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 (DN)患者体内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含量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 4 8例 2型糖尿病肾病 (G1组 )患者尿液、血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液 (CPBMCs)中TGF - β1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4 6例肾功能正常的 2型糖尿病 (G2组 )及 4 8例健康人(G3组 )比较。结果G1组尿液和血浆中的TGF - β1含量明显升高 ,其尿液中含量 (45 0 2 9± 99 75fg·L-1)与G2组 (74 72± 18 5 7fg·L-1)和G3组 (5 9 90± 9 5 5fg·L-1)比较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0 1。血浆中含量 (387 4 5± 82 0 6fg·L-1)与G2组 (5 8 91± 11 0 3fg·L-1)和G3组 (47 2 5± 6 2 2fg·L-1)比较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G2组与G3组之间比较 ,尿液及血浆中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G1组患者CPBMCs中的TGF - β1含量与G2组、G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结论尿液和血浆中TGF - β1含量检测可能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清sICAM-1测定在判定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清sICAM - 1水平在HBV感染者不同临床类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 ,对 74例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及 1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进行了定量测定 .结果 :急性肝炎 13例血清中sICAM - 1含量 (680± 2 4 8)μg·L-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0 4± 4 6) μg·L-1(P <0 0 1) ;4 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 - 1含量 (675± 3 11) μg·L-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中慢性肝炎轻度 19例 ,sICAM - 1含量 (445± 12 0 ) μg·L-1;慢性肝炎中度 18例 ,sICAM - 1含量为 (63 4± 182 ) μg·L-1,明显高于慢性轻度组 (P<0 0 1) ;慢性肝炎重度 9例 ,sICAM 1含量 (93 1± 2 80 ) μg·L-1,明显高于慢性轻度组 (P <0 0 1) .5例无症状携带者sICAM 1含量 (2 12± 72 ) μg·L-1,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10例自然恢复组含量为 (2 4 3± 86) μg·L-1,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 .血清中sICAM 1含量与ALT含量呈明显正相关 ;而E抗原阳性组与E抗原阴性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血清中sICAM - 1水平测定可作为判别乙型肝炎临床类型的指标 ;sICAM 1含量与肝脏损伤程度成正比 ,sICAM 1含量与病毒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昼夜血浆尿液渗透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昼夜血浆尿液渗透压变化。方法 :72例新生 (男 4 2例 ,女 30例 ) ,根据日龄分为A、B、C3组 ,3组日龄分别为~ 3、~ 7、~ 2 8d。记录昼夜尿量 ,以FM 6型全自动冰点渗透压仪测量血浆、尿液渗透压。结果 :①A组昼夜尿量与B、C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A、B、C三组昼夜血浆渗透压分别为 2 85±15、2 86± 13、2 84± 11、2 86± 14、2 84± 11、2 86± 14 (mOm·L-1) ;尿液渗透压分别为 2 0 3± 4 5、189± 4 3、186± 37、194± 5 1、2 17± 35、2 0 3± 4 3(mOsm·L-1) ;三组昼夜血浆、尿液渗透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常新生儿肾脏浓缩功能无昼夜差异。  相似文献   

4.
