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静 《妇幼护理》2022,2(3):671-67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通过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02 月至 2021 年 09 月我院收治的 66 例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3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 究组接受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指标(经皮胆红素指数和血清总胆红素)以及护 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医源性皮肤损伤总发生率为 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30%(P<0.05)。护理前,两组的经皮胆红 素、血清胆红素水平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比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 并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情况更好(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 新生儿,能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朱莹 《妇幼护理》2021,1(1):220-222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87 例 2019 年 1 至 12 月住院诊治的新生儿,依据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2 例)和干预组(45 例)。对照组予常规新 生儿皮肤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分析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护理满意 度和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33.14%)低于干预组(的 6.66%)(P<0.05)。 对照组的服务态度、护理知识、沟通能力、家长感受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的护 理优良率 80.95%低于干预组的 95.5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通过对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常见因素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进而利于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刘富菁  顾莺 《上海护理》2011,11(1):67-70
新生儿皮肤薄嫩,其屏障功能较弱,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特别是危重症新生儿,其原发病严重、体质虚弱或体重轻、生长发育差。在救治过程中由于侵袭性操作的增加,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策略。[方法]将2018年8月—2018年10月入住新生儿科的21例重症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对医源性皮肤损伤采用统一、规范的预见性集束化护理;回顾性总结2018年5月—2018年7月入住新生儿科的16例重症新生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采取预见性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重症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亲水性敷料应用于新生儿蓝光治疗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蓝光照射时采用常规医用胶贴固定眼罩,研究组采用亲水性敷料贴。对比两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红肿、破溃和皮肤撕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亲水性敷料应用于新生儿蓝光治疗可有效预防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同时降低红肿、破溃和皮肤撕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明显,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王丹华 《当代护士》2022,(11):67-69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接收的78例危重症新生儿,将2019年7月—2020年6月接收的39例危重症新生儿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20年7月—2021年6月接收的39例危重症新生儿纳入观察组(给予风险预警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观察组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应用于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提高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起,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患病新生儿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并从2017年9~12月、2018年1~4月收治的患病新生儿中各选40例,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前后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后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5.00%与应用前的32.5%相比明显偏小;持续质量改进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应用前相比明显偏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导致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ISIs)的因素并为避免非必要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9年8月份至2019年12月份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337例危重症患儿ISIs进行调查、统计、记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危重症新生儿ISIs的发生率为9.5%;主要原因包括医用粘胶、医疗器械、外科手术、尿布皮炎、药物外渗等,可能与肤温探头的使用、PICC置管、气管插管以及住院时间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NICU重症患儿发生ISIs与医疗器械的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本院综合ICU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胶布30例(55.6%)、眼睛保护膜14例(25.9%)、监护设备5例(9.3%)、皮肤消毒剂5例(9.3%)。结论正确选择使用胶布、眼睛保护膜、监护设备和皮肤消毒剂,同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预防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危重症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ISI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发生ISIs危重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并收集同期医院收治的40例未发生ISIs的危重症新生儿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详细填写两组危重症新生儿的基线资料并比较,重点分析危重症新生儿发生ISIs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危重症新生儿的出生胎龄、使用医用黏胶、尿布性皮炎及药物外渗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医用黏胶、尿布性皮炎及药物外渗伤均是危重症新生儿发生ISIs的危险因素(OR>1,P<0.05),胎龄大是危重症新生儿发生ISIs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胎龄小、使用医用黏胶、尿布性皮炎及药物外渗伤危重症新生儿发生ISI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娜  王杰 《现代护理》2006,12(12):1130-1130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90例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龙胆紫、孔雀绿、高锰酸钾3种不同的药物进行护理并观察疗效.结果 高锰酸钾优于龙胆紫和孔雀绿,使破溃的皮肤24 h内收敛、干燥,治愈后皮肤无结痂.结论 高锰酸钾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疗效快、效果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循证防护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110例NICU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胎龄、性别、体质量具有可比性的方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NICU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最佳证据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后医...  相似文献   

13.
14.
新生儿皮肤损伤的病因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萍  李蓉  黄赛菊 《家庭护士》2006,4(8):12-13
新生儿皮肤损伤是儿科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皮肤损伤护理的侧重点不同.注重新生儿皮肤特点和产生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皮肤损伤是儿科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皮肤损伤护理的侧重点不同.注重新生儿皮肤特点和产生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运用在降低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出生胎龄<37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干预方案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并制定新的护理方案,观察组以对照组作为基础,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ISIs)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0月至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资料收集表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患儿ISIs情况进行前瞻性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333例患儿纳入本调查,其中63例患儿出现ISIs,发生率为18.9%;常见ISIs的原因主要包括尿布性皮炎、持续气道正压鼻塞压迫、皮肤皱褶处皮炎、备皮刮伤、撕拉胶布和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和是否行无创机械通气是新生儿IS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ISIs发生率较高,胎龄越小越有可能发生ISIs,护士应重视ISIs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90例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龙胆紫、孔雀绿、高锰酸钾3种不同的药物进行护理并观察疗效.结果高锰酸钾优于龙胆紫和孔雀绿,使破溃的皮肤24 h内收敛、干燥,治愈后皮肤无结痂.结论高锰酸钾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疗效快、效果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方法收集2019年7—12月厦门市儿童医院NICU 8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布特征及主要类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1.37%(79/853),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越高(P<0.001);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类型前三位依次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尿布皮炎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塞压迫(CPAP),分别占医源性皮肤损伤的39.02%、24.39%和20.73%。结论NICU患儿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MARSI、尿布皮炎和CPAP是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类型,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对降低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收集经本院产科出生的入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2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采用头脑风暴法就对照组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新的护理方案。将经本院产科出生的入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26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入院后即按制定的新的护理方案要求去执行并持续给予PDCA护理模式,每季度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进行分析,不断解决问题并提出预防和整改措施,逐渐形成标准化,并在月质控例会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防止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意识及宣传新的护理措施,使得人人知晓。比较两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例次。[结果]皮肤粘贴伤是目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类型。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例次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工作程序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进行持续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新的护理方案并逐渐形成标准化,为早产儿提供更精细的皮肤护理,可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