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匮>虚实夹杂证论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论治虚实夹杂证,其方法为首重攻逐邪实,铲除夹杂证虚实往复的邪实病本;辅以护胃建中,攻不伤正。二者相辅相成,以求邪实附而虚有回机。  相似文献   

2.
论以毒攻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表明,毒烈中药是指那些攻邪之力迅猛,毒副作用显著,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它以迅猛刚烈、开通攻逐之性,治疗毒邪深痼之疑难危重病证每收奇效,其治病之理就在于“以毒攻毒”,即以药物之毒治病邪之毒。  相似文献   

3.
下法的传统定义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以逐邪外出的治疗方法。又称泻下法。中医辨证论治八法之一。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邪在肠胃,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水结、停痰留饮等实邪证候。由于里实证病情有寒热的不同,患者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在立法上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类型。因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又有峻下与缓下的区别。常同解表法、和解少阳、渍法、祛痰、驱虫、活血等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金元时期中医学术流派的空前发展促进了头痛中医诊疗体系的日臻完善。寒凉学派强调火热病因病机,善用寒凉药物治疗头痛;易水学派对脏腑病机进行阐发,根据药物性味归经及头部生理特点选择方药;补土学派以脾胃为本,完善头痛的分经辨治;攻邪学派首重邪气,以攻邪为要;滋阴派从痰火角度治疗头痛,善用滋阴降火、理气化痰方药。  相似文献   

5.
桃核承气汤出于《伤寒论》蓄血证,为攻逐下焦瘀血的方剂,治疗少腹急结,小便自利,情志如狂的蓄血证。笔者用其加味治疗一例小便自利水肿证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薛贝珊  徐雅 《中医学报》2020,35(8):1597-1601
《温疫论》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认为温疫与伤寒所发症状相似,气血阴阳变化虽有相同之处,但其机理不同,治法大异。瘟疫初起,邪在膜原,忌汗、下、补;表里分传,需先通里、后解表;邪盛之时,法当急下急攻,但亦应辨证施治,不可一味攻下;温疫后期,正虚邪恋,治疗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扶正以养阴为主,祛邪以勿伤正为宜,正气恢复,余邪自退;愈后注重饮食起居,调护正气,防止复发。体现治疗温疫祛邪是第一要务,固护正气则是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中医辨证治疗呃逆.方法 根据诊断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结论 呃逆的治法,降气止呃,理气和胃为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挟痰湿者,化痰除湿;并水饮者,攻逐水邪;兼气郁者,顺气解郁.  相似文献   

8.
介绍周永明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血病的临床经验。周教授认为老年白血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正虚主要是气阴亏虚,邪实主要是痰湿瘀毒;本虚标实出现在老年白血病的各个阶段,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主,临证治疗宜分期论治,注重标本缓急,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化疗期前,攻邪不忘扶正,为化疗创造条件;化疗期健脾和胃、助运化湿,意在增效减毒;化疗期后,健脾益肾为主,兼以清解邪毒。  相似文献   

9.
通下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本文就笔者应用该法为主治疗多种热病与杂病的体验.阐述了其辨证论治要点,并探索了理论机制。文章认为临床应用通下法必须辨清寒热、注意先后缓急、着眼升降、调畅气机、因人因证制宜。指出通下并非专攻大便,而为逐邪的方法,借攻为补,调整阴阳平衡,使邪去正复,故又为扶正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张从正之寒凉攻邪论的补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其学术思想上承《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 ,私塾金元寒凉派代表刘河间 ;临床上擅用汗、吐、下三法 ,并将之扩充和发挥而作为攻邪治病的主要手段 ,成为金元攻邪派代表。张氏的邪为百病之源和以三法概括攻邪百法的治疗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 ,张从正强调攻邪治病 ,如同刘河间倡导寒凉大法 ,皆针对当时滥用温补之弊 ,为纠其偏而设 ,并非以寒盖温 ,以攻统补。而且 ,寒凉攻邪论是以辨证论治之基本原则为前提的 ,是基于邪正交争之病机观而立论的 ,其中尚包含着丰富的补益思想 ,具有重要价…  相似文献   

