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室扩张和/或肥厚,发生心力衰竭的心脏病。CPHD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患病率约为4.42‰,大约有80%~90%的CPHD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我院2007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76例CPHD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廊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现将我院1996年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对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所致右心扩张、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此病急性期紧急而多变,临床上需进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因此,加强肺心病患者护理和康复指导,对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现将2007年3月至10月在我科住院的58例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心病是指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心室肥厚与扩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而慢性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治疗护理任务艰巨,现将6例慢性肺心病合并低渗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做好护理工作和心理工作是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选取临床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9例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其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病情易变、多变。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尤其夜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忽视护理观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100例慢性肺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春  郭秀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451-1452
<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我院2000年10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慢性肺心病人100例,死亡1例,其余99例均康复出院。现将100例慢性肺心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作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长期以来疗效较差。据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其确诊后4年的预期生存率仅为33%。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肺部疾患(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据文献资料显示:肺心病患者可同时合并左心室受累,且病理发现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25%~93%。PV1终末电势与左房大及左心室功能不全有关。本文就PTF-V1阳性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左室功能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肺心病的全名叫: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因素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也就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下称肺心病)。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肺心病本身就与寒冷有关,所以本病多在冬季发病或加重,若要使肺心病病人安全过冬,就要了解下面所要讲到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精心的观察与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源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所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大多数患者年纪大,病程长,在急性期病情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肝肿大、胃肠道瘀血、全身浮肿。针对病因及临床表现,我认为正确的诊断治疗、全面细致的护理和密切的观察,对肺心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晚期并发心肺功能衰竭、肺性脑病,病死率较高,严重危重人民健康。我科于2000年6月~2003年10月共收治73例,经采取一系列临床观察与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此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现就我院收治的80例肺心病伴心衰病人甲状腺激素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谈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病变引起右心受累的心脏病。急性肺心病多由严重的肺动脉栓塞引起,较少见;慢性肺心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引起,最为多见。肺心病在寒冷的北方发病率很高,我科自2000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41~79岁,平均56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病变过程的主肺动脉直径变化。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0例慢性肺疾病的 患者以及9例无肺疾病的对照组患者。其中肺部病变患者分为单纯慢性肺部疾病组3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组 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组43例。肺部CT检测患者的主肺动脉直径,分析比较4组的主肺动脉直径变化。 结果:Spearman分析示肺部病变的进展与主肺动脉直径(r=0.78,P<0.001)呈强正相关。平均主肺动脉直径慢性肺源 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组>单纯慢性肺部疾病组>无肺疾病的对照组(P<0.05)。取主肺动脉直 径>29 mm时判定肺源性心脏病,灵敏度92.3%,特异度58.5%。结论:主肺动脉直径可反映慢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进 展情况,并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肥厚、扩大,进而发展为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情易变、多变,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夜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忽视护理观察的重要性,现结合临床上肺心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23例肺心病患者的观察,谈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45-145
各类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肝硬化、艾滋病、类风湿、红斑狼疮等都有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甚至服用过芬氰拉明等减肥药的人也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常见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至少有10%-20%存在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与一般高血压不同,是指孤立的肺动脉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式。方法:本文统计了一些收入医院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情况,对这些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一些健康指导,其中常规护理包括:口腔护理、输液护理、生活护理等。结果:可以避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加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进而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加重。结论:对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根桃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6):1116-11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动脉痉挛、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发展为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