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检查结果,并与同期非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结果56例均于发病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病因以心源性为多见,预后较对照组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和/或出现新的症状19例,无明显变化的3例,动态头颅CT显示梗死灶内出血,根据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8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自动出院,1例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梗死灶部位、大小、合并症,出血发生早晚、出血类型等,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6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需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以便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0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转化多发生于起病3 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107例预后良好,9例预后较差,4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脑梗死后发生出血性转化并非都会使病情加重,早期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为脑梗死血管再通的一种表现,优于阻塞动脉血管未通者,远期预后良好。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大面积梗死者中死亡10例,其余好转或不治出院。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大面积梗死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中心型24例,边缘型21例,混合型3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脑梗死后第1~2周是出血性脑梗死高发时间段,在此期间要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 I)的危险因素,出血时间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血糖、血压、梗死面积、出血时间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高血糖、高血压是H I主要的危险因素,出血时间发生越早,预后越差。结论对于有出血转化的脑梗死患者,及时复查头颅CT,早期诊断H I,针对出血类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H I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7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为HI的危险因素。据头颅CT表现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头颅CT是诊断HI的可靠手段,对于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不论临床症状有无加重,均应在治疗中定期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本病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后因梗死区血液再灌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内继发出血的现象,临床也称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1](HT),它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转归,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故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对预防和及早诊治,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5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66例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66例患者中,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19例,死亡3例。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的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影像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脑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CT所见HI分为出血性梗死Ⅰ型、Ⅱ型和脑实质血肿Ⅰ型、Ⅱ型.脑梗死后第2周HI发生率高,血肿型多有病情加重且预后不良.结论:CT为诊断HI的可靠手段,追踪CT可提高HI的诊断率,HI以中性治疗为主,不宜应用抗凝及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本院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有75例痊愈出院;30例仅遗留轻度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但生活基本能自理;12例出院时虽有偏瘫,但较其病初均有改善;3例因出血量大同时并发心功能不全或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病死率高;有症状变化及时复查CT,明确诊断调整用药,避免加重出血;临床上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皮质梗死、溶栓治疗、高血糖、持续高血压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5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以期获得该病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35例完整临床资料,并对其分析。结果本组35例出血性脑梗中属瘀斑型10例,血肿型8例,渗出型17例。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为出血性梗死危险因素,大面积梗死易发生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与MRI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3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病理检查分为急性期患者10例、亚急性期患者18例、慢性期患者8例。通过头颅CT检查有32例患者确诊,2例误诊;MRI检查30例患者确诊,1例误诊。MRI检出率稍高于头颅CT,但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其中4例患者治愈、28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昏迷、另外2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颅CT和MRI检查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两种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发病机理,MRI与CT敏感性的比较.方法总结分析临床312例脑梗死患者中36例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见36例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61.11%,心源性梗死7例,占19.44%,小脑梗死6例,占16.67%,死亡1例,占2.8%,既往有脑梗死史者6例,占16.67%,MRI发现少量梗死后出血的敏感性比CT高.给予适当的脱水、脑保护剂治疗,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及小脑梗死易发生梗死后出血,小脑出血性梗死应积极脱水治疗,以防脑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的发病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收治的10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关发病因素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血糖水平、梗死类型和面积及是否接受溶栓治疗等;预后方面,出血转化时间早的患者及血肿型患者与出血转化晚和非血肿型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面积梗死、高血糖及溶栓治疗是引发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临床面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时应及早给予个体化的治疗,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69-57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共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均经过颅脑CT或MRI检查最后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经过相应治疗后基本本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出血性脑梗死,早诊断早治疗尤其关键,一旦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将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方法及防治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均行CT扫描和影像学检查复查头颅进行早期诊断,对29例梗死灶直径5mm~4cm的患者行保守治疗,20例梗死灶直径4~6cm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出院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分。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结果较好,两种疗法患者的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确诊后应依据诊断的脑梗死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梗死部位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院近年来120例经CT证实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易患因素、梗死部位、临床表现及预后加以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20例,经临床综合治疗,完全恢复96例(80%),好转20例(16.7%),稳定4例(3.33%),出院后随访1~2年,再发缺血性卒中8例,出血性卒中4例。结论腔隙性梗死患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对控制本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由于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液重新涌入梗死的病灶,引起梗死区的出血,脑动脉闭塞后在其供血区梗死基础上,梗死灶内血液漏出继发出血,CT平扫梗死的缺血病灶中有出血性改变,被称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HI)。近几年来,由于CT及MRI的问世及抗凝药物的应用,对临床较重的脑梗死,特别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均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指导神经内科医师更有利于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现将临沂罗庄中心医院40例此类患者作如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