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膈下逐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膈下逐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胶原代谢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ALA- kokkol腹腔注射DMN的方法制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结果:光镜和电镜下膈下逐瘀汤及其拆方各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长和其它各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膈下逐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胶原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化等具有明显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膈下逐瘀汤抑制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的作用是通过增强硫氧还蛋白系统而实现”这一假说。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正常大鼠+膈下逐瘀汤组、模型大鼠+膈下逐瘀汤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通过每周2次每只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的方法制备。同时按含生药每天7.37 g·kg-1 的剂量给予膈下逐瘀汤灌胃给药干预。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含量、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活性、PCR检测编码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基因Nfe2l2 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膈下逐瘀汤组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LPO含量显著降低,Trx1蛋白表达和TrxR活性显著提高,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Nfe2l2 mRNA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增强机体肝脏硫氧还蛋白系统与其活化Akt-Nrf2信号通路有关,从而预防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本实验结果为支持假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抗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VG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肝组织TGF-β1含量,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和α-SMA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膈下逐瘀汤可显著降低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减少肝组织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肝组织α-SMA mRNA表达。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膈下逐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TIMP-1/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测定6组肝纤维化大鼠治疗前后TIMP-1、TIMP-2的基因调节和蛋白表达,结果证明TIMP-1、TIMP-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膈下逐瘀汤对TIMP-1、TIMP-2的基因调节和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膈下逐瘀汤与柴胡疏肝散对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膈下逐瘀汤和柴胡疏肝散两个方剂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经病变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作用不够明显,膈下逐瘀汤效果明显,其中水提取液尤为明显,初步证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法优于疏肝行气,和血止痛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组、猪血清+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膈下逐瘀汤灌胃给药干预。消化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MMP-9和TIMP-2蛋白含量,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MMP-9和TIMP-2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膈下逐瘀汤可显著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MMP-9及TIMP-2蛋白含量,下调肝组织MMP-9、TIMP-2 mRNA水平。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MP-9和TI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组、猪血清+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0.5 mL/只(2次/周)ip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制备模型的同时膈下逐瘀汤(含生药7.37 g.kg-1)ig干预,共1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HE染色分析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ELISA法分析MMP胶原酶活性,分光光度法分析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U=2.57,P<0.05),AST和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MMP胶原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对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prague-Dawley(SD)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诱发中毒性肝纤维化病理模型后肝组织TIMP1 mRNA和MMP-2表达的变化及膈下逐瘀汤对其干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模型对照组(n=20)和膈下逐瘀汤组(n=20)共3组.结论: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可诱导肝脏组织TIMP1 mRNA和MMP-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膈下逐瘀汤可以抑制肝组织TIMP1 mRNA和MMP-2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07-410
目的:研究加味膈下逐瘀汤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加味膈下逐瘀汤组,每组10只。秋水仙碱组按1 mg/kg药量给予秋水仙碱,加味膈下逐瘀汤组按生药量8.2 g/k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考察各组肝脏指数、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纤维化明显改善,肝脏指数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水平降低,清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加味膈下逐瘀汤能明显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结论:加味膈下逐瘀汤能有效减轻肝纤维模型大鼠的肝脏损伤,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双益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实验,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养加25 mg·kg~(-1)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灌胃(ig),85 mg·kg~(-1)],双益方高、中、低(ig,2 000,1 000,500 mg·kg~(-1))剂量组。进行双益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体重,饮食量,饮水量,二便情况,血糖,糖耐量测定(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胰岛素等指标的检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蛋白激酶(Akt),磷酸化的蛋白激酶(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双益方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Hb Al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缓解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饮食量多、饮水量多、二便量大及体重减轻的状况(P0.05,P0.01),降低血清胰岛素、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及随机血糖(P0.05,P0.01),其中双益方高剂量组药效较好;双益方可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p-IRS-1,Glut4的表达(P0.01,P0.05);双益方可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p-Akt的表达,显著降低PTP1B,p-GSK-3β的表达(P0.01,P0.05)。结论:双益方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紊乱,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骨骼肌PI3K/Akt,肝脏Akt/GSK-3β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该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膈下逐瘀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组、猪血清+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2.0 mL.kg-1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2周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膈下逐瘀汤每天按7.37 g.kg-1灌胃给药12周。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肝组织MMP-13和TIMP-1含量,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MMP-13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猪血清组肝组织胶原面积为(10.38±2.01)%;MMP-13蛋白(14.05±2.64)ng.g-1;MMP-13 mRNA(1.91±0.73)倍;TIMP-1蛋白(14.91±1.07)ng.g-1;TIMP1 mRNA(18.40±2.84)倍。与猪血清组比较,膈下逐瘀汤给药可显著降低肝组织胶原面积(6.66±1.04)%(P<0.05),增加肝组织MMP-13蛋白(20.03±2.14)ng.g-1和MMP-13mRNA(4.12±0.59)倍(P<0.05),降低肝组织TIMP-1蛋白(13.47±1.22)ng.g-1和TIMP-1mRNA(4.89±0.74)倍(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MP-13和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 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四逆散对照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g·kg-1),连续10周.全自动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 U·L-1(138.88±21.52),(75.20±3.80),(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U·L-1,(375.25±10.95),(227.10±19.08),(P<0.05)]、碱性磷酸酶(ALP,P<0.05)、透明质酸[ HA,μg·L-1(258.10±32),(135.26±34.09),(P<0.05)]、Ⅲ型胶原[μg· L-1(105.28±15.31),(85.32±9.53),(P<0.05)]、Ⅳ型胶原[μ g·L-1(109.10±8.31),(86.48±19.17),(P<0.05)]、层黏连蛋白(LN,P<0.05)含量均显著下降,肝组织HYP,(P<0.01)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人血白蛋白免疫致敏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芪术颗粒大、中、小3个剂量组治疗,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时取肝组织,HE及Masson方法染色,并用MPEAS-500型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芪术颗粒治疗各组在治疗1个月或是治疗3个月时,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3个月时其胶原相对含量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有时效相关性。结论:芪术颗粒能促进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的降解,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肝宁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造成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复肝宁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含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大鼠在应用复肝宁后,血清HA,LN,CIV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肝宁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HA,LN,CIV含量的升高,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促进胶原降解,从而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