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和慢性吗啡应用对大鼠内嗅皮质外侧穿通纤维-CA3区直接通路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慢性腹腔注射吗啡建立SD大鼠吗啡依赖模型,从海马CA3区急性给药,在体记录由刺激内嗅皮质外侧穿通纤维(lateral perforant path,LPP),所诱发的CA3区锥体细胞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并观察高频刺激引起的LTP效应。结果 急性给予CA3区终浓度1×10-6mol·L-1吗啡能增强基础PS及PS的LTP效应(P<0.05),这种增强作用能被μ-受体拮抗剂纳络酮阻断。而长期给予吗啡戒断24 h后,LTP的诱导被抑制(P<0.05);CA3区急性给予吗啡能恢复被损害的LTP。结论 阿片肽系统参与了EPP-CA3区直接通路的LTP诱导,慢性吗啡应用造成了此通路突触传递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肾俞穴对吗啡戒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吗啡成瘾模型,采用瞬时基因c-fos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电针"肾俞"穴对抗吗啡戒断症状以及可能涉及的脑区进行研究.结果:电针"肾俞"穴能明显抑制大鼠戒断症状,降低导水管周围灰质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和下丘脑外侧区的c-fos表达,但增加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中央核和伏隔核核区(core)的c-fos表达.结论:电针"肾俞"穴能有效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电针对抗阿片类药物依赖涉及多个中枢核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对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记忆分子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活性影响。方法采用逐日递增法背部皮下注射吗啡5 d,造成吗啡依赖,给予纳洛酮催促,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操作方法训练大鼠,测试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VTA脑区CaMKⅡ的活性表达。结果电针组大鼠平台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1);电针组CaMKⅡ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和艾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艾灸治疗均可改善吗啡戒断后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电针组疗效更显著;可能与吗啡戒断后VTA脑区CaMKⅡ的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对NAc脑区Ca2+浓度和CaM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日递增法,背部皮下注射吗啡5天后立即给予纳洛酮催促戒断,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然后对戒断症状评分。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组别的细胞内Ca2+浓度、CaM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吗啡戒断后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电针组大鼠脑内Ca2+浓度、CaM较模型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李树春  满序聪  徐斯凡  崔箭  李峰 《山西中医》2010,26(8):50-53,56
目的:本研究对吗啡依赖大鼠学习记忆的行为学改变进行观察,并探讨与学习记忆功能相关的nNOS和GAB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以及中药虎门舍剂对此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对经典造模方法进行改良,建立大鼠成瘾模型及模型评价体系。通过行为学研究方法对依赖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依赖及治疗组大鼠nNOS和GAB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NOS和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尤以戒断组减少程度最为明显,而在CA3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改变。虎门合剂治疗组海马nNOS和GABA数量和光密度均有所升高。结论:虎门合剂对吗啡损伤一般记忆的效应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通过对杏仁核脑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 2B表达的检测,探讨电针改善大鼠吗啡戒断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以及电针组,每组10只。以每日20,30,40,50,50mg/kg剂量,连续5d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末次注射后3h给予纳洛酮快速戒断。两个治疗组选取"足三里""肾俞"穴分别施以手针和电针,每次15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戒断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应用蛋白印记(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戒断大鼠杏仁核NR 2B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1),针刺及电针组则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较针刺组缩短更明显(P0.05);模型组大鼠的杏仁核NR 2B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电针组则较模型组表达升高(P0.01),电针组高于针刺组(P0.01);模型组NR 2B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表达升高(P0.05)。结论:吗啡戒断后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受损,针刺及电针可以恢复大鼠学习能力且电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推测可能与其对杏仁核NR 2B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吗啡成瘾性和戒断大鼠在虎门合剂给药后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通过提升传统建模方法建立大鼠成瘾模型和模型评估系统,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虎门合剂给药后吗啡成瘾和戒断大鼠阳性细胞元的变化。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虎门合剂治疗组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光密度均显著升高。结论:虎门合剂对吗啡损伤一般记忆的效应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吗啡成瘾性和戒断大鼠在虎门合剂给药后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通过提升传统建模方法建立大鼠成瘾模型和模型评估系统,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虎门合剂给药后吗啡成瘾和戒断大鼠阳性细胞元的变化。结果: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虎门合剂治疗组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光密度均显著升高。结论:虎门合剂对吗啡损伤一般记忆的效应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学习记忆能力衰退的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将10μg Aβ25-35注射于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的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制备AD模型。电针治疗取"大椎""百会""肾俞""涌泉"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7 d。应用跳台实验和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跳台错误次数和累计错误时间显著增加(P0.05,P0.01);而电针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AD大鼠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和累计错误时间(P0.05,P0.01)。模型组大鼠的LTP显著衰退(P0.01);电针治疗可显著促进AD大鼠LTP恢复(P0.01)。结论:电针具有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恢复海马突触传递LTP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吗啡戒断后焦虑大鼠行为和DA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后焦虑SD大鼠的作用和相关脑区DA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日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形成大鼠依赖后,注射纳洛酮快速戒断,建立吗啡依赖戒断模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测定大鼠焦虑程度,观察电针对脑内DA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可显著提高吗啡戒断后焦虑模型大鼠OE%、OT%值(P〈0.01);电针能降低吗啡戒断后SD大鼠脑组织的DA含量(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吗啡戒断后大鼠的戒断症状,抑制吗啡戒断后所致焦虑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电针调节吗啡戒断后大鼠脑内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WKY(Wistar Kyoto)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5-HT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10 只雄性Wistar 大鼠为正常组(Control),30 只雄性WKY 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odel)、电针组(EA)和假针组(Sham EA)。通过糖水偏好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进行行为学测试。采用电生理场电位实验,检测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作用,即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5-HTT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糖水偏好比低于正常组(P < 0.01),EA组糖水偏好比明显高于Sham EA组(P < 0.05)。OFT中,与正常组相比较,Model组中央运动时间,总运动时间,中央运动距离,总运动距离,垂直站立次数均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Model组相比,电针EA组的中央运动时间和总运动时间明显增加(P < 0.05)。