11.
《温疫论》作为我国第一部论述急性传染性疾病的专著,体现了吴有性在疫病辨证及论治方面的诸多独到见解,即在病因上明确提出"异气"致病,创造性地以膜原为主要病位,提出"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倡导治疗以攻邪为主兼顾扶正,重视"汗法""下法"的使用,运用灵活多变的药物配伍创达原饮、三消饮等名方,奠定了疫病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伤寒“急下”白玉林,张美玉(包头市第一化工厂卫生所,包头014010)下者,攻也,攻其邪也。邪有轻重,势有缓急。仲景言下,有峻下、轻下、缓下、润下;然又言“急下”。急者,速也;速战速决,丝毫不可犹疑。笔者将学习中的肤浅认识,不揣鄙陋,归纳如下,不...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分为两个阶段:5岁以下的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脏腑娇弱,脏腑机能未全,治疗上不可轻言大补大泻,亦不能过寒过热,应用药性平和的中药健脾和胃,补益肺气;5~10岁的儿童,脏腑功能基本稳定,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在固护脾胃的基础上,侧重于疏肝补肾,使肝肾藏泄功能趋于正常。如若病情迁延,风湿热蕴积于肌肤腠理之间,则易化生为顽固毒邪,易致皮如脱瓦,黄水浸淫,严重者则出现红皮症状,体无完肤,此时应先治标后治本,需急攻之,以搜风活血,逐湿解毒之法驱逐毒邪,后再顾护脾胃之本。  相似文献   

14.
<正> 近些年来,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和治疗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攻逐腹水方药的选用攻逐腹水的中医中药研究主要在于单味药的疗效对比和攻补兼施的临床观察方面。  相似文献   

15.
温病治疗中运用通下法,具有“开门逐邪”、“祛邪存正”之意。是“釜底抽薪”以求“急下存阴”的应急措施。目的在于驱逐邪热、泄下燥屎、保存津液。是通导里实、攻下肠道郁热、逐邪下泄、通瘀破积的重要治疗方法。凡热结肠腑、肠道传导失司、下焦蓄血等有形实邪内结的证候均可使用。柳宝诒说:“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它传,故温热病热结胃腑,得  相似文献   

16.
吴又可治疗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吴又可治疗温疫病的“逐邪务早,逐邪务尽”的原则,扶正逐邪的原则以及“一病一药”的治疗观点在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并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急性热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理论文献以及验案文献的系统分析,探讨总结了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治疗臌胀病的理法方药思想。认为臌胀病病因多责之于七情、六淫、饮食、劳损、酒色等;病机多责之于脾胃阴阳虚损,升降失和,隧道壅塞;临床上多见气虚、气滞、血虚、血瘀、阳虚、湿热、肝郁等多种证候相互夹杂。治疗上,正虚为急者以补益扶正为核心,兼顾散化祛邪;标实为急者以攻逐散化为核心,兼顾补益扶正。  相似文献   

18.
李治牢教授治疗急性渗出性皮肤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牢教授认为,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每因湿热熏蒸肌肤或兼感风邪而引起,临床常以糜烂、渗液、流汁、瘙痒等为特征;治疗上主张湿重宜兼温化,热重宜兼清利,兼挟风邪宜疏风散邪,实证宜兼攻逐,虚证宜兼扶正;提倡辨证施治,内外配合,临床常用复方野菊花汤和草薜渗湿汤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明末著名温病学家吴有性针对当时疫病流行的情况,通过潜心钻研,认真总结,著成《温疫论》一书,对温疫病的病因、病机、证法、方药提出了一套新的认识。温疫初起,创制达原饮、三消饮等方以疏利膜原,透邪外出;疫邪传胃,主张急证急攻,创先攻里后解表之新治法,以大承气汤等取效,若正虚邪实,则以黄龙汤等方攻补兼施;疫后伤阴,则以清燥养营汤滋养营血、清热润燥,其所创治疫诸方丰富了临床方剂学内容,对后世温病学家制方用方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出自《金匮要略》,指当无形病邪与有形实邪相合时,应根据其所相合情况的不同,施以恰当的攻逐方法以祛除有形实邪,从而使无形病邪无所依附而祛除。张仲景所谓无形之邪包括热邪、暑邪、寒邪、风邪、疟邪等;有形实邪包括水湿痰饮、宿食、瘀血等。无形之邪与有形实邪相合的类型共有热邪与水湿相合、寒邪与水湿相合、风邪与水湿相合、暑邪与水湿相合、热邪与痰饮相合、寒邪与痰饮相合、疟邪与痰饮相合、热邪与宿食相合、寒邪与宿食相合及热邪与瘀血相合10种。临床中,可根据两邪相合类型的不同,通过发汗、利小便、泻下、涌吐、下血、排脓等方法攻除有形实邪,使无形病邪无所依附,从而达到共同祛除两邪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