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行静脉穿刺以易于固定、局部外渗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良好的静脉充盈度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对68例老年病人逆行静脉穿刺时,采用双止血带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头皮静脉输液易固定,活动限制少,既不影响病儿肢体活动,也不影响保暖,所以常用于婴幼儿。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给小儿静脉穿刺同定得当比穿刺技巧更重要,在穿刺中和穿刺后往往南于穿刺者穿刺成功后要固定胶布的一瞬间,操作者的手固定针柄不稳,或各种因素造成胶布固定困难.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固定引起穿刺失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功率,我科通过固定的改进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浅谈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常选的穿刺静脉1) 发际前正中的额静脉 ,皮下深度为 1~ 1.5mm ,其下是筋膜和额骨 ,额骨上有一凹陷 ,静脉位于凹陷内。此血管直径较大 ,周围组织较密集 ,易固定 ,易于穿刺成功。但选用该静脉时 ,应采用向后穿刺 ,液体则可汇入颞浅静脉总支而不易发生水肿 ;若向前穿刺 ,虽针头固定在血管腔内 ,但仍有 80 %以上的患儿在输液 4~ 6h后局部可发生水肿。2 ) 眼眶上方额角处的颞浅静脉小分支 ,皮下深度为 0 .5~ 1.5mm ,静脉周围组织较密集 ,脂肪层极薄 ,血管虽细 ,但浅显易于固定 ,容易穿刺成功且液体不易渗出。3) 耳上和耳后发际…  相似文献   

4.
我院儿科常规抽血多,常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法、四肢浅静脉采血法、股静脉直刺采血法,而对于婴幼儿及肥胖儿头皮静脉一次采血最多只能达到7mL;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且不易成功;颈外静脉穿刺后不易固定,转头易穿通血管而造成失败;股静脉直刺法固定困难,穿刺范围小,穿刺成功率不高。股静脉斜刺法则克服了以上弱点,穿刺成功率高,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为医生诊治疾病提供了足够的血量,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我院自2000-01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给药是临床用药重要途径之一 ,常采用手背部静脉进行穿刺。但易出现输液渗漏和液体滴入不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改进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 ,可以预防输液渗漏。并使液体顺利滴入。现总结如下 :1 方 法1 1 传统方法 选择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后 ,操作者左手大拇指固定针柄部 ,另一手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 ,胶布固定 ,调滴速。1 2 改进方法 选择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后 ,操作者左食指按压住穿刺针进血管壁处皮肤 ,拇指固定针柄部 ,松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使液体缓慢滴入 ,在针柄与皮肤间垫小棉片 ,胶布固定 ,调滴速。经临床试用 36 2例…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结扎止血带是为了阻止远端静脉血的回流、使局部血管充盈,以利于穿刺成功。小儿四肢静脉采血较成人困难,大多孩子不配合、哭闹、血管不充盈、血管滑动不易固定。近2年来,我科采用扎两根止血带给小儿行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周围静脉代替股静脉穿刺抽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6年以来采用四肢表浅静脉代替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抽血,穿刺成功率达95%以上,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l方法采血时患儿不配合,可让其家长协助强行固定肢体进行采血。在患儿四肢选择合适的表浅静脉,上肢采用资要静脉及手背处浅静脉;下肢采用踝部大隐静脉及足背部浅静脉。据静脉的粗细选择合适的普通注射针头或输液器针头,常规扎止血带,皮肤消毒。注射器连接输液器外头,穿刺成功后肢布固定针头抽血,注射器抽满后,折合胶管更换注射器继抽至需血量。如需血量较少,可用注射器接普通注射针头,直接穿刺静脉抽血。2讨论股静…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穿刺问题一直是困扰儿科护士及引起家属不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早产儿的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及术后病人的锁骨下静脉。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发现诸上部位静脉穿刺后,早产儿无法执行指令性活动,故静脉留置针效果不佳,维持时间不长,虽然腋下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但操作复杂,不易成功。而腹壁静脉则清晰可见,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利于观察通畅情况,且保留时间较长,与其他部位静脉穿刺相比,有很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点滴是临床给药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补充水分、营养、排除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加循环总量;另一方面可根据病因、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成功的静脉穿刺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环节。目前新生儿及婴幼儿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法,其优点是易于固定,体位舒适,不影响其  相似文献   

10.
蒋星美 《中外医疗》2011,30(30):76-76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方法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效果观察。结果留置针易于固定,留置时间长。结论该穿刺方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压舌板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成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先穿刺后固定,观察两组穿刺成功例数、静脉固定时间和漏针次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和两针或两针以上穿刺成功例数分别为88例、61例和12例、39例;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分别为(68.9±11.5) s和(90.0±12.5) s;实验组和对照组漏针次数分别为12次和30次。两组比较,实验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多。实验组静脉固定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短。结论: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先固定再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较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次数方面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经常遇到静脉穿刺成功而由于固定不牢而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导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准确及时输入而延误治疗,不得不重新穿刺。这样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易引起护理纠纷。我科经过反复临床实验,对患儿头皮针固定方法进行改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静脉输液是小儿常用疗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因其固定简单,可靠不影响四肢活动维持时间长可减少患儿痛苦,冬天输液不影响其穿衣,盖被等保暖措施,便于护理而深受家长欢迎,通过实践和逐渐摸索,现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53-253
目的:探讨腹壁浅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患儿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6—2009年对于穿刺难度较大的早产儿30例,采用20G静脉留置针按常规方法行腹壁浅静脉穿刺留置,妥善固定.细心护理,定期更换透明胶贴。结果:30例患儿行腹壁静脉穿刺留置成功,保证了输液及静脉营养等各种治疗的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治疗需要。静脉留置2~6天,平均4天。结论:对于穿刺难度大的早产儿.采用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具有操作方便,不需特殊体位,易于固定和保留,便于治疗用药等优点,为临床静脉留置血管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股静脉置管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常见的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由于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迅速,成功率高易于观察和固定,局部感染少,病人痛苦小,又可长期保留等优点,是最理想的选择。现将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要想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护士应根据不同病人,灵活选用适当的穿刺方法:①对血管暴露明显易固定的病人,穿刺时,以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一较小角度,约2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先刺入皮下再穿刺血管。②皮下脂肪薄而血管粗的病人血管易滑动,可用左手拇指绷紧皮肤,以固定血管,针头以30°角从血管的右侧快速刺入皮下,而后进入血管。③肥胖的病人静脉暴露不明显,扎止血带后,根据血管的走行,用手触摸血管,针头白血管上方以35°…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病人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给药或采血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和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常规表浅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现象时有发生,多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一次成功、针管固定不牢、部位选择不当,造成血液溢出血管,淤积于皮下而形成。在短时间内很难吸收,且易引起感染。皮下血肿现象一旦发生,医护人员要妥当地给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9.
静脉穿刺给药或采血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和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常规表浅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现象时有发生,多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一次成功、针管固定不牢、部位选择不当,造成血液溢出血管,淤积于皮下而形成。在短时间内很难吸收,且易引起感染。皮下血肿现象一旦发生,医护人员要妥当地给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手部静脉输液后用手握塑料输液瓶固定法的效果及患者手部的舒适度。方法将160例次手部静脉输液患者随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静脉穿刺成功固定后再采用手握塑料输液瓶固定法固定手部,对照组在静脉穿刺成功固定后后再采用传统夹板固定法固定手部。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静脉输液中手握输液瓶固定的效果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握塑料输液瓶固定法能减少针头移动或滑脱,减少老年患者在长时间输液时的疲劳感,增加舒适感,满意的固定效果有效地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减少重复穿刺,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