鼠心肌成纤维细胞NOS活性的变化和AVP对NO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基础状态和精氨酸升压素 (AVP)干预下 ,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NOS-NO)系统活性的变化 .方法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 SD大鼠 CFs,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基础状态和 AVP干预下 CFs的 NOS活性和 NO含量 .结果  1基础状态下 CFs的 36 h组 NO含量 (4 2± 5 ) μm ol· L- 1 和 NOS活性 (6 17± 83)μkat· L- 1 ,显著高于 6 h组 (14± 3)μmol·L- 1 ,(16 7± 6 7)μkat· L- 1 . 2 AVP干预下 36 h组 NO含量(6 2± 1) μm ol· L- 1和 NOS活性 (115 0± 10 0 ) μkat· L- 1也显著高于 6 h组 (34± 4) μmol· L- 1 ,(6 0 0± 33) μkat· L- 1 ,且AVP干预组的 NO含量和 NOS活性均高于同时间点基础状态组(P<0 .0 5 ) . 3CFs的 NO含量和 NOS活性随 AVP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其中 10 - 6mol· L- 1 AVP组 (6 3± 6 ) μmol· L- 1 ,(110 0± 5 0 )μkat· L- 1 和 10 - 7mol· L- 1 AVP组 (6 9± 6 )μmol· L- 1 ,(12 0 0± 5 0 )μkat· L- 1 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2 9± 5 )μmol· L- 1 ,(4 5 0± 83) μkat· L- 1 ,10 - 9mol· L- 1 AVP组(32± 2 )μmol· L- 1 ,(5 0 0± 133)μkat· L- 1 和 10 - 8mol·L- 1 AVP组 (37± 2 ) μmol· L- 1 ,(6 0 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 (sICAM 1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中的作用。方法 COPD患者 35例 ,分为缓解期组 1 5例 ,加重期组 2 0例 ;健康体检者 1 8例作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中sICAM 1的含量 ,肺功能仪测量 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 /FVC) ,并将两者作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COPD缓解期组和加重期组的血浆sICAM 1含量分别为 (2 1 .40± 3 .596) μg/L、(30 .59± 4 .1 55)μg/L和 (38.40± 3 .943) μg/L ,3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FEV1 /FVC分别为 (97.4± 8.0 5) %、(53 .3±7.85) %和 (48.7± 3 .72 ) % ,3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COPD缓解期组血浆sICAM 1与FEV1 /FVC呈负相关 (r =- 0 .738,P <0 .0 0 2 ) ,加重期组亦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864 ,P <0 .0 0 1 )。结论 ICAM 1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 ,血浆sICAM 1含量可作为评价COPD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药胰必清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兔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胰必清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兔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逆行胰管注射 5 %的牛磺胆酸钠制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15只 )、ANP组 (B组 ,15只 )、ANP加中药治疗组 (C组 ,15只 )。观察各组血清酶学、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以及胰腺、回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黄嘌呤氧化酶 (XO)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胰腺、肠粘膜的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 :术后第 3d和第 7d ,C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B组 ;B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 8.17±0 .5 6 ,2 .6 1± 1.5 4 ,5 3.38± 13.2 0 ,2 .6 8± 1.32 ,而C组分别为 6 .5 7± 1.33,1.30± 0 .35 ,4 0 .0 1± 7.12 ,2 .2 0± 0 .5 0 ,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组胰匀浆和肠匀浆SOD的含量分别为 (2 80 .38± 2 8.5 0 )ng·L- 1 和 (2 94 .4 1± 9.6 5 )ng·L- 1 ,明显高于B组 (174 .5 7± 14 .4 0 )ng·L- 1 和 (112 .76± 11.2 4 )ng·L- 1 (P <0 .0 1) ,而C组胰匀浆和肠匀浆MDA的含量分别为 (8.5 2± 0 .80 ) μmol·L- 1 和 (6 .90± 0 .2 5 ) μmol·L- 1 ,明显低于B组 (11.38± 1.73) μmol·L- 1 和 (9.2 6± 0 .2 5 )μmol·L- 1 (P <0 .0 1) ,C组?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血流及血浆ET,NO,CGRP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观察电针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血流量与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将 32只 SD大鼠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电针后应激组和应激后电针组 ,每组 8只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粘膜血流量 ,用放免分析法和生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 ET,CGRP和 NO水平的变化并计算各组溃疡指数 (UI) .结果 应激组较对照组比较胃粘膜血流量相对数值下降 (6 9.0± 10 .6 ) m V→ (5 1.5± 5 .1) m V,P<0 .0 1. UI增加 (1.1± 0 .4)→ (2 8.0± 4.1) ,P<0 .0 1.血浆 NO水平下降 ,(2 2 .7± 3.8) μmol· L- 1 → (18.8± 5 .2 ) μmol·L- 1 ,P<0 .0 5 . ET水平上升 (140± 17) ng· L- 1 → (177± 2 3)ng· L- 1 ,P<0 .0 5 .在电针后应激组和应激后电针组 ,与应激组比较 ,胃粘膜血流量上升 (5 1.5± 5 .1) m V→ (6 6 .5± 7.4) m V,(6 4.9± 5 .8) m V,P<0 .0 1,UI减少 ;(2 8.0± 4.1)→ (19.0± 2 .3) ,(19.4± 2 .8) ,P<0 .0 1.血浆 NO水平上升 ,(18.8± 5 .2 )μmol· L- 1 → (2 3.3± 4.1)μmol· L- 1 ,(2 2 .9± 4.1) μmol· L- 1 ,P<0 .0 5 ;CGRP水平上升 ,(145± 6 ) ng· L- 1→ (184± 2 2 ) ng· L- 1 ,P<0 .0 5 ;ET水平下降 ,(177±2 3) ng  相似文献   

8.
