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轴型皮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轴型皮瓣,克服既往设计时血管不能直观影像的缺陷。方法 选用不同部位的轴型皮瓣10例,术前在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检测轴型皮瓣供血动脉的起止点、长度等。根据检测结果再次设计皮瓣并移转覆盖创面。结果 除1例未能完成手术外,其余9例成活良好。结论 该方法具有能直观和准确确定轴型皮瓣血管的起止点、走向和无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腹部轴型皮瓣修复上肢深部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利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CDFI)设计腹部轴型皮瓣修复上肢深部创面的方法和产疗效。方法 根据上肢创面特点,选用髂腰皮瓣、下腹部皮瓣和胸脐皮瓣共3个部位8个皮瓣,术前传统方法设计皮瓣后,应用CDFI检测轴型皮瓣供血动脉的起止点和长度等,根据检测结果再次设计皮瓣并转移覆盖上肢创面。结果 CDFI检测结果与术中所见相符,8例皮瓣完全成活。结论 CDFI对腹部轴型皮瓣血管判断具有简单、直观和无创的特点,为确定腹部轴型皮瓣移植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技术在轴型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超声捡测技术在轴型皮瓣移植术前检测供区血管中的应用,了解轴型皮瓣的血供分布状况。方法:采用Acuson sequoia 512彩色超声检测仪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对15例轴型皮瓣内深部动脉干及其肌皮穿支动脉血管的数目、内径、走行方向及分布范围进行检测,进一步做出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拟行移植皮瓣的供皮瓣区动脉血管所作的超声影像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检出供区皮瓣内深部动脉干15条,肌皮穿支动脉49条,均与临床手术中检查动脉的内径、长度及其分布范围的情况相符,上述供区轴型皮瓣深部动脉干及肌皮动脉穿支检出率为100%.未见血管变异及缺如现象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图,测得下列各项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每分血流量(CQ)。结论:高分辨率超声这一直观、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以为术前正确选用轴型皮瓣类型,合理进行手术设计,以及准确评价轴型皮瓣供区血管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面动、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定面血管的管径及面动、静脉的相互位置关系,研究面动脉(特别是远心段)的血流动力学,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仪在轴型组织设计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产的DiasonicVST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2例成人双侧面动、静脉进行检查。结果 面动、静脉在下颌下缘相互靠近,在口角周围和鼻翼基底下方相互远离。阻断面动脉向上的血流后,在口角周围和鼻翼基底下方,面动脉的逆行血流速度为阻断前的1/4-1/2。结论 面动、静脉相互位置关系的变化为面管轴型组织瓣的设计和手术操作提供了新的解剖学依据。面动脉远心段逆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为面血管逆行岛状组织瓣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仪对轴型组织瓣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报道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的方法和疗效,以克服既往设计轴型皮瓣时血管不能直观显像的缺陷。方法根据手腕部创面的特点,选用腹部不同部位的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腹股沟皮瓣41例,下腹壁皮瓣15例,脐旁皮瓣6例,共62块皮瓣。术前按传统方法设计皮瓣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轴型皮瓣内供血动脉的起止点、外径、血管走行和长度;根据检测结果重新设计皮瓣,术中将皮瓣内所见血管情况与术前彩色多普勒显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所检测皮瓣内血管的起止点、外径、血管走行和解剖学层次均能在屏幕上清晰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后62例轴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0个月,所有皮瓣在外观、感觉及功能等方面均较满意。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对腹部轴型皮瓣内血管的判断具有简单、直观和无创的特点,为确定轴型皮瓣移植术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扩张的轴型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扩张的邻位或远位轴型筋膜皮瓣,在修复面、颈、手部大面积缺损中的效果和优越性。方法在胸、背、腹部深筋膜下,放置1~2枚400~800 ml的矩形扩张器。皮瓣蒂部包含颈横动脉主干及降支、胸肩峰动脉皮穿支、旋髂浅动脉或腹壁浅动脉。扩张的轴型筋膜皮瓣可经1~2次延迟,然后转移至病变切除后的创面。转移后的皮瓣可再次扩张以修复残余病变。结果修复各种病变共35例。除3例皮瓣远端坏死外,其余32例全部成活。最大皮瓣面积40 cm×9 cm。经术后1~12年随访观察,皮瓣色泽正常,柔韧性、延展性好,功能恢复满意,外形美观。结论扩张的邻位或远位轴型筋膜皮瓣技术,不仅使移植皮瓣的血运更加丰富、面积显著增加、厚度明显变薄,而且使皮肤的颜色、质地、感觉均与修复区较相匹配。用其修复面、颈、手部大面积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12例拟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患者,于术前应用CDFI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动脉的血管内径、位置、数量,并作体表定位,于术中验证该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48条穿支动脉的内径为0.50~1.48 mm,经手术验证CDFI的定位符合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可对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价,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now imaging,CDFI)技术研究前臂内侧皮瓣(MFF)穿支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MF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0~60岁,采用CDFI技术对其双侧MFF主干血管及穿支血管(管径≥0.5mm)进行检测.被检者前臂呈外展外旋位,进行相关数据测量;记录每侧MFF穿支血管的数目、血管走行类型;对穿支动脉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A、UA、CIA、ICUA、URA、穿支(管径≥0.5mm)的管径、走行位置、方向、是否进入皮下组织均可显示,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双侧前臂内侧皮瓣穿支的数量、来源、走行位置、及穿深筋膜处位置并不对称.160侧前臂内侧皮瓣共检测到穿支动脉(管径≥0.5mm)645支,平均4.03支(3~6支),蒂长4~38mm,可见三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12.4%);Ⅱ型肌间隙皮穿支(83.7%);Ⅲ型直接皮穿支(3.9%).