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腺癌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研究乳腺癌患者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并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分析产物突变情况,再与各生物学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 33例患者中14例(42.4%)p53基因突变,且突变率与组织分化级别、ER阴性显著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无关。结论 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基因突变检测手段,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循环核酸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并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血浆基因突变有望成为简便的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HCC患者的肝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突变p53基因、p53蛋白和HBX的检测并作比较,以助评估它们与HCC发生的关系。方法:从HCC患者肝组织和PBMC中提取DNA,用PCR/SSCP和PCR/RFLP法分析p53基因突变。HCC中HBx与p53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HCC标本35.8%(5/14)显示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发生在249密码子。同样的PBMC标本中亦测到p53基因第7外显子有突变。免疫组化分析HCC肝组织中p53蛋白检出率为28.6%,而HBx在大多数标本中均有表达。结论:在HCC,p53基因突变热点在第7外显子,p53基因突变率与p53蛋白检出率均约30%~40%,HBx较善遍地存在于所测的HCC标本中。这提示p53蛋白与HBx蛋白相互作用可能是HC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分别应用PCR-RFLP 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 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 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探讨共与前列腺癌发生的。方法 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第4号外显子7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 前列腺癌DNA样本中检出4号外显子P53基因点突变4%,其中杂合性估变36%,纯合性突变8%,对照组前列腺良笥增生未见P53基因变化。结论 前列腺癌发生与53基因突变有一定关系,应用P矣Bstu1酶切多态性分析,对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突变和p16基因缺失与肝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娟  刘媛 《医学争鸣》2007,28(2):160-162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和细胞核中p16基因缺失的机率,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采用聚合酶联链式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p16,对其突变和缺失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患者有无肝组织以外转移来对比差异性.结果:33例肝癌患者中,有17例结果显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有转移病灶组18例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病灶组15例.结论:血浆p53基因突变和p16基因缺失与肝癌的发生、与疾病的轻重及病灶转移有相关性,突变机率在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AF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HCC),分别应用PCR-RFLP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化或/和慢活肝病变,且HBsAg表达率96.3%。32例HCC中检出8例P53蛋白阳性(25%),这种改变与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无明显关系,而与HCC发生年龄有关;32例HCC组织中有2例p53基因第249号编码子突变(6.25%),明显低于AFB1高含量区HCC,而与台湾、日本等AFB1低含量区报道一致,提示:成都地区HCC与HBV感染确有密切关系;p53改变在HCC发生上有一定作用,但是多数HCC并无p53基因突变又提示HCC发生尚涉及其它复杂机制;HBV在HCCp53基因改变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3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53基因的5~8四个外显子可能发生的点突变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结果:13例(56.50%)癌变组织中检测到点突变的发生,第7及5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高达47.83%、43.47%,11例癌变组织中同时出现两个外显子以上的多位点突变。结论:提示p53基困的突变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可能是细胞内一系列基因调变至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同时,p53基因第5外显子可能存在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8.
马志敏 《浙江医学》1999,21(3):129-130
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价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因素,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53、p21蛋白,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7%(30/45),p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4.44%(29/45)。在联合检测中,p53、p21蛋白阴性组生存宰明显高于p53、p21蛋白阳性组(P<0.05)。说明在原发性肝癌中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和p21蛋白的检出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解肝细胞癌(HCC)中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收集86例HC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研究了p53基因的突变情况。86例HCC中,p53基因的突变率为36%,其中,密码子249的突变率为33.7%,1例SSCP和RFLP均提示密码子249存在突变者经DNA序列分析显示密码子249的第三个碱基发生了AGG/ArgAGT/Ser突变。以上结果提示,HCC中,p53基因的突变主要以点突变为主,主要发生在密码子249,其突变率、突变谱和突变方式与启东等HCC高度流行区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法对47例NHL进行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点突变研究。结果p53基因第5~8外显子总突变率为48.94%(23/47)。其中第6外显子的突变率最高为17.02%,其次为第8外显子,突变率为12.87%;高度恶性组和低度恶性组突变率分别为50.00%(12/24)、34.78%(8/23)(P>0.05);T细胞和B细胞突变率分别为39.29%(11/28)、47.37%(9/19)(P>0.05)。结论NHL中存在较高p53基因突变率,提示其突变可能参与了NHL的发生发展。高度恶性组p53基因突变倾向于高发。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PCR-SSCP银染检查痰标本诊断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痰标本检测肺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Saccomanno法浓缩及保存痰标本,部分涂片找癌细胞,其余标本进行痰细胞DNA提取及多聚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共检测22例患者,其中确诊肺癌患者15例(涂片或活检找到癌细胞),临床高度怀疑肺癌患者5例(涂片或活检均阴性),2例非肿瘤患者(1例为结节病,另1为右中叶肺炎),同时采用正常肺组织标本作对照。结果 p53外显子6、7、8的PCRSSCP银染阳性率在肺癌组及癌疑组分别为6/15(40%)和2/5(40%)。非肿瘤患者痰标本及正常肺组织均未发现p53基因异常。结论 改良Saccomanno法不仅能贮存、浓缩痰细胞,而且方便痰标本DNA提取;PCRSSCP银染方法可用来检测肺癌患者痰细胞的p5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3.
