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器官移植的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氢气作为一种新的抗氧化剂,在多种器官缺血再灌注疾病和器官移植模型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这里,我们回顾与氢气治疗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讨论氢气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大量实验证据表明,氢气能够通过选择性抗氧化减少氧化应激,对抗炎症,减少凋亡,在不同的缺血再灌注疾病模型及器官移植中发挥显著的保护治疗作用。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为未来氢气医学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但相关机制和临床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学者认为在脑死亡过程中很多因素可导致肺组织的改变。 目的:观察脑死亡供体肺病理改变,探讨其临床移植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对23例脑死亡供体肺进行了病理活检,苏木精-伊红染色、银染及PAS染色观察肺脏组织变化,电镜观察肺脏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银染及PAS染色光镜下见支气管及肺泡结构尚完整,局部病灶见肺泡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肺泡间隔未见明显增宽,但充血易见,血管周围有少量出血,有散在淋巴细胞;电镜下脑死亡的肺泡细胞轻微水肿,部分细胞胞核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凝聚,有的细胞核出现变型,细胞线粒体肿胀,但未见明显坏死。说明脑死亡供肺可以实施临床移植。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方法。目的:探讨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和选择以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的方式对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和选择以及心肌细胞的保护研究进行分析。心脏移植的实施,需要有合格的供体器官。首先,要做好供体的管理和选择,其次,需要供体心肌保护和转运,减轻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与结论:对于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国家卫生部及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和规范,使器官移植更加公开化、规范化、合法化,提高供心功能保护的效果,延长供体心脏的保存时间。心脏移植的全过程普遍应用低温停搏法,供心运输期间常用冷浸法保护心肌。随着脑死亡标准等相关规定的出台,供心保护的深入研究,边缘供体的拓宽,会使器官移植供体数量有所增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成为检测不同状态下生物体基因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上研究移植排斥相关问题是目前的新趋势。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移植器官的早发事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这个病理过程,可望能够深入了解移植排斥的机理,为临床上观测和治疗器官移植后器官排斥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手术学教学的特点是实用性强,重点培养学员手术动手能力,需要应用大量活体动物模拟人体进行手术操作训练,这无疑增加了意外损伤的因素。现就我院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意外损伤因素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加强护士职业性损伤的防护.方法 通过对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综合性防范措施,可减少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发生率.结论 护士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千家万户百姓的健康,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健康.  相似文献   

7.
陈旧性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关结构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观察大鼠陈旧性神经损伤后相关结构的组织学变化,了解陈旧性神经损伤后多长时间仍有修复神经损伤的组织学基础,本实验采用切断成年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10mm缺损。术后1~12月不同时间段取材后,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相应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1)坐骨神经损伤后1月,同侧脊髓前角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但随后未见进一步减少;(2)损伤远侧神经干中,伤后1月时椭圆形核细胞增生,形成B櫣ngner带;2月时B櫣ngner带断裂,梭形核细胞明显增生;6~12月时梭形核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呈致密平行排列。神经损伤1~12月时,电镜下神经内膜管内出现指样突起的细胞,内膜管下及内膜管之间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3)损伤侧腓肠肌纤维萎缩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伤后4个月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3~4月时,仍有神经修复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情况,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16名护士,在最近20个月内,有80.17%的护士发生过医疗锐器损伤.共发生锐器损伤292次,平均每人损伤2.25次.锐器损伤种类依次为针刺伤60.12%,玻璃割伤31.94%,刀割伤3.37%.以开安瓿,丢针头、采血、洗器械、收废物操作损伤率高.绪论护士锐器损伤较普遍,应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增加必要的设备,避免或尽量减少医疗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9.
原小艳 《医学信息》2010,23(15):2830-2831
目的了解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情况,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16名护士,在最近20个月内,有80.17℅的护士发生过医疗锐器损伤,共发生锐器损伤292次,平均每人损伤2.25次。锐器损伤种类依次为针刺伤60.12℅,玻璃割伤31.94℅,刀割伤3.37℅.以开安瓿,丢针头、采血、洗器械、收废物操作损伤率高。结论护士锐器损伤较普遍,应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增加必要的设备,避免或尽量减少医疗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中肾血管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我科完成的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共计83例分为3组,A组35例,术前行CTA检查并行腹腔镜下取肾术;B组15例,术前不行CTA检查行腹腔镜下取肾术,C组33例行传统开放取肾术。A组术前行CTA观察供肾动静脉血管位置、数量,制定术中血管处理预案,与B组和C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例数、供肾热缺血时间、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 A组术前检查发现肾血管异常5例:2例1支副肾动脉;2例肾动脉早期分支;1例双支肾静脉,术中证实术前CTA对肾血管异常的诊断正确率达100%。B组肾血管异常3例:1例肾动静脉异位;1例误断内径约0.6 cm副肾动脉,术后取腹壁下动脉行动脉延长术;1例用Hemolock阻断腰静脉时损伤肾静脉,术后修补。C组肾血管异常5例:1例1支副肾动脉;3例肾血管早期分支;1例1支内径约0.1 cm右肾副下极动脉,术中损伤,结扎废弃。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例数、供肾的热缺血时间、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 CTA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在术前提供详细的肾血管解剖情况,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供肾的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肾取肾术中有较价高的应用值。  相似文献   

