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模式。方法:将湖州市吴兴区经济发展及人文条件基本相似的二个乡镇分别设为实验区与对照区。实验区实施行政干预,开发促进健康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改善影响健康的卫生设施,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础上开展各项健康干预;对照区仅做日常的社区卫生服务。课题研究前后分别开展基线与终末调查。结果:实验区干预有关的绝大部份项目明显高于对照区,并且实验区干预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新农村建设中的软肋,必须将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政府工作范畴,制定支持性公共卫生政策,建立并完善基层健康教育网络,真正落实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形成政府—健康教育机构—社区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降低农民患病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农村疾病防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农村社区设立实验区和对照区.在实验区,课题组人员深入农户宣传防病知识和用药常识,指导农民日常生活行为,发放《健康促进》月报,组织讲座咨询,对农民进行保健、生育、营养就医等指导;健康体检并建立档案,对慢性病人进行访视,指导用药及康复训练等;实施行政干预,开发促进健康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改善影响健康的卫生设施.对照区仅做一般的卫生宣传.结果干预后实验区农民的患病人数、次数、因病误工人数、天数、医疗费明显降低(实验区干预前后比较,均P《0.01),2个区干预后比较,均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农民患病率下降,医药费降低,体质增强.  相似文献   

3.
社区健康教育对农民健康观念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普及健康知识 ,提高健康水平 ,本研究在《中国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研究》[1] 的基础上 ,就健康教育对农民健康观念和行为形成的作用做出分析。1.对象与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以邹城市唐村镇为实验区 ,邹城镇为对照区 ,在其中各选择 2个条件相近的行政村为研究地区。遵照干预前后调查对象、方法、内容不变原则 ,在干预前后分别对 4个行政村抽样 ,每次每村随机抽取 2~ 3个生产组的全体 15岁以上居民作调查对象。干预前实验区 812人、对照区 80 9人 ,干预后实验区 818人、对照区 82 6人 ;各组间性别构成、年龄构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亚市和银川市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基本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对口腔卫生保健的需求情况,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典型抽样方法选择银川市和三亚市,分别随机抽取社区并组织居民121人开展小组访谈。结果城市社区居民均能做到每人一把牙刷、并定期更换,但口腔卫生习惯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32位三亚市民晚上从不刷牙;开展过口腔健康教育的地区居民健康知识明显高于未开展过的地区;但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预防性口腔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很低,无一人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过去一年的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均为治疗行为。结论应加强全民口腔健康教育,完善口腔医疗保障机制,提高公众的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唐县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殷会芳  杜燕飞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31-2133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口腔卫生工作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139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19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初中学生开展系统的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口腔保健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6.
社区口腔卫生保健是改善和提高社区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基本途径,而口腔健康教育是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不同的人群口腔患病情况各有特点,因此口腔健康教育要有明显的针对性,必须适合每个特定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本地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影响人群口腔卫生的因素。方法:参考“WHO口腔卫生宣传纲要”自拟问卷对本地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只有少数人对口腔健康知识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知道龋病的病因和补牙的作用的居民比例不高,知道含氟牙膏有好处的居民仅占14.5%,有89.5%的居民不知道牙周病的病因,了解定期到医院检查口腔卫生必要性仅26%。结论:本地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行为较落后,口腔保健教育有待加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延安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延安市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以便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延安市小学二年级学生391名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延安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总正确率为51.33%,县区小学生为46.56%,乡村小学生为36.46%(P=0.001);市区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总正确率为42.99%,县区小学生为31.25%,乡村小学生为30.10%(P=0.001).结论应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南宁市幼儿母亲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面向南宁市社区2.5~4.5岁儿童母亲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方案,及构建南宁市母子口腔卫生健康促进社区网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市两个社区的6所幼儿园中2.5~4.5岁幼儿834名,对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影响因素。结果 38.5%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34.0%的儿童有过口腔就诊,20.9%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74.1%的儿童有睡前吃甜食。幼儿母亲的文化程度、帮助儿童刷牙、检查刷牙效果、定期口腔检查认知、含氟牙膏对牙齿影响认知等因素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有关。结论 南宁市幼儿口腔健康行为尚不完善,有针对性的提高母亲口腔保健知识,加强母亲干预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健康促进积分制的应用研究,探索符合上海农村特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新方法,提高健康促进工作成效。方法运用社区对照的研究方法,干预区实施健康促进积分制,对照区开展常规健康促进活动,比较健康促进积分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区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上升显著。干预区农民的满意率、资料发放率、健康促进项目覆盖率、健康活动参与率等较对照区都有明显上升。对项目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综合知识知晓率成本效益比为0.54元/人;综合行为形成率0.79元/人,比对照区分别减少1.43元/人和1.25元/人。结论积分制在上海农村地区开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极大地激励广大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健康促进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杭州市拱墅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3年在杭州市拱墅区确定600名研究对象,对其利用自制口腔健康知识行为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健康行为3部分.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对调查对象的口腔健康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96份,回收率为99.3%.剔除无效应答问卷后,合格问卷为561份,有效率为94.1%.口腔卫生合格率为50.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医保情况、口腔卫生状况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9、21.32、5.72、16.33,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合格情况是文盲老年人的2.69倍(x2=10.53,P=0.001).结论 杭州市拱墅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尚可,但口腔卫生良好率偏低;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医保情况和口腔卫生状况是其口腔健康行为合格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唐山市三所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方法对唐山市三所大学新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3所学校新生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实施率较高,但口腔卫生行为不够规范,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不足;定期口腔检查的意识薄弱,口腔疾病发生时,多数学生在遇到口腔疾病后就医意识淡薄,就医不及时;对一般性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较高,口腔保健知识来源途径少。