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均可使人血尿酸的升高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目前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尿酸水平女性357μmol/L(6mg/dl),男性420μmol/L(7mg/dl)~([1])。临床可分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高尿酸血症,后者因尿酸盐沉积而引起急性的炎症反应。由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所以极易被忽视。然而,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目前,西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不良反应较多,远期疗效较差.笔者对36例门诊检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有关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即连续2次检测血尿酸>420μmol/L并排除其他影响血尿酸因素,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3.
正尿酸是黄嘌呤氧化酶催化黄嘌呤与次黄嘌呤发生氧化作用生成的,当血清尿酸水平高于420μmol/L时即可定义为高尿酸血症,此时尿酸可析出结晶,并可在组织内沉积,引起组织学改变,导致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病[1]。高尿酸血症并不完全发展为痛风,当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关节炎、肾病、肾结石等症状时,才能诊断为痛风。由此可见黄嘌呤氧化酶代谢异常是高尿酸血症出现痛风症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痛风(gout)是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可逆性的尿酸盐晶体异常沉积性疾病。嘌呤代谢长期紊乱可导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而高尿素血症是导致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在37℃时,血中尿酸饱和度为420μmol/L(7mg/dl),如血尿酸长时间持续超过这个饱和点,则称为痛风。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重者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高尿酸血症是其病变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种类型。血尿酸及正常范围尿酸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内的尿酸有两个来源,内源性尿酸由细胞代谢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而来,外源性尿酸由食物中的嘌呤经酶分解而生成。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也可使血尿酸增高。一般认为血尿酸超过420mol/L,即达到饱和,但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6.
正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外液的尿酸盐呈超饱和状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定义为:血尿酸(SUA)男性420umol/L,女性357umol/L,未发生痛风者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HUA逐渐成为一种常见并具有广泛危害的代谢性疾病走进内科医生的视野。据估计,我国普通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大约为10%,与糖尿病患率相当;我国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达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更是在20%以上,已经达到或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且总体呈现出高发生率、年轻化、男性高于  相似文献   

7.
项洁琼  陈仁慈  陈洪宇 《新中医》2016,48(10):188-190
正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HUA)。这是由于体内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而导致的血尿酸浓度升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日趋上升。目前,用于降尿酸的西药并不多,代表药物有别嘌呤醇、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但由于副作用或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其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运用并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8.
正高尿酸血症是血液中尿酸盐浓度过饱和的一种病理状态,血清中的尿酸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和尿酸排泄之间的平衡,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umol/L(7.0mg/dl)、绝经前女性358umol/L(6.0mg/dl)~([1])。其发生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动物蛋白过度摄入,或肾脏排泄减少有关,临床可表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也可因尿酸盐沉积引起相应组织的病变,如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等。研究表明,本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意外等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  相似文献   

9.
