与血小板活化,从而可能降低其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与肾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300例60岁以上患者,行baPWV测定,并调查患者的年龄、吸烟、血压,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er)、尿微球蛋白(β2-MGT)、尿白蛋白.结果 (1)300例患者中动脉硬化224例(74%),其中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动脉硬化216例(86%).(2) baPWV升高组与正常组年龄、吸烟、高血压史、空腹血糖、血尿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差异.(3) baPWV升高组与baPWV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糖尿病、COPD发病率高(P<0.05);两组间冠心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4)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baPWV与肾BUN、Scr、β2-MGT、低蛋白血症呈正相关性,而与Ccr呈负相关.(5)肾功能损伤越严重,baPWV值越高.结论 baPWV可以早期评价老年肾病患者肾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8.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9)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正常高值及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MS)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c PWV)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3 022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性别SUA水平分为男性HUA组、尿酸正常高值组、尿酸正常低值组及女性HUA组、尿酸正常高值组、尿酸正常低值组;分析各组临床资料、MS相关指标及臂踝脉搏波速度。结果:男性和女性不同SUA组体质量指数(BMI)、SBP、DBP、空腹血糖(FPG)、TC、TG、HDL-C、ba 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三组MS患病率分别为40.6%、29.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三组MS患病率分别为38.3%、29.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设男尿酸正常低值组和女尿酸正常低值组MS患病风险为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尿酸正常高值组和男HVA组与MS患病风险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尿酸正常高值组和女HUA组与MS患病风险关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将SUA和MS组分相关指标带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以ba PWV为因变量,结果显示,ba PWV与SBP、DBP、FPG、TG、SU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UA持续升高与MS和动脉僵硬度升高有关,而正常高值也可能是MS和动脉僵硬度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5)
目的探讨增龄对男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男性体检者461名,剔除因动脉阻塞不能评估动脉僵硬度的51例,剩余41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按不同年龄段分为五组:Ⅰ组<30岁69例;Ⅱ组30~39岁101例;Ⅲ组40~49岁85例;Ⅳ组50~59岁79例;Ⅴ组≥60岁76例。检测左右侧ba PWV(Lba PWV和Rba PWV),取Lba PWV、Rba PWV的平均值作为ba PWV值。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ba PWV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年龄与ba PWV的相关性。结果 ba PWV,Ⅰ组(1 390.77±164.92)cm/s,Ⅱ组(1 437.60±108.81)cm/s,Ⅲ组(1 562.26±108.60)cm/s,Ⅳ组(1 612.99±111.66)cm/s,Ⅴ组(2 011.89±445.91)cm/s。随着年龄的增大,Ⅰ~Ⅴ组ba PWV逐渐升高,与Ⅰ组比较,Ⅱ组无明显增快(P=0.340);与Ⅱ组比较,Ⅲ组明显增快(P=0.000);与Ⅲ组比较,Ⅳ组明显增快(P=0.000);与Ⅳ组比较,Ⅴ组明显增快(P=0.00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a PWV与年龄呈强且为正的直线相关(r=0.702,P=0.000)。结论年龄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呈强正相关,男性脉搏波传导速度呈增龄性变化,即年龄越高,脉搏波传导速度越快,动脉僵硬度越大。提示增龄性变化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开滦研究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差异及关联)。方法选择参加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 235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人群。将研究对象按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风险人群和正常人群。在两人群中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baPWV与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动脉压(MAP)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分别计算两人群的ePWV。观察ePWV和baPWV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的差异和关联。结果在正常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1.38±0.70 m/s和12.90±1.17 m/s;在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4.29±1.85 m/s和15.74±1.76 m/s。无论在正常人群还是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的ePWV与baPWV均高于女性。同时,baPWV略高于ePWV(P0.01),在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二者平均差值分别为1.80 m/s和2.17 m/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二者在总人群、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的线性R~2分别为0.428、0.279和0.388。结论 ePWV与baPWV具有相似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二者差值相对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联。因此,ePWV可作为baPWV的良好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