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药制剂若要进入国际市场,传统的制剂设备与生产工艺已经不符合现代制药的质量标准。其现代化势在必行。其中制剂工艺与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是相当关键的坏节。近年一些中药制剂新技术以及一些新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高、流动及传递性能好、溶解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调节压力、温度以及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另外,超临界流体的快速膨胀过程,超临界反萃取过程等也可应用于中药生产领域。中药生产技术与工艺现代化相对落后是我国中药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中药生产技术及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浅谈21世纪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为中药鉴定与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方法文献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中药现代化及中药鉴定发展的趋势。结果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是中药鉴定与中药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结论中药在本世纪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通过发展中医药理论,建立中药生产规范与质量标准规范,充分吸收应用生物技术,引进现代新技术,开发中药信息系统,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代谢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概述中药代谢研究方法的 现状及不足。分析模式生物斑马鱼中药代谢模型的依据,并提出该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 模式生物斑马鱼代谢模型有望为中药代谢研究提供一种简单的、模式的、生物的、系统的、 高效的新方法,对提高我国中药体内过程的研究水平,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探讨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促进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提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药现代化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物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其中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中药指纹谱等技术的应用,在种质优化、新药资源开发、建立国际化中药生药标准、复方标准、生产工艺质量体系、天然药物及复方组分数据库等中药现代化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启迪、引导和推动作用,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就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发展趋势等问题采访了黄耀洲教授,黄教授认为,中药现代化关键是中药制药现代化,其中药材生产现代化是基础,中药制剂现代化是重心,中药制剂现代化应从优良品种,剂型,辅料,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现代化等方面入手,基础理论取得突破,分支学科形成,剂型精密化,技术高新化是中药药剂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浅议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设置,多年来一直依照和沿袭化学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但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药质量标准与整体的中医理论观念不相符,其局限性和缺陷逐渐显现。如何建立既符合我国中医药特色、又能让国际社会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是我国实现中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中国药典》为主要依据,见证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为我国的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契机的角度,阐述了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及中药走向世界和现代化需要中药信息服务的支持。中药信息服务的中心是中药信息系统及中药信息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保证中药产品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基本原理,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讨论,认为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是保证中药产品质量,促进药现代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并对今后开展这一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提出了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药的有效性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重视,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将成为必然。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传统的中药制剂难以让国外的患者所接受,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走中药现代化之路,一方面要改革剂型使其现代化,另一方面要有可控的质量标准,就是从药材到成品制剂整个过程的质量特性进行整体相关性、有效性的控制,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目的正是要反映这一理念。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作为控制中药质量的一种手段,经过大量研究与实际应用逐渐得到认可。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现代科学分析手段,得到的能…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加强提高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中药质量的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研究特点的现代化技术平台,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解放军中医药学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协办,军事医学科学院承办的伞国中药质量及安全评价学术研究会将在京召开。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峰  崔蒙 《医学教育探索》2000,(11):W001-W003
在对国内外与中药研究相关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的基础之上,提出通过异质异构多数据库融合构造技术方法。初步建立中药信息系统,以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探讨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质量评价的物元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局限性,引入“价值工程”中为产品评价提供的简便实用的物元分析数学模型,以中药材为例简述基于谱效关系建立中药质量评价物元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新模式,首先以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结果作为合理评价中药质量的主要依据,以物元模型来分析和评价中药的质量,提供了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新模式,以期为保证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科学对策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明确中药的物质基础及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人们对中药的理解突破化学物质基础的传统观念。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也不断涌现。本文现对在新思路引导下建立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模式及方法进行浅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吉林省中药资源优势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吉林省委、省政府把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把实现中药现代化作为我省今后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就吉林省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有力条件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主要对策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Anhui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ized Chinese Material)是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在我校立项资助建设的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目的:贯彻落实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安徽省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资源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壮大现代中药产业,促进安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构  相似文献   

17.
中药由于所含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双复杂性,难以用现行生物医学理论解释,严重地制约了中药的现代化。现代中药应采用能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标准,并通过大力推行药材生产的GAP和药品生产的GMP来保证。在中药作用机制方面,应采用“利用基因芯片(DNA microarray)建立基因表达差异谱”技术,将中药与基因表达差异谱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同时以基因表达差异谱为基础建立一种全新的现代中药筛选方法,使中药真正实现现代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指出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与中医药理论脱节、过分强调中药复方(名方)的研究两个误区和中药质控体系的建立、中药评价体系的建立两个难点。由于中药饮片是中医辨证施治、配伍用药的主要手段,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切入点应是中药饮片。现代中药饮片的研究应为中药现代化重中之重,现在已具备了成熟条件。建议现代中药饮片的研究分3步完成,即“标准提取物”的研究、“有效部位”的研究和“有效部位”中药药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科技部共同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课题组的有关专家 ,近日提出了关于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建议制订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二、“十五”计划中应制订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三、制订中药现代化产业的产业政策。四、将支持中医药发展作为迎接WTO的一个重要举措 ,使中医药的发展成为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国家要积极支持中医的发展及中西医的合作。六、调整现行政策 ,支持中药产业现代化。七、通过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具体表现,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随着国家对中医药领域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提出以及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的发展,中药复方尤其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能阐明中药复方药用功效、作用机制及作用根源,是中药复方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保障。该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