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腺癌远处转移是导致乳腺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提高乳腺癌微转移的检出率 ,从而判断预后和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 ,是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随着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乳腺癌微转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1 乳腺癌微转移的概念 乳腺癌微转移是指乳腺癌在发展过程中 ,播散于血液循环、淋巴系统、骨髓以及肝、肺等各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 ,但尚未形成转移结节 ,常无任何临床表现 ,常规检测方法如X线、CT、MRI、ECT以及常规病理检查均难以发现的微小病灶。 1971年Huvos等以 2mm直径转移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 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5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结果 159例患者中成功实施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41例(88.68%)。术中放弃保留NAC而改变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14例(8.81%),其中4例(2.52%)为术中发现NAC缺血,5例(3.14%) NAC有癌浸润,2例(1.26%)为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1.89%)因术中发现Ⅲ级淋巴结肿大而更改术式;术后乳头完全坏死导致手术失败4例(2.52%)。术后并发症:乳头部分缺血坏死16例(10.06%),皮瓣坏死、感染11例(6.92%),皮下积液10例(6.29%)。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 ~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术后局部复发5例(3.14%),远处转移2例(1.26%),NAC及其基底部未见复发。结论 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严格入组条件和手术流程的情况下是安全的术式,导致改变术式的常见原因为NAC癌浸润、NAC缺血坏死及术中分期改变等。  相似文献   

3.
徐青 《国际外科学杂志》2022,49(3):150-154,C1
在保乳手术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房切除术(NSM)中保留NAC,在病例选择合适的前提下,可以获得良好的肿瘤安全性与乳房美学效果。但有关乳头及NAC的局部解剖与如何在选择病例实现个体化治疗与完成肿瘤安全切除的基础上,保留NAC并重塑乳头外形等方面,仍然有诸多疑惑。本文对乳头乳晕复合体、乳头内及乳头后方局部解剖...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7例施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TNM分期:0期2例,ⅠA期1例,ⅡA期3例,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术后所有病例未见乳头坏死,假体位置良好;中位随访11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Ⅰ期假体重建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选用乳房下皱襞切口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影响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SM)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84例早期原发性乳腺癌并接受NAC的NS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M生存曲线评估术后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NSM术后患者DFS和OPS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DFS为83.3%,OS为91.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乳晕距离(TND)、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及Her-2阳性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肿瘤最大径、TND、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及Her-2阳性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状态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情况同时影响患者术后DFS和OS,术前系统、精准地评估并妥善处理特殊腋窝淋巴结可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假体植入重建乳房后,能较好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其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但关于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术对早期乳腺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及免疫功能等方面影响如何?笔者对比研究乳腺癌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联...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肿瘤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转移情况与肿瘤患者的疾病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密切相关。现就胃肠道肿瘤的微转移灶的检测及意义作一综述。近20年来,胃癌根治术的方法不断改进,但总的来说最近20年来胃癌患者的预后并未改善〔1〕。结肠癌患者大约50%死于局部复发或转移疾病〔2,3〕,...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有关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已达共识,即使是Ⅰ期病例,也有近1/10会发生转移。以往根据病理类型、原发灶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激素受体测定等来筛选易复发或转移的高危病例。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很多因素可帮助判断乳腺癌病人的预后,诸如肿瘤S期细胞比例、是否异倍体肿瘤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等。此外,肿瘤的微转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微转移是指采用常规病理方法难以检出的实体瘤转移,可采用免疫组化、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仪和RT-PCR检测。对乳腺癌而言,主要有骨髓和腋淋巴结的微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微转移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乳腺癌患者用美蓝染色法,寻找到腋窝SLN,予以切除并行常规HE染色病检,其阴性SLN以250μm间距行连续切片(serial section,SS)及以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为单抗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比较三种方法检测SLN的结果。结果 50例中发现SLN45例,常规病检16例SLN阳性,29例SLN阴性者经采用SS和IHC法检测,分别检出SLN中有微转移灶7例和6例。阳性检出率分别提高15.55%和13.33%。结论 SS和IHC法可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SLN中的微转移灶,提高SLN的阳性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1.
