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慧敏  卓光生 《医学综述》2009,15(18):2733-2736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由树突状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免疫在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树突状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治疗方面应用的结果已显示出其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负载人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的树突状细胞(HSP70PCs-DC)瘤苗在胃癌个体化治疗中引发的免疫应答。方法提取15例胃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HSP70,其中5μg负载DC回输8例患者(5μg组)和50μg回输7例患者(50μg组),并分别在治疗前及第1次接种后的第6,9,13,17周采集抗凝外周血5mL,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评价该瘤苗能否诱导抗胃癌的免疫应答。结果 11例(73.33%)患者在接受第一个疗程治疗后的第2周斑点数出现显著变化,9例在第9,13周时斑点数达到高峰,有效率81.82%(9/11),其后缓慢下降,但在第17周仍高于治疗前(P=0.001);从剂量上看,5μg组在各时间点平均每位患者的应答斑点数均高于50μ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HSP70PCs-DC瘤苗具有较强的诱导患者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主要效应细胞是CD8+T细胞和Th1型细胞。该疫苗为抗肿瘤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代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主要归功于大剂量联合化疗的临床应用。实验证明 ,化疗剂量每增加 1倍 ,其杀伤力可增加 10倍。一次足量的化疗约可杀灭体内 2~ 5个对数级的白血病细胞。经验证明 ,急性白血病越是早期获得完全缓解 ,随后接受充分的继续强化治疗者持续完全缓解期就越长 ,治愈  相似文献   

4.
5.
血液病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病毒感染、人们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蔓延,逐年呈增高趋势,目前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血液病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不完全清楚,但已发现本病的发生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主要是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不良的理化刺激而致.本文从中医、西医对恶性血液病病因的分析和治疗方法的综合来谈中西医结合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序春  方国安 《浙江医学》1999,21(9):521-522
为观察机采血小板悬液(PC)在治疗初治恶性血液病伴重度血小板减少中的疗效,对55例该类患者分别输注手工采PC和机采PC,观察其预防严重出血的效果,输注后血小板活化情况、血小板数量变化。结果显示机采与手工采PC比较,输注后血小板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均P<0.01),输注有效率高和严重出血率低(均P<0.05),血小板活化率低(P<0.01)。提示机采PC对恶性血液病伴血小板严重减少者的救治较手工采PC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沈国英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2):137-137,144
目的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建立良好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解除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化疗安全性。方法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肘窝外周静脉行PICC插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最长超过10个月,无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快速、方便、维护简单、置管时间长、并发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Daxx在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白血病分类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检测了100例恶性和21例良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Daxx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急性白血病分类的关系.结果 急性髓样白血病组(0.75±0.28)、其他血液系统恶性疾患组(0.57±0.34)Daxx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0.33±0.19),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急性髓样白血病组Daxx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0.42±0.2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Daxx在血液病中广泛表达,在恶性组中高表达,其表达的高低与急性白血病的分类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飞速进展,非清髓性HSCT、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等新的治疗手段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供体资料库和脐血库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患者可以找到人白细胞抗原相合的供体,得到治疗的机会.全球接受移植的病人明显增加,已成为治愈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HSCT又是治疗相关并发症相对较高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异基因HSCT,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可能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因此,对于不同病种、不同疾病阶段的恶性血液病患者,HSCT的疗效如何,是否需要移植,选择何种移植,移植的时机和预处理方案的选择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本文综述了HSCT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化疗是恶性血液疾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恶性血液病人在接受化疗期间,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大量杀死增殖活跃的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轻者引起病人食欲下降,重者则引起剧烈恶心呕吐,病人常因严重呕吐而中断治疗,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为了较好地预防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科在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期间进行舒适护理,对减轻呕吐反应,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飞速进展,非清髓性HSCT、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等新的治疗手段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供体资料库和脐血库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患者可以找到人白细胞抗原相合的供体,得到治疗的机会全球接受移植的病人明显增加,已成为治愈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HSCT又是治疗相关并发症相对较高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异基因HSCT,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可能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因此,对于不同病种、不同疾病阶段的恶性血液病患者,HSCT的疗效如何,是否需要移植,选择何种移植,移植的时机和预处理方案的选择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本文综述了HSCT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37例)开展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使用患者数,对照组(37例)未开展短期PICC导管恶性血液病使用PICC导管患者数,分别对其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患者置管依存性等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置管依存性,降低了病人置管及维护费用,留置时间短,减少了感染机会;院内留置(疗程结束/出院,一般最长一个月),便于观察和维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治疗间歇期不带管,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尤其是治疗间歇期较长的中、后期血液病患者,更有优势,降低了患者置管、维护、交通等费用,减少了感染机会;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在MR中的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WFH患者的MR图像特点。结果 3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33例肿瘤瘤体实质部分T1WI表现为低、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著的混杂信号。瘤体内出血10例,瘤体内坏死或黏液变性14例,均表现为双高信号。瘤体周围出现水肿23例,瘤体周围局部出现肌肉、血管神经束压迫征象25例,出现明显骨质受累21例。39例强化扫描瘤体周边强化明显,瘤体近中心区强化不显著或无强化表现。结论 MR可清楚显示MFH肿瘤范围、组织成分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WFH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及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阁  岑瑛 《四川医学》2005,26(1):112-114
恶性黑色素瘤(me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在恶性肿瘤中其发病不到2%。恶性程度高,发生往往比较隐匿,组织结构多样。近年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MM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MM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病死率仍很高。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63例患者恶性血液病进行骨髓染色体分析。结果 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染色体异常有29例,阳性率为46%。结论染色体检查对于疾病诊断与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良恶性血液病性质上的区别。方法对骨髓细胞行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结果15例正常人组及27例良性血液病组平均每核AgNOR数分别为1.21±0.11、1.19±0.28,阳性颗粒均较少、细小且较规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2例恶性血液病组平均每核AgNOR数为4.37±1.31,阳性颗粒增多且形态变异明显,与正常组及良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骨髓细胞AgNOR染色对良恶性血液病有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备受关注,其已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后第四种治疗方法.而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也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免疫应答的APC,在对肿瘤产生主动免疫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摄取、加工肿瘤抗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提呈,进而激活初始T细胞,使机体对肿瘤产生主动免疫.  相似文献   

19.
程文燕 《吉林医学》2009,30(10):917-917
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经常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传统的反复浅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化疗药物易造成皮肤和血管损伤。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消除了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导致的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该方法操作方便,护理简单。本院在2007年3月~2007年9月对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孙月秀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62-2864
目的:合理使用并保护静脉,保证PICC置管术患者化疗准确、及时进行。方法:对47例PICC置管术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47例患者PICC置管均获成功,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组织坏死。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降低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