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项目执行情况与疟疾流行和防治能力状况,为科学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项目及考核验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省疟疾病例报告与处置、病原学检测、疟防能力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2012年全省共报告疟疾636例,发病率为1.4/10万,发病率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6.7%。其中输入病例459例,占总病例数的72.2%;本地病例177例,占总病例数的27.8%;间日疟514例,占总病例数的80.8%;恶性疟120例,占总病例数的18.9%;三日疟2例,占总病例数的0-3%;死亡2例,占总病例数的0.3%。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下的一类县的比例和达到无本地感染病例的二类县比例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13.6%、25.0%,有一个三类县发生本地感染病例:一二类县和三类县在流行季节发热患者血检的比例相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15.6%、23.8%;病例规范治疗率和病例诊断后24 h内病例报告率相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26.0%、16.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管领导、疫情管理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项目管理、疟疾防治知识培训率和县级综合医院检验员的镜检培训率相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36.9%、32.1%,能开展疟原虫镜的州(市)、县(市、区)综合医院的比例和县(市、区)综合医院临床医生疟疾防治知识考核合格率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54.2%、22.2%。结论云南省基本实现了从控制阶段走向消除疟疾阶段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中国政府承诺消除疟疾的时限,但目前云南省在少数边境地区仍然有本地感染病例存在,而且边境地区人员来往频繁,该省如期完成消除疟疾考核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主导实施的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疟疾消除策略,为按时通过消除疟疾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治现状,为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实施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近2007~2011年的疟疾疫情,采用分层随机不等比例抽样法确定调查点,按照《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专项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2011年抽查县疟疾发病率为4.02/万,其中输入病例占88.12%,间日疟占74.00%,恶性疟占26.00%。发病率超过1/万以上的县有瑞丽市、陇川县和腾冲县;调查县(市)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为92.30%,病例确诊率为100.00%,病人规范治疗率为100.00%,病例个案调查率为99.04%,疟疾疫点处置率为100.00%,疫点室内滞留喷洒率为96.30%。发热病人48h内求诊比例为84.92%,疟疾病例确诊后24h内网络直报率为100.00%,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16%;居民长效蚊帐拥有率20.73%,药浸蚊帐拥有率36.35%,至少拥有一顶长效蚊帐/药浸蚊帐的家庭比例为86.88%,调查前一夜睡在长效蚊帐/药浸蚊帐内的目标人群比例为53.01%,重点人群(孕妇)使用长效蚊帐比例为54.55%,目标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7.56%;能开展疟原虫镜检的医疗机构数比例为100.00%,镜检人员疟原虫镜检培训率为78.87%,疟防人员、临床医生、村医疟疾防治培训率分别为86.43%、31.77%和96.57%。结论云南省疟疾流行区防治力度的加强和防治能力的提高使全省疟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2010-2014年河南省报告的疟疾病例诊断和救治情况,了解医疗机构在输入性疟疾防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河南省疟疾疫情数据和病例诊治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医疗机构在疟疾病例的报告、确诊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2010-2014年河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821例,其中死亡12例,均为恶性疟,输入来源地为非洲,病死率为1.7%。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分别报告病例432例(占52.6%)和389例(占47.4%)。在569例有诊断记录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中,380例首诊为疟疾,诊断正确率为66.8%(380/569)。医疗机构的首诊正确率(49.2%,178/362)明显低于疾控机构(97.6%,202/207)(χ~2=139.147,P0.01)。乡镇级及以下、县级、地市级和省级医疗机构的首诊正确率分别为14.2%(18/127)、43.4%(23/53)、73.6%(67/97)和76.9%(70/91),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64,P0.01),而各级疾控机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P0.05)。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确诊的病例比例分别为48.9%(278/569)和51.1%(291/56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4,P0.05)。乡镇级及以下、县级、地市级和省级医疗机构的确诊比例分别为1.2%(7/569)、3.7%(21/569)、12.5%(71/569)和31.5%(179/569),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43,P0.01),各级疾控机构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69,P0.01)。结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首诊准确率和确诊率差异较明显,基层医疗单位主要根据镜检疟原虫来确诊疟疾病例,其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同级疾控机构。  相似文献   