杨新光  刘燕 《医学争鸣》2001,22(4):362-36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及心钠素的含量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2 8例原发性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慢性闭角型、慢性单纯型 )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及心钠素的含量 ,并与 10例非青光眼者作对照 .结果 青光眼组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照组为 (2 38.0 0± 186 .7)μg·L- 1 ,急闭青 (发作期 )、慢闭青和慢开青分别为 (5 2 7.5 6±2 17.17) μg· L- 1 、 (4 13.6 2± 2 0 9.94) μg· L- 1 和 (4 0 4.0 0±196 .5 3) μg· L- 1 (P<0 .0 5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为 (2 .39± 1.0 5 )μg· L- 1 ,急闭青 (发作期 )为 (1.19± 1.0 2 )μg· L- 1 (P<0 .0 5 ) .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 .结论 提示血浆心钠素水平的改变与青光眼存在密切关系 ;血浆肾素 -血管紧张素与青光眼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对应激大鼠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 (MDA)和前列腺素 E2 (PGE2 )的影响 ,以探讨电针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 72只大鼠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 ,应激组和电针组 ,每组再按实验时间 1,3和 5d平均分为 3小组 (每小组 8只 ) .利用生化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 SOD,MDA和 PGE2 含量并计算各组溃疡指数 (UI) .结果 应激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浆 SOD明显下降 (17.0± 2 .9)μmol· L- 1 → (11.9± 3.4)μmol· L- 1 ,MDA明显上升 (4 .85± 2 .38) μmol· L- 1→ (7.5 6± 2 .48)μmol· L- 1 ,PGE2 明显下降 (2 .74± 0 .77) ng· L- 1 → (1.5 4± 0 .2 5 ) ng· L- 1 ,P<0 .0 5 .UI明显上升 (1.1± 0 .4)→ (2 8.0± 4.1) ,P<0 .0 1.电针组较应激组血浆 SOD明显上升 (11.9± 3.4) μmol· L- 1→ (17.7± 4.8) μm ol· L- 1 ,MDA明显下降 (7.5 6± 2 .48) μmol· L- 1→ (4 .14± 1.78) μm ol· L- 1 ;PGE2 明显上升 (1.5 4± 0 .2 5 ) ng· L- 1 → (3.2 1± 0 .38) ng·L- 1 ;UI明显下降 (2 8.0± 4.1)→ (19.0± 2 .3) ,P<0 .0 1.电针组 PGE2 实验 5 d组较实验 1d组明显上升 (3.2 1± 0 .38) ng· L- 1 → (4 .5 2± 1.0 6 ) ng· L- 1 ,P<0 .0 5 .结论 电针对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衰大鼠严格限钠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素珍  徐永  万瑜  杨钢 《医学争鸣》2002,23(6):530-532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大鼠严格限钠后循环与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的变化 .方法 将充血性心衰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心衰组、心衰限钠组、心衰补钠组 ,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测定各组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 (Ang ) ,醛固酮 (Ald)含量及心肌血管紧张素原 m RNA表达水平 .结果 心衰限钠组血浆 Ang ,Ald含量 [(2 2 5± 2 0 ) ng· L- 1 和 (4 76± 6 2 )μg·L- 1 ]及心肌 Ang 含量 [心房 (2 0 .1± 4.5 ) ng· g- 1 ,心室(2 7.3± 5 .9) ng· g- 1 ]显著高于心衰组 [(180± 2 9) ng· L- 1 ,(2 48± 5 8) μg· L- 1 及 (17.5± 3.6 ) ng· g- 1 ,(2 0 .1± 3.7)ng· g- 1 ](P<0 .0 5 ,P<0 .0 1) ,心室肌 Ang原 m RNA表达水平 (12 .6± 2 .3)也显著高于心衰组 (8.6± 1.7) (P<0 .0 5 ) ,血钠较心衰组下降 5 % (P<0 .0 5 ) ;心衰补钠组心肌血管紧张素原 m RNA表达水平与心衰组无显著差别 ,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结论 心衰后限钠进一步激活循环和局部RAS,加重钠水潴留  相似文献   

11.
