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茜  彭磊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2,16(4):554-556
目的分析该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了解ADR发生的规律与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上报的13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1.17%);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2.55%);137例ADR共涉及80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53.28%),其次是中药制剂(16.79%);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0.11%);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4.16%)。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1年收集的237例ADR报告,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237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段为≥60岁;涉及的药品共74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抗生素152例(64.14%)、中药制剂35例(14.77%)、消化系统药物21例(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93例(81.43%);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共107例(45.15%);报告者主要来源于药师,共143例(60.34%)。结论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加强监测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6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4类4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7.61%(52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12%(51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占52.24%(35例)。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1日至12月14日上报的36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各器官系统涉及的药品、因果关系评价、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ADR发生率最高(51.73%);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居首(34.10%),其次为抗肿瘤药(16.76%),第3位为抗微生物药(13.00%);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28.71%);绝大多数发生ADR的患者能痊愈(33.24%)和好转(56.94%)。结论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张群卫  金镭  吴新安  刘梅 《安徽医药》2016,20(6):1220-122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8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间的8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类型、来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59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ADR的概率为女性的1.2倍;61~7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3.40%);肿瘤用药引起的ADR最多(39.23%);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 (72.7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33.48%)。结论 临床用药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尤其针对老年患者加强用药监护,规范肿瘤用药,尽可能选择口服给药途径,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6,(1):105-109
目的: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12月15日—2013年12月15日间上报的569例ADR报告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按照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各器官系统涉及的药品、因果关系评价、转归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52.90%);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为29.17%,其次为抗肿瘤药为23.90%,再则为抗微生物药为11.42%;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最常见(40.77%);绝大多数(40.07%)发生ADR的患者能痊愈和好转(51.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胸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2—2014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85.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结核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其次是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和胃肠道损害为主;严重的ADR 29例(11.03%);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药师和护师上报ADR例数明显增加。结论 医师、护师、药师要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知识宣传,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反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361例ADR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患儿(68.98%);涉及16类药品、96个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0.11%),其次为中药(13.02%)、抗肿瘤药物(5.26%);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85.32%);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3.96%),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医师和药师为ADR报告的主体,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98.61%)。结论:应重点加强儿童群体ADR的监测,关注儿童专科用 药ADR,强化临床药学监护,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该院2009年上报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96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以40~8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78例,81.2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4例,97.92%);涉及的药品有53种,抗感染药占首位(23种,43.40%),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2.86%),以加替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0例,40.82%),其次为消化系统(32例,32.65%)和神经系统(13例,13.27%)损害.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制度,促进ADR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职业等,对该院1307例ADR包括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307例ADR报告中,男性的发生比例高于女性,61~70岁的老年人占26.55%;ADR药品种类以抗肿瘤药最多(45.44%),其次是抗感染药物(20.9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73.2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预后分析,95.8%的ADR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 临床上应深入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276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 2003软件对ADR病例的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ADR报告中,男125例(45.3%),女151例(54.7%);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比例较高,为193例(69.93%);以注射剂出现的ADR为多,167例(60.51%);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引起的ADR比例较高,65例(23.55%);引起ADR的药品前10位中有9个为抗菌药;严重的ADR共3例(1.0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5例(18.71%),其次为全身性损害,35例(11.90%);填报ADR报告的以药师为主(61.23%),其次为护士(32.61%),医生较少(6.1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并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临床药师对我院呼吸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根据我院呼吸科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分析专职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置的影响。