5.
在法属圭亚那,由于种族、居住条件与生活习惯不同,以及采取的抗疟措施的差异,导致了该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的多样性。在靠近巴西边境的奥亚波克疫区(包括Saint-Georges、Camopi和Tris Sauts)和靠近苏里南边境的利塔尼疫区,主要居住着美洲印第安人和克里奥尔人,其疟疾发病率为300~900‰,恶性疟占67%,间日疟占33%。这些地区的人口数不到总人口数的3%,但法属圭亚那有近40%的疟疾病例来自该地区。在Saint-Georges的中心,大多数为克里奥尔人,其住房四壁为木制的,且远离达氏按蚊孳生地,1982年的发病率为300‰;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疟疾防治试点控制疟疾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速海南省高疟区市县控制疟疾进程,从10个高疟区市县抽选10个历年疟疾发病较高,地形较复杂的乡镇作为疟疾防治试点,采用建立健全抗疟组织,充实人员设备,落实病灶区和散发区不同的抗疟措施,开展季节性突出抗疟和经常性疟疾管理,防制传疟媒介为主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治疗。结果。年带虫发病率(API)及1991年的19.36‰降至1995年6.78‰,居民带虫率从2.90%降至2.35%捕到主要传疟媒介大劣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海南省高疟区市县控制疟疾进程,从10个高疟区市县抽选10个历年疟疾发病较高、地形较复杂的乡镇作为疟疾防治试点,采用建立健全抗疟组织,充实人员设备,落实病灶区和散发区不同的抗疟措施,开展季节性突击抗疟和经常性疟疾管理、防制传疟媒介为主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治理。结果,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1年的19.36‰降至1995年的6.78‰,居民带虫率从2.90%降至2.35%,捕到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微小按蚊点数和只数的比率逐年减少,流动人口在试点感染疟疾的状况大为改善,控制疟疾效果显著。表明试点疟疾防治工作对控制高疟区市县的疟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全省控制疟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一个主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疟疾控制的关键是要有适合当地具体条件的规划。为评价能否控制岛屿上的疟疾,作者在太平洋西南部疟疾高发或呈中度流行并有条件达到阻断疟疾传播的岛屿,实施了疟疾消灭规划。  相似文献   

9.
疟疾控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最近在非注开始实施的几种新的疟疾控制措施和正在试行中的新疟疾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全球疟疾控制策略所产生的背景、必要性,以及4个基本要素。并指出疟疾控制的关键在于其规划适合各地的具体条件,可以为当地所承受,灵活而且符合成本-效益分析,还需得到行政上的支持以及社区成员和国际社会的合作。最后叙述了两类国家加强疟疾控制规划的有关要点。  相似文献   

11.
全球疟疾控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全球疟疾控制策略所产生的背景、必要性,以及4个基本要素。并指出疟疾控制的关键在于其规划适于各地的具体条件,可以为当地所承受,灵活而且符合成本-效益分析,还需得到行政上的支持以及社区成员和国际社会的合作。最后叙述了两类国家加强疟疾控制规划的有关要点。  相似文献   

12.
疟疾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许多国家中流行,发病率很高,许多人因此而死亡。本文介绍了最近在非洲开始实施的几种新的疟疾控制措施和正在试行中的新疟疾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死亡和发病情况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人群也有差异。疟疾在一些过去非常少见或已得到了控制的国家,如布隆迪、马达加斯加,卢旺达及苏旦北部地区发生了流行。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多数发达和政治经济稳定的地区,疟疾病例数没有明显的增加,而在许多边远地带疟疾形势出现了显著地恶化。疟疾的传播和因此所致的流行强度,可随季节和年度不同而变化,由于疟原虫、蚊媒、人口状况和气候  相似文献   

14.
过去20多年在绝大多数有恶性疟传播的国家,已证实原虫对氯喹产生抗性。随后在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对替代的抗疟药的抗性。曾经提出了抗疟药抗性发展的许多机制。对于抗氯喹恶性疟(CRPF)的机制包括药压,亚治疗剂量的广泛使用,人口迁移和抗性原虫的毒力增强等。体外试验和各种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连续或反复的药压下,原虫可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因此推测滥用药物,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疟疾控制规划BozlanBinIshakMalaysianVectorBorneDiseasesControlProgramme引言马来西亚有329758km2,约18500000人(1992年),依地域、政治历史和社会经济文化不同,分为三个...  相似文献   

16.
控制疟疾的世界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26~2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召开了国际疟疾部长级会议。99个国家的代表、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4个联合国组织,世界医学教育联盟等14个与联合国有关的非政府官方组织的代表及知名科学家约6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呼吁各国政府承诺控制疟疾规划,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社区动员,人人参与,在未来长期控制疟疾工作中努力奋斗。会议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控制疟疾的世界宣言》。为及时宣传这次大会的有关精神,现将宣言全文及部分有关文章(译文)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50多年来江苏省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流行特点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1951~2008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评价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结果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原则,在2次大暴发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实现基本消灭阶段,嗜人按蚊地区采取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措施,其他地区实施以加强传染源检测和早期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巩固监测阶段,采取疟疾监测为主的综合措施,包括传染源检测和疫情报告、传染源管理、疫情和蚊情监测、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等。疟疾年发病率由1960年的2 495/万降至2008年的0.09/万,且已连续2年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表明在不同阶段采取的防治措施可行而有效。结论江苏省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达到消除目标,还需进一步提高疟疾病例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回归人员疟疾的控制四川省彭州市九尺镇卫生院彭州611933刘华清1992年2月10日-3月10日,我镇陆续发生具有不同程度发冷、发热等典型疟疾症状患者16人。据调查,均为青年农民,并均为到中缅边境、云南等高疟区修路回归不久者,其中有疟史者毛人。经我院...  相似文献   

19.
20.
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的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采取以传统源检索与处理为主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经连续10年监测,疟疾发病率稳定在0.1/10万以下,监测站、重点县和全省发病趋势基本呈现一致,居民抗体阳性率很低,无输入继发病例发生,达到了巩固成果的目的。本文还对疟疾监测的效率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