最粗大穿支管(外)径1.0±0.3mm.尺动脉及各穿支血管频谱形态表现各异;峰值流速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5),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MFF穿支的来源走行分布,有无变异或缺如,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对MFF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髂腹股沟轴型皮瓣在手外伤的应用宋世锋1姚伦龙1李维杰1安维军21988年3月~1993年12月,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各种手外伤46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5~52岁。拇指损伤8例,其中脱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41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肝形态和血流改变。结果术前发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00%(2/2),肝门部淋巴结肿大85.7%(6/7),肝内门静脉癌栓形成80%(4/5),门体系统间交通支1例。术后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诊断率66.7%(2/3),肝动脉狭窄(HA S)诊断率100%(1/1),下腔静脉血栓100%(2/2),胸腔积液41例,腹腔积液39例,心包腔积液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局部皮下注射对大鼠背部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取20只SD大鼠,制备8cm×2cm大鼠背部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于皮瓣远端7.5cm及6.5cm处共选择4个对称位点,分别予100ng/100μlVEGF溶液50μl;对照组:每一位点予生理盐水50μl。术后1~7d行皮瓣大体观察,并于7d处死大鼠,切取皮瓣,行皮瓣成活率测定、组织学观察及血管密度检测。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15.55±0.27cm^2,对照组13.42±0.57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皮瓣血管密度34.40±3.75个/10倍光镜下视野,对照组21.00±3.16个/10倍光镜下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见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形成,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成纤维细胞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对照组新生肉芽组织少,胶原纤维凝集成块,成纤维细胞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重。结论VEGF在皮瓣成活早期,通过促进缺血皮瓣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数量,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皮瓣成活;在皮瓣形成时局部、单次、足量应用VEGF是促进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远端成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双蒂阻隔皮瓣内血管及血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阻隔皮瓣内血管、血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皮瓣存活的关系。方法:通过在新西兰兔背部设计两极双蒂阻隔皮瓣,阻隔物为医用硅膜。然后在皮瓣近端、中部和远端三部分分别测量血流值;绘制血流图;光镜下观察皮瓣组织结构变化,并计算皮瓣各层血管数量和直径大小;在皮瓣血管墨汁灌注透明标本上观察血管分布。结果:在阻隔皮瓣内血管再生与改建同时进行,再生在肉芽组织层,改建在真皮层,最后形成轴型血管。其血流量的变化过程为近端>中部>远部,血流量只要达0.25V%(正常为0.8V%)皮瓣即可存活。结论:阻隔皮瓣通过毛细血管的再生与改建可以形成轴型血管,皮瓣存活的最低血流量为0.25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移植肝术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肝实质及周围回声变化及肝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结果38例移植肝中3例(7.8%)肝实质回声增强或肝包膜下见部分大小不一的低回声灶。血流动力学变化:2例(5.2%)肝动脉血流流速减慢,呈低速高阻型,;5例(13.1%)门静脉流速增快;1例(2.6%)肝静脉呈单向波。5例(13.1%)胆总管腔显示不清;11例(28.9%)先后发生排斥反应;1例(2.6%)肝动脉血栓形成(HAT);6例(15.8%)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7.8%)门静脉血栓形成;30例(78.9%)于肝周及胸腹腔有少量积液。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应用于移植肝术后检测其物理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移植排异反应及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扩张超薄皮瓣的血液循环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扩张超薄皮瓣的血液循环变化规律,对17例耳廓缺损畸形患者,在耳区皮肤的真皮下血管网深层埋置扩张器,对皮肤进行预扩张,观察扩张的薄皮肤血运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当扩张容量过多时,局部皮肤变苍白,或出现青紫,皮肤表面血管呈瘀血性网状扩张等。只要能注意操作的要点,扩张皮肤均能顺利渡过血循环障碍。17例应用扩张后的超薄皮瓣作耳廓成形术,成功14例,失败3例。 相似文献
17.
肘后外侧区动脉网在跨区互蒂轴型皮瓣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肘部动脉吻合网对于上肢轴型皮瓣扩大切取的意义。方法 选取 2 7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制成 ABS铸型标本 ,逐层腐蚀、即时观察肘后、肘外侧区动脉吻合网的血供来源、分布 ,观测吻合血管的数量和总截面积 ,并与肘前区及肘内侧区进行比较。结果 肘后区的吻合支数量达 (8.6 4± 2 .74)支 ,截面积(0 .48± 0 .11) m m2。肘外侧区吻合支为 (8.30± 1.19)支 ,截面积 (0 .37± 0 .0 3) mm2。具有丰富的动脉吻合网。结论 肘后、肘外侧区具备桥接臂部与前臂之间的跨区互蒂轴型皮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筋膜皮瓣术后血流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筋膜皮瓣术后血流量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在猪两后肢外侧,分别设计长宽比为2.5:1的带蒂筋膜皮瓣或普通皮瓣,应用H2清除法,对皮瓣术后血流量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两型皮瓣术后早期血流量均明显下降,以后大幅度上升,超过正常值,再逐渐回复到正常值。普通皮瓣血流量上升速度及幅度均不及筋膜皮瓣,其远端血流量持续低于正常值。两型皮瓣术后血流量的动态变化与其再血管化过程中血管面积分数(Aa%)变化一致。结论:筋膜皮瓣血流量明显优于普通皮瓣。H2清除法也是一种较实用的实验皮瓣血流量测量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