FST中,与正常组相比较,Model组大鼠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 < 0.05)。与Sham EA组和Model组相比较,EA组的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 < 0.05)。Sham EA和Model组LTP均诱导失败,EA治疗后两个脑区均可成功诱导出LTP。Model组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ield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fEPSP)斜率明显低于Control组(P < 0.001),与Sham EA组相比,EA组fEPSP斜率明显升高(P < 0.001)。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5-HTT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 < 0.001)。与Sham EA相比较,EA组5-HTT的表达降低(P < 0.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下调海马CA1区5-HTT蛋白的过表达,从而修复受损的海马突触可塑性,这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从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学习记忆良好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进行干预。电针组采用"智三针"通电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共3周。药物组给予安理申灌胃,剂量为0.03mg/kg,每日1次,共3周。在不同时间点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化学比色法测量血清及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1);治疗14d时,两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21d时,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的程度优于药物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两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两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电针组Bcl-2蛋白表达较药物组升高明显(P0.01),两治疗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两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血清中3项指标及海马GSH-Px活性的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明显(P0.01,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可降低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血清及海马内氧自由基含量,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银杏酮酯(GBE 50)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探索针药结合治疗对学习记忆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银杏酮酯组和针药结合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记忆障碍衰老大鼠模型。电针组在造模第21天开始给予电针治疗,选用"百会"、双侧"足三里"穴位,隔天1次,治疗21 d;银杏酮酯组在造模第21天开始按150 mg/kg给予GBE 50灌胃,每天1次,持续21 d;针药结合组在给予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GBE 50灌胃后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以及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游泳距离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P<0.01);而电针组、银杏酮酯组和针药结合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P<0.01),游泳距离百分比明显增大(P<0.01),且针药结合组逃避潜伏期与电针组和银杏酮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IL-1β和TNF-α含量增高,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银杏酮酯组、针药结合组大鼠海马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银杏酮酯组和针药结合组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电针和GBE 50对大鼠海马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抑制D-半乳糖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性反应;针药合用在改善学习记忆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印堂"穴,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21d;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3.3mg/kg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21d。实验第1、7、14、21天检测大鼠体质量,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动物行为学,HE染色检测海马的组织结构,透射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显著延长(P0.01),海马神经元严重损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电针治疗可以显著增加大鼠体质量(P0.05),缩短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P0.01),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结论:电针可以改善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这可能是针刺缓解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模型组、嗅球损毁电针组、单纯AD电针组,每组10只。Aβ1-40注射法造大鼠AD模型,电凝法损毁嗅球。嗅三针为两侧"迎香"穴及"印堂"穴,电针10 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8个疗程。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区胆碱乙酰化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A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AD电针组明显短于AD模型组和嗅球损毁电针组(P<0.01),嗅球损毁电针组与AD模型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试验显示,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的次数比较,AD模型组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AD电针组明显多于AD模型组和嗅球损毁电针组(P<0.01),AD模型组与嗅球损毁电针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ChAT、AChE活性比较,AD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AD电针组高于AD模型组和嗅球损毁电针组(P<0.05),AD模型组与嗅球损毁电针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海马ChAT和AChE活性,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血压-高血脂复合血管性痴呆(HH-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细小血管、海马及基础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双肾一夹"法复制高血压模型,喂高脂饲料复制高血压复合高血脂模型,再采用二血管阻断法复制HH-VD模型。电针Ⅰ组取"百会"大椎"脾俞"肾俞"穴,电针Ⅱ组取非经穴,西药组用尼莫地平按20mL/kg灌胃,均每日1次,共治疗15d。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并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情况,光镜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大鼠Y迷宫测试其错误次数(EN)、总反应时间(TRT)和达标反应次数(SN)均显著升高(P<0.01);电镜下观察,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突触明显减少,突触后致密物质(PSD)浅淡;光镜下模型大鼠脑组织细、小动脉硬化明显。治疗后,电针Ⅰ组、电针Ⅱ组、西药组大鼠的EN、TRT、SN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Ⅰ组、西药组的EN、TRT、SN又低于电针Ⅱ组(P<0.05);电镜观察,电针Ⅰ组海马CA1区突触数目最多,PSD密度大;光镜下电针Ⅰ组脑组织血管形态与假手术组十分接近。结论:"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能改善HH-VD模型大鼠的脑血管异常,增加海马突触数目,增强其活性,有效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和脊髓背角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制备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型神经病理痛(SNI)模型后,电针"环跳"委中"穴30 min,每日1次,共7 d。观察电针对SNI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LTP的干预作用。结果:造模1 d后,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至造模第7天,仍维持较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假手术组不能诱导出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LTP,其诱导前、诱导后、诱导2 h后的C-纤维诱发场电位变化率与基础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诱导前、诱导后、诱导2 h后的C-纤维诱发场电位变化率较基础平均值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治疗7 d后的诱导前、诱导后、诱导2 h后的C-纤维诱发场电位变化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对造模后第15天的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LTP仍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电针可显著改善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的疼痛,抑制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枢敏化现象引起的突触传递异常而致的脊髓背角神经元LTP,并能阻断已发生且持续维持的脊髓背角L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