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10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的21例为观察组,使用原研利妥昔单抗治疗的22例为对照组。患者均采用R/H-CHOP方案(原研/国产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碱类、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感染、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成为更多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与单用CHOP化疗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52例初治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用CHO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DLBCL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单用CHOP方案,且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丁香梅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81-3382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对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依照化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HOP化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化疗前、化疗2周、化疗4周T淋巴细胞活性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29/31)]高于对照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4周,观察组CD3~+和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治疗难治性DLBCL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活性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 CHOP样方案(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本院采用利妥昔单抗+CHOP样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CHOP样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6~8周期,于治疗结束时统计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12 ~ 36个月统计远期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CHOP样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理想,1~3年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数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7%(2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数量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安全有效地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E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OXP1与L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ICE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ICE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每21天为1个周期,两组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取肿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FOXP1与Livin表达水平,对比两组间临床疗效,同时进行随访,观察和记录生存状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80%低于研究组89.74%(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FOXP1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FOXP1表达阳性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Livin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Livin表达阳性率较低(P<0.05);研究组随访第2年、3年生存率(74.36%、66.67%)高于对照组(61.54%、48.7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ICE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确切,降低FOXP1与Livin表达,提高生存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许昌中医院收治的62例使用R-CHO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的老年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1例)和单药治疗组(31例)。单药治疗组在完全缓解后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完全缓解后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对比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LR、PLR较单药治疗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gG、IgA水平较单药治疗组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L-10、INF-γ水平较单药治疗组低(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老年DLBCL可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肿瘤炎...  相似文献   

8.
宋通微 《海南医学》2012,23(23):30-32
目的 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与常规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治疗的41例DLBCL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的18例患者列入观察组,而常规CHOP方案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BCL-2阳性表达或者IPI评分超过2分的患者采用R-CHOP治疗方案能获得更高的CR率(P<0.05).②观察组总生存期为32.9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能够提高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李虎生  张华  陶晓明 《华夏医学》2009,22(3):432-433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6例NH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6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治疗组),30例单用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1.5%和33.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0.0%(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且毒副作用无增加.  相似文献   

10.
马玉青  杨晓婷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96-4098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70例B细胞NHL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一化疗组(35例)和利妥昔单抗组(35例)。给予单一化疗组患者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化疗方案治疗。在CHOP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组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6个月生存率及1 a生存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3~+、CD4~+/CD8~+)变化。结果利妥昔单抗组治疗总有效率、6个月生存率、1 a生存率高于单一化疗组(均P<0.05)。治疗后,单一化疗组CD4~+/CD8~+、CD4~+、CD3~+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CD4~+/CD8~+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利妥昔单抗组治疗后CD4~+、CD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组CD4~+/CD8~+、CD4~+、CD3~+水平高于单一化疗组(均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对B细胞NHL患者采用CHOP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7例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能明显提高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总有效率,且未增加毒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疗效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o(TNF-α)、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9例DLBCL患者,其中75例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化疗患者纳入观察组,另5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8例采用CHOP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48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缓解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优于单纯CHOP化疗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入选条件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CHOP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8%,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缓解率较高,近期疗效好,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给予全脑放疗联合病灶局部三维适行增强照射及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29例,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及中剂量阿糖胞苷化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率、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毒性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东海 《大家健康》2016,(8):141-141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 CHOP 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3年总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完全缓解率、3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OED-B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N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COED-B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OED-B化疗方案治疗NHL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刘强 《吉林医学》2013,34(21):4278-4279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人FcγRⅢA-158V/F多态性与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关系.方法 入组病人均为经病理诊断,CD20(+)的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所有病人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地辛+泼尼松)方案化疗,用PCR方法 检测其Fcγ/RⅢA表型.前瞻性观察6个疗程后初治疗效,分析不同FcγRIIIA表型的缓解率.结果 共入组34例DLBCL病人,其FcγRⅢA表型VV型11例,FF型5例,VF型18例.接受平均6个疗程(4~8疗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近期缓解率为79%.其中VV型有效9例(32%),FF型3例(60%)有效;VF型15例(83%)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DLBCL病人FcγRⅢA表型以VF型最多见,其次为VV型和FF型.表达VV、VF型病人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FF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应用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行化疗(采用CHOP方案)]、观察组(35例,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评价并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CRP、TNF-α、免疫球蛋白、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CA125、CRP、TNF-α、免疫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RP、TNF-α、免疫球蛋白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85.71%)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0,P=0.00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9,P=0.4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