肺增生病变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53基因突变率在“肺癌性”增生病变和“肺炎性”增生病变是否存在差异,试图确定“发生真正癌变”的癌前病变,为肺癌前病变的风险性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DNA测序法,检测了80例“肺癌性”和5l例“肺炎性”增生病变的p53基因突变率。结果:“肺癌性”增生组的Ⅰ、Ⅱ、Ⅲ、Ⅳ级增生病变的p53突变率分别为7%(1/15)、33%(4/12)、38%(5/13)、30%(3/10)和“肺炎性”增生组相对应的Ⅰ--Ⅳ级增生病变的突变率7%(1/15)、25%(3/12)、36%(5/14)、40%(4/1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的突变率在两组增生病变没有差别,提示p53基因突变不能作为预测肺增生病变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 p53突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DNA突变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40例,采用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 4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DHPLC检测到有8例突变,随机送检的8份DHPLC未检测到突变者测序也未发现突变存在,与DNA直接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行PCR扩增是可行的,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和经济的突变筛选方法,运用此方法检测血浆中p53等基因的突变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以及作为预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唐录英  金亦  苏祖兰  任泽肪  何丹 《广东医学》2001,22(10):900-901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表达和肺癌患者血白细胞p5 3基因突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表达及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其中肺癌患者血白细胞p5 3基因突变。结果 p5 3基因蛋白在 5 1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9% ,其中p5 3蛋白在鳞癌、腺鳞癌和腺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有淋巴结转移者 ( 77% )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4 5 % ,P <0 0 5 ) ,p5 3蛋白在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及白细胞中均为阴性 ;5 1例肺癌患者中 2 8例血白细胞DNA均未见p5 3基因突变。结论 p5 3基因在肺癌患者血白细胞DNA未见突变 ,p5 3基因蛋白阳性的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度表达的关系及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PCR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ESCC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结果 总的突变率为77%(43/56),主要形式为点突变64%,而最好发生突变的部位是外显子5,占51%。最多的碱基转化形式是G→CA:T或C:G→T:A,占55%。p53蛋白过表达阳性为46%(26/56),其中23例含有p53基因突变,两者符合率高达95%(53/56)。结论 p53基因的缺失突变及p53蛋白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蛋白过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p53基因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非同位素标记PCR-SSCP技术对34例大肠癌组织p5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50%(11/22)结肠癌,8.3%(1/12)直肠癌存在p53基因突变,低分化腺癌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DukesB、C期高于DukesA期(P<0.05),p5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在已发生淋巴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呈现较强的趋势。提示:检测结肠癌原发灶p5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对指导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p53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SSCP方法检测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以PAb1801单克隆抗体(单抗)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检测相同腺癌组织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在这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1%,PAb1801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级化)阳性率为62%。在p53基因突变检测阴性的49例中,24例PAb1801阴性,25例PAb1801阳性;51例p53基因突变检测阳性中,14例PAb1801阴性,37例PAb1801阳性,Fisher'sexacttestP=0.02。结论大肠腺癌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基因蛋白表达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