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药品风险是指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导致用药人群面临伤害或损失等不测事件的可能性及一系列事件。由于药品审批上市仅仅是以确定适应证目标人群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论为依据,对于药品临床试验受试者在生理条件和种族特征上存在局限性,以及受到其并发症影响、药物相互作用信息有限等的制约,这种局限性使得药品大范围人群现实应用条件下,可能面临特异质人群及多种不确定未知因素构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人类认识风险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久远,人类开始思考明天的生存时,就开始了对风险的认识和对风险管理的探索。“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些远见灼识,闪烁着中华民族先哲对风险管理的智慧与谋略的光辉。对药物效益和风险的认识,也一样经历着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药品风险管理的理论及实践源于保险、金融和航空等行业,20世纪90年代美国首先在药品管理领域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思想,初期主要依靠ADR监测系统,继后随着药品管理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强立法、调整机构、发布指南等过程,对药品风险管理的内涵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目前,药品风险管理作为系统性的科学,发展已相对成熟。我国药品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以来,我国修订了国家药品管理法,并先后颁发了《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等,标志着我国药品管理已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全国ADR监测技术体系初步形成,ADR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并逐步完善,ADR监测工作重点也由病例报告数据的收集转向数据分析、评价和利用,并从单纯ADR监测发展到药品风险管理。过去10年间,我国相继发生的“亮菌甲素”、“欣弗”等不良事件,都是依托已建立的自愿报告系统(SRS)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使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企业在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义务。方法分析现行法规中对企业相关义务的规定,找出我国企业在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原因。结果与结论应从义务和法律责任两方面强化企业的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地位,并制定对企业有指导意义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对药物警戒计划的定位是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的一部分,与欧盟风险管理计划的理念存在差异。我国将风险管理计划按照上市前后不同阶段进行了区分,上市前称为“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批准上市后将其转化为“药物警戒计划”,而欧盟的风险管理计划关注的一直是药品的临床使用风险,没有进行上市前后的区分。由于我国提出风险管理计划的理念较晚,在早期时很多有药品出口业务的企业当时多数是以欧盟的风险管理计划为参考制定的,所以当我国再提出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要求时,很多人会有概念上的混淆。结合欧盟和我国近年来对药品风险管理计划的要求变化,厘清药物警戒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上市后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要点:①大量数据的收集与汇总本身是毫无意义,只有数据与信息被重新组织、分析而由此产生的种种"安全性命题"时,其作用和意义才得以彰显。②通常产生一个信号需要不止一个ADR报告,这取决于事件的严重性和报告信息本身的质量。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整合、利用已经是必然之选,其基础是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的理解和认识,并从本质属性、监测的对象范围、监测方法,监测目的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7.
徐向阳  毛睿  任贤 《药品评价》2012,9(2):32-35,39
本文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警戒合作项目和欧盟、美国药物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药物警戒系统的建立和药品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国际药物警戒已将药品风险管理从单纯的不良反应监测扩大到与疾病预防治疗相关的领域.变被动监测为主动警戒,以防患于未然。我国建立药物警戒体系需要在组织体系、交流沟通.人员培训及制药企业主动进行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等方面多加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在药物警戒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介绍药物警戒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医疗机构及其卫生专业人员在药物警戒工作中的现状和应承担的责任。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应成为药物警戒工作的主体之一,通过对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药物警戒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进而建立健全上市后药品临床安全监测网络和药物警戒制度,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相关问题,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浅谈药物警戒信号及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溯源于古希腊语pharmakon(意为药物)及拉丁语vigilare(意为警戒)。近年来,药物警戒作为一门学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对临床医学和公众健康的维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医疗机构在药物警戒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目前我国药品安全性监测现状以及医疗机构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并与国际上最新的监测理念做比较,探讨医疗机构在药物警戒中的地位和责任。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述性分析。结果医疗机构是药品安全性监测的主体,通过药物警戒信息利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同时医务人员能够有效地应用药物警戒信息服务公众。结论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在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药物警戒是临床试验期间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中国自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后,开始加快建立和完善临床试验期间的药物警戒工作,包括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药物警戒系统,为临床试验期间的药物警戒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从药物警戒工作的起源和法律法规的发展,以及风险管控的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详细讨论了临床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借鉴欧美国家关于药品风险管理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以及ICH文件精神,提出了药品风险管理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的后效评估,强调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风险管理各环节切实履行企业责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制药企业在药品风险管理中的责任。方法以预防-处理-反馈为主线,结合现状和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制药企业在药品风险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结论制药企业作为药品的供应者,不应只关心产品的销售和利润,还要关注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本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的安全性,在药品风险发生之前及时预防风险,在药品风险发生之后主动控制风险,降低损害程度,切实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监管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风险管理提高药品监管效能的方法。方法考察和借鉴美国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药品生产监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风险全过程监控,可以有效地提高药品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15.
田英娜  宋丽丽 《中国药事》2012,26(2):180-184
目的 了解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十年发表的关于药品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的数量、分布等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对研究内容进行概括综述.结果与结论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起步较晚,但已从法规体系层面体现,未形成完整体系,技术体系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杨智海 《中国药事》2002,16(11):675-677
本文结合我国药品检验机构的现状,从药品检验机构的地位,职能,作用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谈了学习《药品管理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深入了解我国关于药品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实际应用。方法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出的相关文献,对文献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及文献涉及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就我国的药品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工作刚刚起步,尚缺乏系统化,法规和技术体系等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试论药物警戒在药品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药物警戒定义、目标和方法,阐述药品评价的必要性和措施,试论药物警戒在药品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药物警戒信息与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探讨(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力  王钢力  林瑞超 《中国药事》2009,23(8):735-739,751
目的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发布的2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戒信息中涉及的品种及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并对我国已尝试开展的药品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方法探讨了针对药品风险因素我国从药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和药品风险效益评估两个不同角度已采取的多种药品风险控制模式,提出积极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并制定相关技术指南、出台上市后评价法规并制定技术评价规范、制定相对统一共同遵循的风险控制原则和尺度。结果与结论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风险管理模式是今后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内容及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