11.
组织损伤的本质是大量细胞死亡导致的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失常,严重情况下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器官的损伤。目前对组织损伤的处理更偏重于改善微环境和促进细胞新生,但对细胞的损伤修复不够重视,易导致疾病进展并迁延难愈。因此,治疗组织损伤应该以修复细胞为基础。为了系统的掌握细胞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和药物开发情况,本文从 DNA损伤、RNA损伤、蛋白质损伤、线粒体损伤、膜损伤以及细胞死亡等方面对损伤原因、修复机制、药物发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期望能有助于促进修复类药物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玉琦  王秀英  杨芳  符华阳 《医学信息》2009,22(4):306-307,309
目的主要研究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分型及临床诊治相关研究。方法2005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符合DAI的病例80例,进行了影像学分型(皮质-DAI型、脑干-DAI型、小脑-DAI型、丘脑-DAI型、内囊-DAI型、胼胝体-DAI型,MRI细分为;出血性-DAI和非出血性-DAI),以此指导临床诊治。结果对照组DAI病情较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而经过分型治疗后,其恢复良好和中残率高于未分型组(P〈0.05),重残和死亡率,植物生存率都较未分型组明显下降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采用DAI影像学分型指导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乔小军  李晓芳 《医学信息》2010,23(3):760-761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血液透析术不仅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规赖以生存的治疗手段,还是各种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有效措施,血液透析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数量持续增多。血液透析室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直接接触患者污染物品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较大。护理工作中,各种职业损伤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10例在外科手术中损伤血管的患者,其中门静脉,下腔静脉、髂总静脉损伤各2例,股总静脉、颈总动脉、腋静脉、腘动脉损伤各1例。行血管修补术5例,行端-端吻合术1例,自体静脉移植术1例,人工血管移植1例,钳夹止血1例,血管结扎1例。结果:本组痊愈8例;死亡2例,其中下腔静脉损伤止血失败死亡1例,颈总动脉损伤结扎死亡1例。结论:医源性血管损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血管损伤,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血管修补或吻合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脑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为人类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脑缺血或缺血性脑中风是指脑内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大脑区域性的缺血缺氧。脑缺血后将引发氧化应激、兴奋性氨基酸、离子超载、膜脂质降解、DNA损伤和炎症反应损伤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凋亡[1]。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也有关联[2]。近年来,亦有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多与某些信号通路有关,如转录因子NF-κB和MAP激酶p38/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微细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对实验性大鼠肾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的肝进行观察.结果:肝内出现了灶状性坏死,有两种坏死细胞出现,即肿胀式坏死和固缩式坏死.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阳性细胞多分布在坏死灶周边.肝组织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肝出现灶状性细胞坏死.PARP-1介导细胞损伤构成了肝细胞坏死的一个形式.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肝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骨折术中及术后动脉损伤的解剖学位置、原因及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股骨近端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股动脉”“血管损伤”“血肿”“假性动脉瘤”“解剖学”,以及“proximal femur fracture”“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femoral ...  相似文献   

18.
DNA损伤剂诱导端粒酶调节相关hALP基因表达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HJ  Ling Y  Hou L  Zhang B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1):732-736
目的 确定端粒酶调节相关hALP基因对细胞DNA损伤的反应和作用。方法 以DNA损伤剂H2O2和顺铂处理人HeLa、Hep2细胞,运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观察hALP基因表达的改变,并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hALP基因启动子活性变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不同hALP基因表达状态下DNA损伤剂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0.2~1.6mmol/L H2O2可诱导hALP mRNA水平升高,当浓度为0.4mmol/L时,hALPmRNA水平最高;以0.4mmol/L H2O2处理细胞6h即町观察到hALPmRNA水平显著升高,并在36h内保持高水平。顺铂处理细胞也可以上调hALP的mRNA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在0.2或0.4mmol/LH2O2、0.2或0.5μmol/L顺铂处理细胞12h后,hALP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多聚集于细胞核。H2O2和顺铂处理细胞时可通过hALP基因启动子-705~+20nt区域的序列上调其启动子转录活性。H2O1(0.4mmol/L)或顺铂(0.5μmol/L)处理HeLa细胞时,表达正义hALP基因的细胞生长仍活跃,而表达反义hALP基因和对照组细胞则生长相对缓慢。结论 DNA损伤可通过激活hALP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而上二调其表达,hALP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强细胞对H2O2和顺铂损伤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天麻后,在再灌注6h、12h和2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0.05,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0.05).结论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使用天麻后 ,在再灌注 6h、12h和 2 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 (p值分别 <0 .0 1,0 .0 5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p值分别 <0 .0 5 ,0 .0 1,0 .0 5 ) .结论 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 ,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