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变(HC)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41例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HC合并感染组血清TIE-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感染组(P<0.0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腹水IL-6水平显著高于无SBP患者(P<0.001)。以腹水IL-6=1200pg/ml作为诊断SBP的截断点,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2.8%。结论: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检测对判断感染的存在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2例肝炎HC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和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腹水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对确诊SBP组进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清和腹水中TNF-α与IL-6水平。结果肝炎HC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无合并SBP组(P〈0.01),腹水更敏感。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后HC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均下降(P〈0.01),死亡组初始TNF-α和IL-6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检测对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判断与改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TNF-α及IL-6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对32例肝硬化并发SBP和30例肝硬化漏出性腹水中TNF-α及IL-6进行检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SBP组腹水TNF-α及IL-6明显高于肝硬化漏出性腹水组(P<0·01);SBP组病情重、死亡者腹水中TNF-α及IL-6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存活者;SBP组部分病例抗感染治疗临床表现有效后,腹水中TNF-α及IL-6质量浓度明显下降。结论检测腹水中TNF-α及IL-6水平可辅助诊断SBP,并可观察治疗效果、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腹水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被分为并发SBP组(n=58)和未并发SBP组(n=54);在SBP患者,根据预后又分为好转(n=38)和恶化(n=2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腹水TNF-α、IL-6、IL-8水平。结果 SBP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8水平分别为(103.2±42.1)pg/ml、(77.2±31.4)pg/ml、(44.1±20.7)pg/ml,腹水分别为(252.8±77.2)pg/ml、(144.6±58.4)pg/ml、(106.2±42.0)pg/ml,明显高于非SBP组[血清分别为(63.7±26.8)pg/ml、(34.6±17.5)pg/ml、(20.1±11.2)pg/ml,腹水分别为(91.8±45.9)pg/ml、(62.7±29.2)pg/ml、(50.1±21.5)pg/ml,P0.05];经抗感染治疗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好转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恶化患者(P0.05)。结论血清和腹水TNF-α、IL-6、IL-8水平可作为诊断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者测定了20例肝硬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水平,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TNFα,IL-6,LN,Ⅳ型胶原在纤维化中的变化,探讨TNFα,IL-6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肝硬变患者20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变15例,酒精性肝硬变3例,血吸虫性肝硬变2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46.2岁.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为A~B级,A级8例,B级12例.对照组为20例同期住院脑梗塞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48.2岁.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组32例,漏出液组35例)血清及腹水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水的TNF-α、IL-6水平.结果:SBP组患者血清及腹水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1),且腹水瘦素、TNF-α、IL-6又高于血清中的水平(P<0.01或P<0.05);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中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SBP组治疗无效者初始血清和腹水中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P<0.01或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瘦素与TNF-α、IL-6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瘦素、TNF-α、IL-6明显升高,临床上检测血清和腹水的瘦素、TNF-α、IL-6水平对SBP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品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5):455-456
肝硬变、肝癌患者血清及腹水sIL2R测定的临床意义黄品川Subjectheadingshepatitis/complication;livercirrhosis;liverneoplasms;ascites;receptors,interleuki...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胃癌组)、2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并与25例健康者(正常组)作对照。结果胃癌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且TNF—α、IL-6、IL-8水平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肿瘤根治手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与正常组近似(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增高;检测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有助于病情判断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免疫病理机制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尚无报道.为研究TNF-α、IL-2和IL-6分泌水平在我国HIV感染者的异常,进一步探讨有针对性的艾滋病(AIDS)治疗方案,对HIV感染者32例进行了血清TNF-α,IL-2和IL-6测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胃癌(胃癌组)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良性组)和20例健康者(正常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均〈0.05);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均〈0.05);肿瘤根治手术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良性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增高,且增高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32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TNF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RIA法检测了32例自发性腹膜炎,24例肝硬化腹水,28例肝癌合并腹水以及30例其它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坏死因子浓度。结果;SPB组TNF浓度显著高于肝癌合并腹水,其它消化道恶性肿瘤和肝硬化腹水组。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IL-18和TNF-α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3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结果血清CRP、IL-6、IL-18和TNF-α水平均为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清CRP、IL-6、IL-18和TNF-α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指标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和稳定状态,可作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并为冠心病的分型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TNFα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制.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硬变对照组(n=12)和肝硬变伴腹水组(n=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复制肝硬变动物模型.各组均测定腹主动脉血中TNFα和内毒素水平,肝硬变组还测定了腹水量.结果随着肝硬变形成,大鼠血中TNFα水平(μg/L)增高,各组含量分别为908±107和958±128(肝硬变组和肝硬变伴腹水组).相关分析表明肝硬变组腹水量与血中TNFα成正相关(r=086,P<005,内毒素水平增高,并与TNFα的浓度成正相关(r=075,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形成与血中TNFα升高相关,而TNFα的升高则源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32例无感染征象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30例无远处转移和恶液质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下,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能力。结果表明,肝硬化的TNF-α含量和IL-6活性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P<0.05),应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升高更为明显;肝癌的TNF-α含量下降(P<0.001),IL-6活性水平基本正常(P>0.5),与肝硬化相比,二者差异均显著(P<0.001,P<0.05)。另外,在肝癌组,90.0%有肝硬化,70.0%HBsAg阳性。结果提示,测定无感染征象的乙肝后肝硬化和没有转移及恶液质的肝癌病人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IL-6的能力,对深化肝硬化的认识具有一定意义,并有可能提示肝硬化癌变。 相似文献
17.
肝硬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细胞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肝硬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细胞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汪义军李宁吴性江黎介寿Subjectheadingslivercirrhosis/blood;nitricoxide/blood;interleukin6/blood;tumornecrosisfa... 相似文献
18.
19.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