焦剑 《天津中医药》2014,31(6):379-381
<正>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所致。一般认为血尿酸超过390μmol/L(6.5mg/dL)时即诊为高尿酸血症。该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多见于原发性痛风,少数为先天性酶缺乏或功能失调,后者见于各种慢性肾脏病、白血病、淋巴瘤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由于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近年中国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直线上升,保守估计可达1.2亿患者,而且发病逐步年轻化,20岁以下人群约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方法:追踪比较连续3年体检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尿酸组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血尿酸水平417~500μmol/L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低于血尿酸水平≥500μmol/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机率高于尿酸正常者,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做B超检查泌尿系统,降低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减轻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张娴娴  孙维峰 《陕西中医》2009,30(8):1098-1099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这一组与人们生活习惯及生存质鼍息息相关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人们对其病因病理、诊治等越来越重视,高尿酸血症便是归属于代谢综合征范畴的一种指细胞外液尿酸盐超饱和状态的常见疾病。口前一般认为: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血尿酸大于420μmol/L,绝经前女性血尿酸大于350μmol/L时应考虑为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显示,高尿酸血症从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不等,有些甚至可终身不出现症状,这种无症状状态极易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12.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而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正常成年人血清尿酸水平波动范围较窄,国内男性为(261·8±59·5)μmol/L,女性(202·3±53·4)μmol/L,一般男性高于420μmol/L(7mg/dl),女性高于350μmol/L(6mg/dl)即为高尿酸血症。痛风作为高尿酸血症的主要临床病症,其发病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单关节剧痛伴有红、肿、热症状。由于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患者难于忍受,因而如何尽快缓解患者痛苦、控制疾病发展,成为急性发作期痛风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临床观察发现痛风急性发作多为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测定353例普通人群尿酸,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高尿酸的相关性。结果:男性血尿酸均值为(384.6±74.8)mmol/L,女性为(310.3±65.3)mmol/L。高尿酸血症患者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分别为(482.5±81.7)μmol/L和(385.5±77.4)μmol/L(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6%,女性为12.6%,总患病率为15.09%。处于前三位的体质依次为湿热质,占总人数的19.1%;痰湿质,占总体的15.1%;气虚质,占总体的12.4%。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嘌呤饮食、饮酒等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理的膳食、控制体重、减少酒精摄入、控制原发疾病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尿酸检测指导诊断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将该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量,比较组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检测指标诊断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既可判定患者是否有高尿酸血症,又可反应病症的严重程度,为患者疾病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医结合降尿酸方辨证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调脂等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加入降尿酸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TC、TG、U-TP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U-TP水平为(1.28±0.65)与对照组(2.01±1.42)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6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Alb水平分别为(4.46 0.85)mmol/L、(1.49±0.56)mmol/L、(35.21±4.42)g/L,对照组三项指标依次为(4.69 1.17)mmol/L、(1.78±0.89)mmol/L、(35.57 4.2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给予西医与降尿酸方结合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改善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对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 患者刘万才,男性,78岁,病历号28775,入院后常规检查示:血尿酸567umol/L,超过正常值,但患者无关节红肿疼痛等不适表现,追问病史亦无食用动物内脏及水产品等含嘌呤成份较高食物进食史,经复查血尿酸685.7umol/L,故予口服尔同舒50mgQD排出尿酸以降低血尿酸浓度,并补充诊断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2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岭梅 《中医杂志》2007,48(6):533-53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全部来自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实验室检查血尿酸≥420μmol/L,临床无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等痛风诊断依据,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36~75岁。伴高血压17例,高血脂16例,冠心病11例,脑梗死8例,糖尿病7例,慢性气管炎3例,肾功能不全3例。38例中因检查发现高尿酸血症,无临床症状者7例。余主诉均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腰酸,乏力,头晕,胸闷,肢体酸痛,口干,口苦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钱草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煎服金钱草15 g,每天1次,3个月后复查血尿酸,比较患者服用金钱草前后血尿酸。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服用金钱草3个月后血尿酸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钱草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可显著改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高尿酸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2 433例,其中男性1 097例,女性1 336例。采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葡萄糖。结果:佛山地区居民血尿酸水平中位数为368(306,436)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42.18%。男性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43.52%(453/1 097),女性患病率为39.38%(547/1 3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年龄分为≤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 70岁共5组,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渐升高;血尿酸与胆固醇(r=0.043,P=0.032)、三酰甘油(r=0.290,P=0.000)、葡萄糖(r=0.072,P=0.032)存在正相关。结论:佛山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糖代谢具有密切关系,监测血尿酸水平对降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显红  陈刚毅 《新中医》2018,50(4):96-9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与其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8月—2016年12月门诊及常规体检诊断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体质为主,共364例,占53.8%;单纯体质416例,占61.4%;兼夹体质261例,占38.6%;男性患者血瘀质和痰湿质类型的血尿酸高于其他体质,女性患者湿热质体质类型的体重指数(BMI)、血尿酸高于其他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表现为单一体质,也可表现为复合型体质,其中以气虚体质为主,提示气虚体质易发生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