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浚县是一个氟病区,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全县开展了防氟改水及水质监测建档工作,从而掌握了水氟回升原因,为控制氟病的发生找出了一条科学途径。该县氟病分布在8个乡205个自然村,患病人数达115894人,发病率占氟区人口的65.92%。1982年以来该县采用国家、集体、个人三集资打深井的办法,狠抓防氟改水工作,完成防氟改水工程115处,使105814人饮上了低氟水。为加强管理,掌握水氟回升情况,他们设立了专职水管员,建立了供水制度,把8个氟病乡统一编号,逐村逐井绘制供水线路图,建立了档案并全面开展了水质监测,对已建的115处防氟改水工程由县防疫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饮水型氟病区改水降氟阶段成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高氟病区的改水工程完成情况、水质氟含量达标情况、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的调查,综合评价高氟病区的改水降氟工作施行15年的阶段效果,为进一步做好改水降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病区情况调查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水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儿童氟斑牙检查采用我国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结果全省高氟病区总的改水率已达92.28%,实施改水的地区饮用水氟含量已降至0.22mg/L,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的60.40%降至41.5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全省阶段性改水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增加资金的投入,是改水降氟工作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掌握郑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和病区村降氟改水进度,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全市所有登记在册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为调查对象,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采集病区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进行水氟含量测定,并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对病区村全部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调查。结果共调查232个病区自然村,截止2016年共完成220个病区村的降氟改水,改水率达94.83%;正常使用村数210个,正常使用率为95.45%。232个病区村中,水氟含量≤1.2 mg/L的村190个,儿童氟斑牙患病率≤30.00%的村217个,其中有8个病区村水氟含量和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超过控制标准,按照评价结果判定标准,我市共有183个病区村实现控制目标。新郑市、荥阳市达到地方性氟中毒控制标准。结论郑州市改水降氟预防控制饮水型氟中毒工作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4.
<正> 我区属地氟病区,患病率70.29%,严重危害病区群众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了防氟改水工作。截止,1988年底已建改水工程297处,受益人口101200人,使部分病区群众摆脱了高氟水的危害。为了解和堂握改水后水质质量和水质变化情况,我区于1989年11月7日至27日,对有代表性的30处已改工程水泥进行了水质监测,调查结果说明:一、感官性状指标:大部分水泥受有机物污染较重。其原因可能是:1.大部分水泥属于地面水,受污染的机会较多,2.在采取水样时正在雨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地方性氟中毒分布面积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从1930年起至今,已知存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省份达24个之多。绝大多数病区是由于饮水中氟的含量过高而引起流行的,所以降低饮水含氟量是防治氟中毒的有效措施,其具体办法是改换水源和用物理化学方法除氟。由于改水工程一般耗资较大,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限制,所以探索防氟改水工作的规律,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改水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将榆林地区1981年~1986年中等以上病区,防氟改水的效益情况进  相似文献   

6.
运城地区的防氟改水工作是从1979年起步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区防氟改水领导机构不断健全,制度不断完善,效益越来越显著。目前,全区共完成防氟改水工程525处,总投资达17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00万元,使55万氟区群众吃上了干净、卫生的低氟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梅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用水氟浓度、当地出生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以及改水工程运行情况的调查,深入了解改水降氟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04年采用Dean氏法方法对梅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6年级当地出生的5 082名儿童的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普查;并进行饮水氟浓度测定;同时调查了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结果改水后1~6年级当地出生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8.43%,比改水前(56.99%)下降有统计学意义(χ2= 953.65,P<0.001).饮用水氟浓度合格率达83.33%;改水工程正常运行率为68.42%;病区数量由57个减少到29个,患病人数由53 812人减少到25112人.结论改水降氟效果显著,但部分病区改水工作只注重水源,而忽视供水管理和日常维护,致使改水工程受损,加上水源不足等因素,病区群众交替使用高氟水源作饮用水,造成该地群众仍未解除地氟病危害.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我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之一,现有病区3171个屯,病区人口达179万,患氟斑牙人数66.3万,氟骨症患者5.5万。多年来,针对地氟病的现状,吉林省开展了以防氟改水为重点的防治工作。近年来,日援资金投入加快了吉林省防氟改水进程,使部分病区群众摆脱了高氟的危害,提高了健康水平。截止到1997年6月,吉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动态了解南安市历史地氟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掌握地氟病病情现状,评价改水降氟措施效果。方法按照《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我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工作。结果在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合格的自然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3.8%符合《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GB17017-2010)氟斑牙患病率不超过30%的规定,尿氟几何均值为0.97 mg/L,符合《人群尿氟正常值》(WS/T256-2005)"成人群体尿氟几何均值不大于每升1.6 mg"的规定。结论提高群众对地氟病危害和来源的认识,增强病区群众防氟意识,养成良好的饮水、用水习惯,远离地氟病威胁。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改水降氟工程运转状况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市自 1983年到 1992年 ,共完成了 112个病区村的改水降氟任务、建设工程 96处 ,使病区群众基本摆脱了氟害。为了解本地改水降氟工程的运转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使改水降氟工程更好地为病区群众服务 ,于 2 0 0 1年 6月对改水降氟工程运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全市所有 96处改水降氟工程。1 2 方法 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1 3 改水降氟工程运转状况 正常运转为年运转大于或等于 11个月的工程 ;非正常运转为年运转小于11个月的工程 ;停用为工程设施完好停止运转的工程 ;报废为工程设…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是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病区 ,共有轻、中、重病村716个 ,受害人口115.2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9.4%。