隐匿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乳房X线、MRI检查,对肿块切除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治疗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后加放疗。结果乳腺钼靶的阳性率45.8%(11/24),MRI的阳性率70%(7/10);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率62%(18/29);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后加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73.9%、77.8%(P〉0.05)。结论乳腺钼靶和MRI有重要诊断价值,切检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和保乳术后放疗的5年生存率相同。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Meng J  Ning LS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78-28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乳治疗原发性女性乳腺癌 174例 ,随访 12~ 196个月 ,随访率 97 13% ( 16 9/ 174)。 结果局部复发9例 ,3年复发率 3 79% ( 5 / 132 ) ;远处转移 14例 ,5年转移率 10 99% ( 10 / 91) ;5年生存率92 31% ( 84/ 91)。保乳手术无放疗组 3年复发率 ( 12 12 % )显著高于手术加放疗组 ( 1 0 1% ) ,( χ2 =5 6 1,P <0 0 5 )。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中保乳手术未化疗组 5年远处转移率 ( 44 4 4% )高于手术加化疗组 ( 6 6 7% ,P <0 0 5 )。切缘阳性与局部复发有关 (P <0 0 1)。乳腺癌诊断时年龄≤ 40岁、淋巴结阳性、组织学Ⅲ级与远处转移有关 (P <0 0 5 )。 结论 保乳术后应放疗 ;切缘阳性者应再切除至阴性或全乳切除术 ;年轻、淋巴结阳性、组织学分级Ⅲ级者应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0 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肝转移多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切除24~36个月以后,占66.7%,合并肝内多发转移灶者11例,单发病灶7例。 18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单灶与多灶肝转移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4.5%(P= 0.037)。结论在无其他脏器转移时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的效果与肝转移灶数目相关,与肝转移灶的体积大小,及乳腺癌原发灶的分期无相关性,积极的外科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网膜乳斑在腹膜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小鼠分成3组,向小鼠腹腔内打入1×106经Dil荧光标记的BS186MFC胃癌细胞,3组小鼠分别于24、48、72 h被杀死取其大网膜,免疫荧光标记大网膜乳斑中的巨噬细胞,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乳斑区胃癌细胞的变化.结果 乳斑与非乳斑区在24、48、72 h不同时间点标记胃癌细胞比率分别为484:1、136:1、10:1.各时间点胃癌细胞在乳斑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细胞数在乳斑与非乳斑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网膜乳斑对胃癌细胞的腹膜微转移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钙化对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率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淄博市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5月204例接受保乳术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依影像学钙化情况分为钙化组及无钙化组,依钙化形态及分布方式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钙化组与无钙化组患者在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及Her-2受体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组较无钙化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乳腺癌相关死亡率上更高(RR 2.46、2.24、2.50,95% CI:1.11~5.44、1.19~4.24、1.06~5.86)。钙化形态亚组分析发现:大/粗钙化、仅超声提示钙化及无钙化患者较微小及多形性钙化患者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及无病生存率(DFS)更低。钙化分布类型分析发现:线性或区段分布钙化(沿导管分布钙化)患者的LRFS(RR 6.20,95% CI:2.26~16.98)、DFS(RR 6.81,95% CI:2.86-16.20)及总生存率(OS)(RR 9.14,95% CI:2.53~33.00)较无钙化患者显著降低。钼靶上聚集钙化患者的LRFS、DFS及OS也较差,但与无钙化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线样/区段分布钙化的患者与无钙化、超声显示钙化及钼靶示良性钙化类型的患者相比,常伴有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IC)。有EIC较无EIC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更高,但在乳腺癌相关死亡率及远处转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腺癌伴钙化,尤其是沿导管分布钙化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并影响远期预后。仅超声提示钙化的患者保乳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不受影响。EIC是钙化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检出相关临床和组织学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u F  Jia W  He J  Zeng Y  Li H  Che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180-18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中哨兵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检出成功率的预测因素。方法 应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 1%亚甲蓝示踪方法对 10 8例Ⅰ、Ⅱ期原发乳腺癌患者进行哨兵淋巴结活检 (sen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 ,随后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在内的乳腺癌手术。通过分析评估临床和组织学因素 ,确定术中SLN成功检出的相关因素。 结果  10 8例患者术中行SLNB ,84例成功证实SLN(77 78% )。在被评估的临床因素中 ,年龄 <5 0岁 (χ2 =7 4 4 7,P <0 0 1)、原发肿瘤位于上、外象限 (χ2 =6 330 ,P <0 0 5 )、术前穿刺活检确诊 (χ2 =5 5 0 9,P <0 0 5 )、淋巴管示踪成功 (χ2=13 12 5 ,P <0 0 1)明显地与术中SLN的成功证实有关。组织学因素与SLN的检出无关。 结论SLNB过程中SLN检出可能失败。术中SLN证实最好的预测因子是淋巴管示踪成功 ,另外的因素如年龄 ,肿瘤位置和确诊方法对SLN的成功检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19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119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中,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HR +/HER2+、HR-/HER2+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各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5.3%、17.6%、21.8%、25.2%,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与其他亚型相比组织学分级Ⅲ级发生率较高(P=0.016).本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9 ~ 141个月),中位肺转移时间为29个月(3~ 99个月),发生肺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是33个月(6 ~98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72.9%、54.1%、35.1%和14.4%.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多发肺转移灶、肺转移时间≤24个月及是否曾接受系统化疗是影响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细胞表型及骨髓血u-PA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细胞表型,研究骨髓微环境。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肿瘤细胞中的生物学标志及骨髓血浆的u-PA活性。结果 72例乳腺癌患者中,30例(41.7%)存在骨髓微小转移灶。其转移率与原发灶肿块大小(x^2=6.417P=0.040),P53蛋白表达(X^2=5.930,p=0.025)相关。与原发灶肿瘤相比,肿瘤转移细胞的CyclinD1、P53、Ki-67、EGFR蛋白低表达,而p21蛋白高表达。骨髓血浆u-pa活性与肿块大小、腋淋巴结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处于低生长、低增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及其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术后远处转移67例和未发生远处转移130例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随访时间截止2020年10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M法,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术后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脉管状态、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阳性数及化疗方案和靶向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7例远处转移患者死亡48例,存活1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状态、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数目、Her-2状态及化疗方案和靶向治疗是影响远处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发生脉管癌栓、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越高、多部位转移、Her-2阳性是影响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蒽环类联合紫杉类化疗可以降低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