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心房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率失常,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在非器质性心脏病.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来研究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多是由于肺静脉局灶驱引起的,但房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它的发生有其维持机制和触发机制.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房颤患者的主要危害是缺血性脑卒中,亦是房颤患者病死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将通过对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彩超以及动态心电图的结果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房早及左心房内径大小与阵发性心房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房颤又称为心房纤颤,是心率失常临床表现中常见的一种状态。房颤的发生会增加患者血栓的问题,造成患者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发病快。房颤容易引发患者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水平。根据临床实际的房颤治疗标准,准确的分析适合房颤治疗的方案,明确房颤可以有效采取和评估的方式,以颗粒的持续性管理标准,逐步完善房颤实际的心脏内或心脏外的相关因素,采用有效的综合处理方式,不断改善实际的治疗方法,提升临床处理房颤消除的方法。目前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甚至是唯一有效可行的方案。本文将针对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适合治疗的药物和服用处理方案,提高心内科房颤药物的治疗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阵发性房颤的发病机制和转化成持续房颤的自然病史目前尚无定论。许多病人阵发房颤是持续房颤的前奏,而另一些阵发房颤可多年不变,因此探讨和了解二者转化的内在联系,就其临床特点和心脏形态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和比较,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早期的心脏异常表现之一,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药物治疗存在致心律失常的风险且导管消融治疗成本高昂,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揭示房颤生物标志物、药理作用等方面不断深入。本文就房颤的发病机制、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以及房颤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房颤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卫卫 《医学综述》2014,20(21):3923-392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具体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缝隙连接是存在于相邻细胞间的一种特殊膜蛋白通道,使相邻细胞进行直接通讯,对心脏的协调收缩非常重要。近年研究发现,心脏的缝隙连接与心律失常有着密切关系。缝隙连接蛋白(Cx)40是心房肌主要的Cx,其在房颤时数量、分布及磷酸化状态发生变化,心房纤维化、心房扩大、炎症以及遗传因素均可使Cx发生改变,从而促进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也是重要的致死因素.各种心率失常中,房颤占首位,其次是室性早搏.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发生率是30%,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可达到40%-60%,心脏术后频发或多形的室性早搏室颤的发生率为22%-48%[1].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心脏兴奋机能紊乱及电活动失常的表现,根据其形成机制分为三类,即兴奋产生异常、兴奋传导异常及兴奋产生与传导均异常.  相似文献   

8.
《微创医学》2011,(6):5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心脏诊治中心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新疆首例"微创胸腔镜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接受手术的36岁患者李某两年前出现心慌、胸闷,稍活动便症状加重。四处求医无果后,李某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心脏中心求助。心脏中心主任张晶经检查诊断其为"慢性心房纤颤,心功能Ⅱ级"。张晶告知李某,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即胸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带来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房颤发病率的升高,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的研究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对房颤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阮洪梅 《医学综述》2011,17(1):37-4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防治房颤的关键在于明确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对其心房重构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深入,房颤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也逐渐得到揭示。同时也有证据显示炎症与房颤有关,现就以上领域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尽管目前临床上对房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房颤仍然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以及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人群中比较普遍。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房颤问题还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心脏内外科医生都在逐渐认识房颤的发病机制和改良房颤的治疗方法,并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提高房颤治愈率及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在非阵发性房颤治疗方面,结合了心内膜和心外膜消融各自优势的杂交消融似乎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所以本研究搜索相关文献,并根据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综述房颤杂交消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陈文江  陈灿 《医学综述》2015,(5):801-80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具有高住院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微RNA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在心血管系统主要参与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具体机制主要是通过参与调节和心脏重构相关的靶基因而导致房颤。  相似文献   

13.
贾宝成  李长生 《吉林医学》2003,24(3):203-203
已有研究发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房颤发生率为80%[1],并都有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损害。随着对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2],人们发现房颤是一种起源左心房的自我延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可以诱发房颤,其机制是房颤引起了心房重构包括心房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方向紊乱等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心房解剖重构)以及房颤引起心房肌有效不应期进行性缩短和传导速度减慢等心房电生理学特性改变(心房电重构),并引起心功能变化。本文通过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探讨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4.
沈金龙  刘强 《医学综述》2014,(2):295-29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近年来,炎症与房颤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黏附分子作为炎症中必不可少的调控因子可能在房颤的发生、发展、维持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了解其结构、功能及在炎症相关机制中的作用,对进一步阐明房颤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脏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指术前正常心律的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后在住院期间出现的一过性或持续性房颤心律。术后新发房颤是成人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后患者的病死率以及脑卒中事件和血栓栓塞发生率均升高,增加患者的在院时间及医疗费用。该病的病理生理路径及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如何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通过药物和改进手术方式预防该并发症一直受到心脏外科医师的关注。本文对心脏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病机制、风险预测和最新预防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心房纤颤患者心脏结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原发病引起的房颤(AF)患者心脏结构改变特点,探讨其共同机制。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颤患者58例,非房颤患者40例,检测其左房(LA)、左室(LV)、右房(RA)、右室(RV)内径。结果:①房颤组患者LA明显扩大,LV、RV较对照组扩大,RA无明显扩大。②房颤组中冠心病患者24例,高血压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5例,风心病10例,原因不明者3例。结论:原发病不同房颤发生率不同,但绝大多数LA扩大,可见LA扩大是房颤发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心脏受自主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近年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示,其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发展及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房颤发生后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促使其自身的维持和复发。其作用机制与其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而影响心房肌细胞膜上钾、钠及钙等多种离子通道的活动,致使心电生理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8.
曾凤兰 《广西医学》2009,31(9):1367-136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高,有调查发现,一般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7%-1.0%,〉65岁人群的发病率为5%,〉80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为8%-9%。有关房颤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近年来都有很大进步,但目前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炎症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心脏炎症反应与房颤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房颤 ,Atrial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AF本身及其引起的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 ] 。关于房颤的发生机制 ,多折返学说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但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广泛开展 ,发现很多AF ,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无法用折返机制得到合理的解释。于是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提出了关于房颤如何发作和持续的种种假说。兹以房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单中心和多中心异位冲动学说Rothberger等假设心房内存在一异位兴奋点 ,…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可引发脑卒中、肺栓塞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研究开展,关于房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本文结合近年房颤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总结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研究现状,阐明房颤折返机制、心房重构、炎症学说、分子遗传学等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房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