为控制氟害,保护人民健康,自上世纪80年代始,我们利用专项经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氟改水工作。防氟改水经费是国家为帮助、支持氟病村改水而下拨的专项补助 ,如何管好、用好 ,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是各级管理部门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几年来 ,我们在坚持“专款专用”的前提下 ,从加强管理和科学使用入手 ,取得了一些经验。一、积极探索专项经费的管理模式1.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分配制度由于地质条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全面掌握许昌县氟中毒病区已建改水工程的运转、管理和水质达标状况,了解工程水水氟含量情况,客观评价防病效果,为防病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4年许昌市氟中毒病区县改水防病效果评价方案的要求,对全县各个历史时期建设的各类用于解决饮水问题的全部改水工程的改水进度、基本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对工程水质氟含量进行监测。结果全县14个乡镇,402个行政村,694 247万人。氟病区覆盖139个行政村,病区人口数121 746人。2006~2014年上半年已建改水工程75个,覆盖14个乡镇的164个行政村,改水率40.80%,工程覆盖人口284 279人。改水工程覆盖75个病区自然村,覆盖病区人口69991人。日改水能力12 113吨/日,全部为井深(45~450)米的井水。75个改水工程中有72个正常运行,正常运行率96.00%;所有工程的管理模式均为个人承包形式,全部通过工程验收,全部未取得卫生许可,所有工程的水质均位进行任何处理。结论许昌县改水成效显著,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饮水状况,但是工程存在有氟超标现象,工程水质缺少必要且有效的处理,由此导致新增氟中毒病区的情况较严重。因此,应加强改水工程建设的科学论证和竣工时工程验收,杜绝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对改水工程实施卫生许可制度,对改水工程进行多部门综合管理;坚持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水质超标工程进行及时整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湖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的运行情况,了解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控措施效果,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抽取10个监测县,对每个县(市、区)3个固定监测村的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水氟含量、8~12岁儿童氟斑牙、25岁以上成人氟骨症、尿氟等情况开展调查。结果共监测改水工程30个,27个正常运转,水氟含量均值为0.33 mg/L,水氟含量1.0 mg/L的有2个。儿童氟斑牙患病率8.70%,以极轻度为主,成人氟骨症患病率为2.95%,尿氟均值0.69 mg/L。结论湖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情已基本控制,但仍应加强改水工程和病情监测,加强改水工程后期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4.
<正> 采用深井低氟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方法正在许多病区推广应用。但是,怎样做好打井前的全面设计、探查低氟水源,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来制订具体的改水方案。确保改水一次成功,是防氟改水工作中各有关单位应注意的问题。我县于一九八一年开始在朱曲乡、苗庄村这个中等氟病区进行防氟改水工作。在该村打井四眼,成功一眼,报废一眼,两眼不能饮用。现将改水经过以及体会和教训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房顶蓄水防氟,是近年我市在防氟改水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种新途径,特别适用于花岗岩地带氟病区防氟改水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状况及房顶蓄水的物质基础 我市花岗岩氟病区主要分布在登封县,海拔300米,属半干旱气侯区。地表层为元古斯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居民近2万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掌握临猗县地氟病病情动态和防治效果,为不断改进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采集临猗县氟病区村饮用水及非病区村新启用的生活饮用水水源,进行水氟含量测定。结果共测定342份病区村水样和7份新启用的饮用水源水样。水氟含量在≤1.00mg/L的非病区村133个,〉1.00mg/L的病区村216个,最高达10.00mg/L,7个新启用的饮用水源村,有5个村水氟含量超标。坡下的氟病区村远多于坡上。已改水降氟的276个病区村,130个水氟含量达标,未改水的76个病区村,只有1个病区村水氟含量达标。276处改水降氟工程中,有219处仍在使用,仅有130处水氟含量达标。停止使用的57处改水降氟工程水氟含量均超标。结论改水降氟防治效果显著,病区缩小;出现新的病区,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改水降氟工程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改水是防治肠道传染病和氟骨病等地方病的有效措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市的农村改水工作初见成效,已吃上清洁卫生水的群众达544万人,吃上自来水的群众达189万人,共建各类改水工程2 456处,其中防氟改水工程528处,在防氟改水工程中有联村工程58处,单村工程470处,其中还有药物降氟工程95处,电渗析降氟工程10处。由于改水事业的发展,农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氟骨病人的症状得到了绥解,氟斑牙的患病率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改水后出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掌握呼和浩特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工程现状,为我市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5个氟中毒病区旗县所有改水病区村进行改水情况调查,并检测运转正常的改水工程的水氟含量,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5个氟中毒病区旗县改水率为92.10%,涉及216个改水降氟工程,受益人口为333 546人。正常运转的工程占到94.44%,间歇运转的占到1.39%,报废的占到4.17%,总体上工程运转状态较好。达到国家控制标准的降氟改水工程占到77.94%,超标的工程占到22.06%。大型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率为16.67%,小型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率为22.40%。结论呼和浩特市氟病区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问题仍然存在,应认真分析原因,制订措施,指导全市降氟改水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乌盟是我区地方性氟中毒分布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并全部属于饮水型氟病区。从80年代开始防氟改水以来,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防氟改水工程的建设、使用、管理和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20.
建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建阳市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和防氟改水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8~12岁儿童尿中氟含量,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患病调查,病区改水前后居民户饮用水中氟含量,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结果地氟病区8~12岁人群中未发现氟斑牙,尿氟均值为0.79mg/L,但仍有个别儿童尿氟较高。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19.72%。新坪、留田病区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松原病区村原改水工程已损毁,村民饮用山泉水、井水及河水,部分井水超标,筛查村未发现高氟水。结论被调查的高氟病区各项指标比改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达到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高氟病区村降氟改水措施较巩固,也进一步证实饮水型氟中毒实施改水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巩固防治成果需有维修资金和完善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