方法:自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调取2006年4月-2008年3月ADR报告,对呼吸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工作前后的ADR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工作前(第一阶段)ADR报表为8例,且均为一般ADR。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工作后(第二阶段)ADR报表增至43例,其中由临床药师上报的占67.44%,一般和严重ADR分别占72.41%和27.59%。51份ADR涉及的可疑药物以抗肿瘤和抗感染居多,分别占39.22%和23.53%;静脉途径给药发生的ADR占总计的66.66%。结论:专职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工作后,提高了ADR的监测水平,有助于及时应对ADR,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我院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上报的13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报告人职业分布,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引起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类别分布,可疑抗感染药物分布及药品不良反应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28.7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损害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占较大比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68.94%)和口服给药(28.03%)为主;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多.抗感染药物中氨基苷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居前3住的药物为依替米星、克林霉素、头孢唑林钠;新的及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占16.67%.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医、护、药、管各类人员共同努力,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对不同年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所上报的12249例ADR报告。将发生ADR的患者分为9个年龄段,对各年龄段中患者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ADR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249例ADR报告中,男性6496例(53.03%)、女性5753例(46.97%),男女之比为1.13:1: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21—50岁年龄段女性ADR例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31.59%)、抗肿瘤药物(28.86%)、中成药(7.15%)引起ADR位于前三位,其中〈10岁患者抗感染药物ADR达972例次(7.79%);41~70岁患者抗肿瘤药物ADR达2362例次(18.94%),中成药ADR为475例次(3.81%)。注射液(79.41%)、片剂(8.40%)、粉针刑(5.61%)引起ADR列入前三位;而注射液、片剂、粉针剂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胶囊剂以31—70岁患者为主;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均以〈10岁患者为主。静脉滴注(73.04%)、口服(13.51%)、静脉注射(6.06%)引起ADR居于前三位;而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肌内注射则以31—60岁患者为主。ADR导致消化系统(33.15%)、皮肤及其附件(19.25%)、神经系统(11.58%)损害列为前三位;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则以〈10岁患者为主。一般的ADR达7757例(63.33%);新的、严重的ADR为4492例(36.67%);而一般的、新的一般的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则以31—70岁患者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患者ADR的发生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别,应加强对不同年龄人群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关注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7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监测工作的质量,探讨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1年上报的1728例ADR报告,分别按患者年龄与性别、报告人职业、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8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 4例(0.23%),新的ADR 35例(2.02%);护士上报1654例(95.72%),药师上报73例(4.22%),医师上报仅2例(0.12%);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3.58%);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有713例(占41.2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医院应完善医、药、护合作的ADR监测体系,提高医师、临床药师的上报比例;加强严重的、新的ADR监测,降低漏报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作用,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某部队医院157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医师、护士、临床药师上报的157例ADR报告加以归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7例ADR涉及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共76例(48.41%),其次为中成药,共25例(15.92%);静脉滴注为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共106例(67.52%);所累及的系统以消化系统为主,共65例(31.86%),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32例(15.6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规范药物合理使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892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抗癫痫药物(AEDs)致不良反应(ADR)情况,探讨并分析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基层医院2008年—2012年上报的892例AEDs致ADR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 在892例AEDs致ADR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07∶1;传统及新型AEDs分别以41~50岁、21~30岁年龄段最多;其中以传统AEDs中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占比例较多,分别为35.09%和24.55%,其次为新型AEDs奥卡西平,占14.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占39.13%,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AEDs引起的ADR,定期监测与分析ADR情况,加强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刘亚辉  王挺 《北方药学》2012,9(1):86-8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109 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报告者比例是医师66.06%,护士11.93%,药师22.02%;新的和严重的ADR/ADE分别是14 例(12.84%)、15 例(13.76%);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ADE 为89 例占81.65%;涉及药品11 个大类65 种,其中排序首位的是抗感染药59例(54.13%),有24 种药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53.21%.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ADE 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井华  刘俊 《安徽医药》2014,18(2):393-396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2年某院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37份,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性质、转归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37份ADR报告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41~50岁年龄段为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老人及儿童发生的比例也较高;ADR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和新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80%和1.26%;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例数81.01%;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1~60 min;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总例数29.12%,其次为大环内酯类(28.27%)和头孢菌素类(26.16%),其中阿奇霉素为57例,占总例数24.0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6例,23.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43.04%);护师ADR报告率68.35%。结论深入开展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