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 Maxim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方法按不同的pH值,对95%乙醇热提浸膏进行分段处理,柱色谱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绿黄堇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本研究报道其中的5个化合物二氢血根碱(Ⅰ),四氢非洲防己胺(Ⅱ),1,2,3,4四氢7甲氧基1[4甲氧基苯基]甲基8异喹啉醇(Ⅲ),原阿片碱(Ⅳ),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梁俊玉  张继  刘阿萍  陈明忠  牛天水 《中药材》2007,30(11):1386-1387
目的:研究灰绿黄堇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灰绿黄堇根中分离得到3种生物碱,分别鉴定为紫堇碱dorydaline(Ⅰ),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Ⅱ),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Ⅲ)。结论:紫堇碱和去氢紫堇碱两种生物碱均为首次在灰绿黄堇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延胡索中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60%乙醇提取物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延胡索块茎6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可溶部分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7-醛基脱氢海罂粟碱(1),O-甲基南天竹碱(2),(+)-O-甲基球紫堇碱(3),d-紫堇碱(4),四氢黄连碱(5),8-氧黄连碱(6),巴马亭(7),四氢巴马亭(8)和去氢紫堇碱(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生物样品中获得,首次报道了其核磁数据,化合物3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延胡索中生物碱的方法。方法:延胡索生物碱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2∶3∶3∶2)为溶剂系统,上样量300 mg,得到1个混合物和2个生物碱单体。混合物再以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2个生物碱单体,所得产物采用ESI-MS,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4个高纯度的生物碱单体:海罂粟碱(125 mg,1)、四氢巴马亭(40.5 mg,2)、d-紫堇碱(23.5 mg,3)、四氢小檗碱(10 mg,4),其纯度分别为96.5%,97.54%,98.3%,97.3%。结论:HSCCC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制备延胡索生物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叶地不容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叶地不容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叶地不容块根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l-四氢巴马亭(I),番荔枝宁(II),巴马亭(III),紫堇定(IV),异紫堇定(V),东罂粟灵(VI).结论 化合物IV,V,V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V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矮紫堇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矮紫堇生物碱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矮紫堇乙醇提取物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9-methyldecumbenine C(1),原阿片碱(2),别隐品碱(3),四氢黄连碱(4),四氢小檗碱(5),四氢巴马亭(6),tetrahydrocolumbamine(7),奥柯紫堇明碱(8),fumariline(9),二氢血根碱(10),小檗碱(11)。结论:化合物3和5~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天无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同时分离测定夏天无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亭、比枯枯灵、四氢巴马亭4种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20 mmol·L-1乙酸铵-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4种生物碱有很好的分离,原阿片碱、盐酸巴马亭、比枯枯灵、四氢巴马亭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44~46.0(r=0.999 4),1.26~40.2(r=0.999 8),1.37 ~44.0(r=0.999 9),1.36 ~43.6 mg·L-1(r=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8.2%,101.9%,102.8%,98.8%,RSD为2.7%,2.5%,3.5%,3.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夏天无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亭、比枯枯灵、四氢巴马亭4种生物碱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11)
目的研究藏药斑花黄堇Corydalis conspers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斑花黄堇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连碱(1)、巴马亭(2)、原阿片碱(3)、血根碱(4)、比枯枯灵(5)、紫堇碱(6)、四氢非洲防己胺(7)、(S)-5-羟基-7-甲氧基黄烷酮(8)、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9)、芦丁(10)、β-谷甾醇(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黄背栎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背栎(Quercus pannosa Hand.-Mazz.)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techin(1),(-)-epicatechin(2),(2R,3R)-(-)-二氢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2R,3R)-(-)-二氢槲皮素3-O-β-D-木糖苷(4),chamaechromone(5)。结论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背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延胡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块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应用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分别为延胡索甲素(1),延胡索乙素(2),原阿片碱(3),四氢紫堇萨明(4),四氢黄连碱(5),四氢小檗碱(6),四氢非洲防己胺(7),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8),脱氢紫堇碱(9),脱氢海罂粟碱(10),非洲防己胺(11),8-氧黄连碱(12),13-甲基非洲防己胺(13),黄连碱(14),巴马亭(15),小檗碱(16),氧海罂粟碱(17),13-甲基巴马亭红碱(18),脱氢紫堇鳞茎碱(19),千金藤宁碱(20),腺苷(21),δ-乙酰鸟氨酸(22).结论:化合物13,20,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1.
岩黄连中的一个新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舍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和质谱)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其中一个新生物碱命名为岩黄连灵碱cavidilinine(Ⅰ)。结论: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4、5、10—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一叶萩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一叶萩的枝叶中分得 4个生物碱。经鉴定为 :ent phyllanthidine(1) ,右旋一叶萩碱virosecurinine(2 ) ,二氢右旋一叶萩碱 14 ,15-dihydrosecurinine(3) ,viroallosecurinine(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一叶萩中分离得到 ,且为该植物已分离化合物的对映体。  相似文献   

13.
白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对白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 ,sephadexLH-20 ,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 ,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 ,咖啡酸 ,香草酸 ,N(p-hydroxyphenethyl) p-coumaramide ,芦丁。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香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建北  丁怡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97-698
目的 :研究香青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RA型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 ,薄层色谱及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化合物 ,鉴定为tilianin ,agastachoside,acacetin和oleanolicacid。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裂叶星果草的化学成分进 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和色谱技术 进行分离,经IR,UV,1H-NMR和MS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分得4 个化合物,鉴定为小檗碱、小檗红碱、巴马汀、木兰碱。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山楂核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研究山楂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 柱对山楂核醇提物的水溶性部分进行分离,用H,13C-NMR 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白芷水溶性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系统研究白芷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及ODS柱色谱分离 ,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 11个化学成分。结论 :其中 6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花果内生真菌FL10的次级代谢产物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从无花果内生真菌FL1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结果: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6个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鉴定分别为verruculogen(1),cyclotryprostatins B(2),fumitremorgin C(3),cyclotryprostatin A(4),tryprostatin A(5),tryprostatin B(6).结论:这6个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是首次从无花果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目前研究表明,无花果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amarii可以作为一种可产生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