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梗死患者血清,脑脊液(CSF)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探讨IL-6与SAH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SAH患者,38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CSF的IL-6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血清,CSF的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CS  相似文献   

2.
用噻唑兰(MTT)法测定2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20例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SAH患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IL-6含量高于无此并发症者(P<0.05);SAH患者IL-6水平与HuntandHes临床病情分级有正相关关系(r=0.4917,P<0.05)。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一氧化氮(NO)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与GCS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生物素链亲和素ELISA法测定了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72h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对出血性卒中同时记录GCS及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不论卒中类型,全部患者血清NO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脑出血容积增大递减。脑梗塞及脑出血≤20ml组TNFα有增高趋势(P>0.05),其它各组均显著增高(P<0.01)。全部患者IL-6及IL-8均显著增高(P<0.01)。出血性卒中GCS>8分及GCS≤8分组IL-6、IL-8及血WBC均有显著差异,前者死亡率为3%(1/35),后者死亡率为64%(16/25)。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脑卒中急性期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因子和白细胞早期增高预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C-HVA)和5-羟吲哚乙酸(C-5-HIAA)高于对照组(P<0.05);先天愚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C-5-HIAA高于对照组和脆性X综合征组(P<0.01),而先天愚型组血清中5-羟色胺低于其它三组(P<0.01);脆性X综合征组的游离色氨酸高于其它三组(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了30例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水平,结果表明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检出率及水平明显高于非炎症性神经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14例血清和脑脊液均可检出IL-6的GBS患者中,血清IL-6水平与脑脊液中IL-6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血清IL-6检测阳性的GBS患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M、IgA)明显高于血清IL-6检测阴性的GB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血清IL-6检测阴性的GB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IL-6与GB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精神分裂症和18例健康对照的血清IL-6、TNFα和SIL-2R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P<001)和TNFα(P<00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血清IL-6水平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阳性家族史患者显著高于阴性家族史患者(P<005),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健康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IL-6和TNFα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血清IL-6水平可能是其亚型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膜脂质、微粘度及血清脂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3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红细胞膜胆固醇(膜CH)、膜磷脂(膜PL)、膜微粘度(膜)及血清脂质进行测定,并与41例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①IS患者膜CH、膜CH与膜PL比值(膜CH/膜Pu及膜显著增高(P<0.01),膜亏与膜CH及膜CH/膜PL呈显著正相关;②IS组血清胆固醇(CH)、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载脂蛋白A_1(APO-A_1)显著降低(P<0.01),膜CH和膜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H、APOA_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不同精神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精神疾病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关系,采用双抗体夹心步骤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来检测精神分裂症40例、躁狂症18例、抑郁症20例及49名健康者的血清SIL-2R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血清SIL-2R基础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躁狂症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经治疗后血清SIL-2R显著降低(P<0.01),躁狂症则明显增高(P<0.01)。提示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有免疫缺陷,血清SIL-2R是可供判断免疫缺陷和精神症状演变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及TGF-β 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MS)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 及TGF-βm 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4 例MS患者及15 名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2 (IL-2) 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 m RNA 表达, 其中MS组患者活动期15 例, 稳定期9例。结果 活动期MS较稳定期和对照组IL-2 m R-NA 表达显著增高(P< 0.01),而TGF-β表达明显降低(P< 0.01)。稳定期患者的IL-2m RNA表达明显降低,TGF-β表达明显增高, 与活动期各相应指标对比,其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 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参与MS自身免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测定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及20例同龄健康儿童的血清及非感染性疾病患儿的CSFIL-8水平。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CSF中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血清及CSFIL-8检测可望成为小儿病毒性脑炎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TNF和IL—6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GBS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法EILSA法对37例GBS患者、35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TNF和IL6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GBS患者血清TNF水平增高,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GBS患者血清IL6检测阳性率为62.16%,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GBS患者血清TNF和IL6升高的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我们的结果提示GBS患者免疫功能失调,TNF和IL6可能参与了GBS的免疫病理机制,且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TNFα、IL6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NFα和IL6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第1d、第3d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7d和第14d已趋于恢复,仅SAH组在第7d高于对照组(TNFα、IL6分别为P<0.05、P<0.01)。结论TNFα和IL6作为免疫因素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提示TNFα和IL6拮抗剂将是今后防治脑血管病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对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46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和TIA患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和TIA两组间比较IL-1、TNF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各指标水平与梗塞部位无关。神经功能重度受损者的IL-1、TNF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受损者(P<0.01、P<0.05)。动态观察到在发病第1天与第4、7天的IL-1、TN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周围血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26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示: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对照者明显增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又较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提示:脑梗塞后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脑缺血和(或)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神经肽Y(NPY)、心钠素(ANP)含量动态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纯注血组及巴曲酶治疗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较注血前及同期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单纯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血浆、CSF中NPY含量开始升高,CSF中ANP含量亦在注血后30min升高,血浆ANP含量则在第2d开始升高,至第7d最高。蛛网膜下腔给药组和静脉注入巴曲酶0.4BUkg-1d-1组血浆、CSF中NPY、ANP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注血组(P<0.01)。结论血浆、CSF中NPY、ANP的异常增高是SAH后CVS的原因之一,巴曲酶可以防止NPY和ANP的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37例不同类型的特发性癫痫患者脑脊液(CSF)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特发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组CSF中GAB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部分性发作组和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阵挛性发作组(P<0.05)。服用抗癫痫药物组CSF中GABA含量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01),疾病组CSF中GAB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初步表明特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性氨基酸递质水平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8例MS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水平。结果:MS患者中,急性复发组和缓解组血清中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急性复发组患者sIL-2R水平又较缓解组增高(P〈0.05),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结论:MS患者血清sIL-2R水平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及TGF-βm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4例MS患者及15名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2(IL-2)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表达,其中MS组患者活动期15例,稳定期9例。结果 活动期MS较稳定期和对照组IL-2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TGF-β表达明显降低(P〈0.01)。稳定期患者的I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Wilson病(WD)患者血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水平与内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比色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29例WD患者和21名正常人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和维生素E(VitE)的水平。结果 WD组与对照组相比MDA显著增高(P〈0.01),GSH-PX显著下降(P〈0.01)。且两者呈负相关;血清VitE和GSH在肝型WD患者显著减少(分别P〈0.01和P〈0.05)。非肝型患者与对照组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WD患者轿清中存在着自由基系统的代谢紊乱,氧化物水平升高,抗氧化物水平下降,这可能是该病患者内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血和脑脊液中神经降压素(NT)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技术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NT含量动态变化。结果SAH组血浆、脑脊液中NT含量增高。血浆中NT在注血后2天开始增高,第7天最高(P<0.01)。脑脊液中NT在注血后30min即显著增高(P<0.01),第7天最高。结论NT可能参与了SAH后CVS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