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乐正骨即平乐郭氏正骨,是一个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是我国中医药学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盛传8代,历时220年。平乐郭氏正骨第6代传人郭维淮先生,将平乐正骨前人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归纳总结为"平乐正骨气血辨证理论"以及"三原则""四方法"。第7代传人郭艳锦、郭艳幸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思想扩展为"六原则""六方法",并构建了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体系。本文就平乐郭氏正骨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平乐郭氏正骨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学术特点及丰富的治疗经验,是中医骨伤科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传统外用药物是平乐郭氏正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方配伍精良,具有疗效确切、使用简便等特点,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本文总结了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外用药物的种类、药物组成、功效和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昌中孝  赵然 《中医正骨》1996,8(4):26-27
平乐正骨的新进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471002)昌中孝,赵然,马青雯,杨东晓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骨伤科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它始于清代嘉庆初年,六世相传,有200余年的历史。我院是在乎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院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继...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6):712-713
目的:对平乐郭氏正骨的用药理论进行探讨。方法:总结平乐郭氏正骨运用相反相成理论在骨伤科药物配伍中几种形式的应用。结果:平乐郭氏正骨药物相反相成配伍规律在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历史悠久,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是中医骨伤的重要流派。平乐郭氏正骨理论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中医理论,具有疗法独特、疗效显著的特点,筋骨互用理论是该理论的一大特色。基于平乐郭氏正骨筋骨互用理论对其代表方养血止痛丸进行组方分析,从新的视角探讨这一传统制剂的用药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平乐郭氏正骨伤科疾病的辨证用药思想,为伤科疾病的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新思路,为该方的广泛应用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徐江雁  王亮  刘文礼 《光明中医》2009,24(2):218-220
郭维淮,男,河南省洛阳孟津县平乐人,生于1929年。主任医师,著名骨伤科专家,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郭氏自幼跟随父亲郭灿若、母亲高云峰学习平乐郭氏正骨术,14岁就能独立应诊。他一面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一面刻苦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四大经典和《本草纲目》、《医宗金鉴》、《伤科补要》、《伤科达成》等中医典籍和医学院校系统教材,为他奠定了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源于平乐郭氏正骨,始于西北郭氏正骨创始人郭均甫先生,后经李盛华等传承人借鉴现代医学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与完善,形成了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辨证论治和功能锻炼为主,独具西北特色,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8.
<正>郭艳幸教授为郭氏正骨第7代传人,是国家名老中医郭维淮学术经验继承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郭艳幸教授在临床骨科及科研研究30余年,学理精深,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对于肩凝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余有幸拜师学习,感悟颇丰,遂记之,以飨同道。1平乐正骨平衡理论概述平乐郭氏正骨第7代传人郭艳幸教授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思想扩展为"七原则""六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平乐  相似文献   

9.
平乐正骨即平乐郭氏正骨,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盛传8代,已有200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以第5代传人高云峰先生为院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骨伤科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平乐正骨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医骨伤学科中有较大影响的正骨流派。但由于年代久远、单传秘授、战乱及建国后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等影响,洛阳平乐正骨历史文献记载有限。文献资料的缺失,已成为进一步研究平乐正骨的制约因素。近年来随着考证研究的深入和重要史料的发现,平乐正骨的渊源逐渐清晰。本文从《秘授正骨心法》的发现、文献中关于郭尧民和祝尧民的记载、平乐正骨传人著作中关于其起源的记载、郭树信创益元堂、平乐正骨承《正体类要》《跌损妙方》的学术思想、平乐正骨续《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之方术、平乐正骨历代传人及其著作等方面对平乐正骨的渊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医正骨》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河南省正骨研究院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也是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由我国中医药界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主任医师担任主编,创刊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1.
王亚军  郭永明  郭义 《中国针灸》2010,30(6):509-512
就解释性和实用性两种不同类型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概念、联系,以及对针灸临床研究的启示进行了阐述,二者存在研究目的、对照方法、治疗措施、回答的问题不同,解释性研究可以增加对某一治疗的机制的认识,实用性研究的结果则可直接在临床加以应用,指出两种研究对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论和实践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药师的职责,药师全方位面向临床,包括协助医师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的推行以及问题医嘱监督、药学知识的普及等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药师在临床的医疗服务中起到了很好的协助作用。结论: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有利于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临床药学是一门新的中药研究课题,掌握中药量效关系,用药禁忌,服用方法,中药与中药配伍,中药与西药配伍的变化,尤其是与中毒量和治疗量相近的药物配伍,用药指导和提供咨询是中药师立足于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并最终成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医学理论的掌握,关系到医学生将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而开展临床教学评价对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中医临床教学需要科学制定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制订并严格执行临床教学管理文件,以制度化促进临床教学管理规范;落实临床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带教行为、实施临床质量、临床教学质量双检测;加强教学质量评估的检测功能,提高临床科室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临床带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果临床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毕业生临床实践考试成绩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次临床试验的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爱平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84-1385
多数研究报告所显示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比西药低,不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确切结果和最终结果,而是用西医思维利用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结果。从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后出现的有效与无效人群的差别之中找到规律才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将从该差别中找到的与疗效相关的要素列入纳入和排除标准,再进行二次临床验证试验乃至多次临床试验,追求中医药治疗适应症的针对性是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查房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  刘彩云 《河北中医》2009,31(7):1111-1112
目的探讨护生护理查房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护生为查房的主体,带教老师指导,通过不同的查房形式,培养护生的能力。结果通过2年实践,护生将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护理操作技能相结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方法、综合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结论组织护生教学查房,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使护生实现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学习过程的一个飞跃,同时促进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评价带教老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肿瘤疼痛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疼痛程度达Ⅲ级以上的患者,疼痛使他们烦躁不安,度日如年。目前,对Ⅲ级以上的癌痛,临床上常用阿片类药物通过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但口服给药受某些因素的限制,如食道癌吞咽困难等;反复的肌肉注射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自2000年起,我们黄岛中医院内三科将止痛酊应用于临床,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止痛酊有止痛作用,但对于Ⅲ级以上的癌痛患者来说,独用止痛酊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止痛效果.于是我们又采用止痛酊加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疗效均能达PR以上。  相似文献   

19.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必须注重护理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卫生事业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临床带教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以达到提高临床实验带教质量的效果。本文结合当前临床护理的实际,介绍了临床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护理专业能力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外医院药学的迅猛发展,我国医院药学也有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