欧造国  杨刚毅  刘纯  李伶 《重庆医学》1999,28(5):330-331
目的:为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R 关系。方法:分组分析了56例伴和不伴DR的2型糖尿病(DM)人血浆ET和NEEA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2型DM病人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伴有DR组病人又明显高于无DR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60例2型糖尿病(NIDDM)病人和48例健康人血浆OX-LDL和sICAM-1水平变化。③结果 NIDDM病人血浆OX-LDL,sI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7.021,11.203,P〈0.001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5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及48例正常人的血浆Lp(a)、ApoA1和ApoB浓度。NID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Lp(a)浓度升高,差异极显著,ApoB升高显著(P<0.05),ApoA1降低显著(P<0.01)。血浆Lp(a)与ApoA1、ApoB无显著相关性。提示Lp(a)、ApoA1、ApoB异常都是NID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3例正常人及5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内皮素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患者内皮素水平与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视网膜病变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与糖尿病时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提示内皮素可能在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观测了3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发现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72h之内血浆ET高于脑梗塞组、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CGRP低于单纯脑梗塞组,但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和眼底、肾脏合并症者发生脑梗塞时比无合并症者ET升高明显,CGRP相对较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人在72h内,病情危重者的ET高于轻中型者,CGRP低于轻、中型者  相似文献   

17.
观测了3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发现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72h之内血浆ET高于脑梗塞组、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CGRP低于单纯脑梗塞组,但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和眼底、肾脏合并症者发生脑梗塞时比无合并症者ET升高明显,CGRP相对较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人在72h内,病情危重者的ET高于轻中型者,CGRP低于轻、中型者.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本文测定和比较了19例血压正常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11例单纯高血压病人,12例NIDDM合并高血压病人和14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发现:三组病人的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呈依次上升趋势,而单纯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G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浆ET-1升高,CGRP减低可能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分别测定了44例肾病患儿血清和尿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维生素 E(VE),结果为肾病期患儿血 SOD 和血 VE 明显下降,尿 SOD 和尿 VE 却显著升高;肾炎性肾病血 SOD 和血 VE 降低、尿 SOD 和尿 VE 升高均比单纯性肾病显著;激素敏感患儿血 SOD 和血VE 比激素依赖和激素耐药患儿高,但尿 SOD 和尿 VE 却比后两组低。研究结果提示,肾病患儿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下,尿中抗氧化物的丢失可能为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β_2-MG对2型糖尿病(DM)亚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尿常规、血尿素氨 (BUN)、血肌酐(Cr)正常的63例2型DM患者(亚临床DN组)分别进行血、β_2-MG和尿Alb放射免疫测定(RIA)。 结果:剔除3例血β_2-MG>4.5mg/L患者后分析发现,亚临床DN组尿β_2-MG、Al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01);尿Alb阳性率与尿β_2-M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β_2-MG与尿Alb检测结果显著正相关(r=0. 495,n=60,P<0.001)。结论:DN时肾小球、肾小管均易受损,且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尿β_2-MG是诊断早期 DN的一项重要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可以提高DN的早期诊断率,并能对DN时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及程 度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