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我们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一缬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LCZ696(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力衰竭的RCTs,评价LCZ696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NKI、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LCZ696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版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所有结局指标均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选入6篇RCTs研究,共计14 967例患者被纳入,合并结局指标结果显示,与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比较,LCZ696治疗后左心室容积指数(LAVI)[WMD=-2.18,95%CI(-3.63,-0.74),P=0.003]、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充盈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最大速度比值(E/e')[WMD=-1.01,95%CI(-1.89,-0.12),P=0.03]、病死率[RR=0.89,95%CI(0.83,0.96),P=0.003]、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RR=0.83,95%CI(0.78,0.88),P<0.01]下降更明显,而生活质量评分[WMD=1.32,95%CI(0.69,1.95),P<0.01]、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RR=1.46,95%CI(1.34,1.60),P<0.01]升高更为明显。结论 LCZ696可以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且不增加肾功能损伤、血管性水肿、高血钾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抗心律失常肽(AAP)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190例患者血清中AAP含量,并与正常同龄人血清中AAP含量比较。结果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A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都可造成血清中AAP含量下降,这可能是易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抗心律失常药与猝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心律失常药与猝死宁波市第一医院(315010)潘伟民(综述)杨国栋(审校)研究证实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及非心肌梗塞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猝死危险因素 ̄[1~3]。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目的在于抑制这类致命的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发生。然而,抗心律失常药本身就...  相似文献   

5.
<正>室性心律失常(VA)包括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与颤动(V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VA可发生于冠心病、非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原发性VA[2]。  相似文献   

6.
自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1-2]。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心脏医学发展,心脏电子植入装置(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IED)包括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式体内电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ator ,ICD)和心脏再同步化(cardiac resynchronized therapy , CRT)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3],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这项技术中获益。但置入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有创伤性的治疗方法,一些并发症较难避免[4],国内外文献报道,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2%~19.9%[5-6],其中囊袋并发症是较为严重的一类,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往往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严重后果。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水平,还取决于专科护理的水平,做好囊袋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将就囊袋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肺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临床关系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529000)张道进已有资料发现QT离散度(QT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患者其QTd明显增大[1],重度心力衰竭时QTd亦明显增大[2]。本...  相似文献   

8.
2016年5月20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布新版的《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新指南”)。该指南详细阐述了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领域的最新视点,其中有一部分专门讲述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诊治,这是近5年来 ESC 关于 AHF 发布的第三版指南[2-3]。新指南较 ESC 以往版本以及2014年我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4]的急性心力衰竭部分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公布的急性心力衰竭指南[5]比较,均有了新的推荐和要求。众所周知,AHF 起病急骤且常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因此,急诊及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熟识 AHF诊治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对于提高 AHF 的救治质量、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花费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广及普及 AHF 诊疗的国际新进展,结合目前我国AHF 诊治现状,特对新指南中急性心力衰竭诊疗部分做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9.
贫血是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在美国,已经把老年贫血作为一个血液学公共危机[1],国内[2,3]研究发现老年贫血主要以轻中度贫血为主,重度和极重度贫血的比例极低。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的发生发展近年已被广泛重视,其发病率约占全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50%,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EF〉50%)[4,5],该心力衰竭患者5年病死率65%,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类似[4]。既往研究较多关注于贫血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关系,与DHF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分析轻度贫血对冠心病患者DHF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一员,同时也是心衰领域中新的标志物。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心衰发展过程中,血清 GDF-15水平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其水平随着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加重而递增[1]。另有研究表明,血清 GDF-15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2]、收缩或舒张性心衰[3-4]、心衰的预后[5]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岳东辉 《临床荟萃》1997,12(17):785-787
正常心律或异位心律所发出的激动尚未到达心室前,由异位起搏点发出激动所引起心室的一部分发生一次除极,其出现时间比基本心律提早,称为室性过早搏动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性早搏或室早。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可以是偶然发生的,也可以是有规律的发生,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便形成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病因 室性早搏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异常的神经体液状态,更多则见于心脏正常的健康人。 1.1 器质性心脏病 各种心肌炎及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尤其急性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慢性肺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心力衰竭、休克、心室假腱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Ⅲ级占比、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躯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室性过早收缩(PVC)又称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多不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然而对于有些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长期服药的顽固性、频发性室早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是可取的选择。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对18例严重症状性PVC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席宏巍  任爱巧 《临床医学》2011,31(7):108-109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症,常使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病死率明显增加。许多抗心律失常药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在用于此类患者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8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象是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35~83(48.5±8.02)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4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心脏瓣膜病6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功能 Ⅲ~Ⅳ级(NYHA级),左室射血分数〈40%,有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30个/h,成对室性早搏,持续性VT≥30s和非持续性VT。给药方法:入院后均接受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0.2g3次/d、1周后改为0.2g2次/d,0.2g2次/d1周后改为0.2g/d,以0.1~0.2g/d维持治疗。根据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NYHA心功能分级确定疗效标准:①显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或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或连发室性早搏减少≥90%;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③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97.50%。QTc由(411±25)ms增至(486±56)ms(P〈0.01)。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及便秘,但并未影响治疗,无一例因使用胺碘酮致心功能恶化。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高,副作用少。在严重CHF患者中,可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吸气肌训练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 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5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气肌训练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WMD=0.37,95%CI(0.25,0.48),P<0.001;WMD=0.48,95%CI(0.37,0.58),P<0.001;WMD=11.26,95%CI(10.25,12.27),P<0.001],提高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WMD=43.11,95%CI(34.48,51.74),P<0.001],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WMD=-0.83,95%CI(-1.31,-0.35),P<0.001],降低患者的静息心率[WMD=-4.69,95%CI(-9.18,-0.21),P=0.0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WMD=-23.61,95%CI(-26.61,-20.61),P<0.001]。结论 吸气肌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降低患者的静息心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涉及本研究评价指标的纳入研究数量较少且部分评价指标间存在异质性,故未来仍需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心肺功能衰竭,病死率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次研究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缬沙坦联合治疗4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冯敏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96-1897
心肌梗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好发,致死率高[1];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分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3]。现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68例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军  张丽  王琪 《浙江临床医学》2014,(8):1287-1287
心电图(ECG)是诊断常见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也应用于临床心脏疾病监护,尤其对心律失常更具优势[1]。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影响心电图的检查结果[2]。为此,本科设计了心电图贴心毯,应用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渐进性致残和致命综合征,因其高发病率、高住院率、高病死率,而有“三高”之称[1-2]。欧洲至少有800万的CHF患者,其中约一半在4年内死亡[3]。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报道,CHF的护理费用已高达33.2亿美元[4]。回顾我国过去的40年,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风险上升了6倍。我国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目前大约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5]。因此,对 CHF 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目前针对CHF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宽泛到精细,健康教育的方式由传统到多元,健康教育的角度从普遍化转向个体化,现就国内外CHF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