结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有限,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在高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农村健康促进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射阳县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促进江苏省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方法:通过相关资料回顾及有关人员访谈,研究射阳县在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下,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传播策略,探索广大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动的新形式,持续开展农村地区的健康促进。结果:除了开发领导、制定规划、建立领导网络和工作网络等基础性工作以外,在总结示范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健康教育示范户标准、健康教育普及村、健康教育普及乡镇标准,并组织评审,促进了农村健康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卫生知识水平和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结论:以健康教育示范户及健康教育普及村、乡镇的评选为载体,通过多种广大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向其传播健康相关知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是农村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成功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佛山市城市儿童的牙痛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青少年儿童龋齿提供针对性的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5月-9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在佛山市城市小学中随机选取了6所学校,以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全体二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学生人口统计学信息、口腔卫生行为、口腔疾病、口腔卫生知识等相关信息,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龋齿的口腔卫生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2 241人,其中962例(42.93%)患有牙痛或牙齿不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前刷牙后食甜点(OR=5.420,95%CI:3.630~8.093),家长学历高中以下(OR=1.710,95%CI:1.421~2.057)是导致牙痛的危险因素,每天刷牙2次(OR=0.484,95%CI:0.345~0.680),家长帮助儿童刷牙(OR=0.537,95%CI:0.386~0.756),父母口腔卫生知识水平较高(OR=0.756,95%CI:0.616~0.927)能降低牙痛的机率。家长口腔卫生知识主要通过传统媒介获取,通过学校教育及卫生专业部门获取分别占26.15%和20.57%。结论 加强家校联动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是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和减少牙痛或牙齿不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制订口腔保健治疗方案及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2004,2008年选取某医科大学2 557名和2 723名新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口腔保健意识欠缺,女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和行为优于男生;67.1%的学生每天早晚刷牙,但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行为不容乐观。与2004年相比,2008年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没有明显提高。结论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应加强对大学生口腔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门诊就诊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10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进行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口腔门诊就诊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认知方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对正确的刷牙方法,牙龈出血及牙隐裂的原因等专业知识知晓率较低;在态度方面,女性的积极性高于男性,部分年长者觉得牙修复起来能用就行,对维持牙周健康及口腔保健的依从率较低;在行为方面,部分患者表示因之前不了解护齿知识,经常使用牙齿不当,经常食用很硬很韧的食物,刷牙方式不对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0.675,95%CI:0.232~0.817)、家庭住址(β=0.548,95%CI:0.513~1.157)、文化程度(β=0.524,95%CI:0.474~0.876)、自评口腔健康状态(β=0.835,95%CI:0.309~0.787)均为口腔门诊就诊患者口腔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β=0.952,95%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的现状,为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口腔卫生保健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0名新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获有效问卷47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7个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1.5%,口腔卫生保健7个行为平均正确率为53.6%。78.7%的大学新生知道口腔保健注意事项,84.6%早晚刷牙,38.6%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39.7%近两年做过口腔保健。30.1%的大学新生通过学校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结论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行为较落后,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有待加强,是今后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农村开展参与式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方法在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桂馨村选取健康教育志愿者并进行培训,以团组的形式,利用头脑风暴法、画图法、拼图法等方法对村民开展参与式健康教育。结果通过为期一年的参与式健康教育,村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从开展前的38%提高到85%,卫生行为形成率从33%提高到75%。结论在农村开展参与式健康教育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方法可在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Attempts to promote compliance of children with preventive health practices are most successful when strategies for motivating self-care behavior change address the physic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mponents of individual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a Self-Care Motivation Model and curriculum to promote oral health and hygiene behavior change among 92 third grade students random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homeroom assignments in five Gloucester, Mass., public schools. Student gingival health and oral hygiene measures were obtained two weeks prior to, and two weeks, three months, and one year after educational sessions. Group one, comprised of mid-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family students, served as an oral examination control. Groups two-five received educational sessions designed to teach students various aspects of oral heal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p less than .001) in gingival health and dental plaque scores were observed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for up to three months. During a period of three months to one year, mean group scores returned to baseline and worsened for all groups except group five, the lowest socioeconomic family status group and the only group receiving the full series of self-care motivation curriculum sessions. Experimental group teachers reported that most children responded favorably to the program, and specific attitude and behavior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many children. Further research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using this self-care motivation model in primary preventiv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is indic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