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已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并分析CT与MRI影像学的临床表现。结果脊柱结核的CT影像主要显示为椎体和附件有骨质破坏、椎旁脓肿以及椎管受累等现象;脊柱MRI影像表现出椎体以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椎盘信号的改变、韧带下播散、硬膜囊、脊髓病变等;在诊断早期病变方面MRI影像更具有优势,在病变内钙化灶以及死骨等方面CT影像较MRI影像更有优势。结论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两者结合更有助于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收治的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当中抽取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对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椎小关节突骨质、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面下骨质、关节间隙等改变的显示效果要明显优于MRI,而MRI对关节面软骨、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胀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CT(P<0.05)。结论: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各有不同,均能够为临床正确诊断下腰椎小关节退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检查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病变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检查23例患者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摸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太运  王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15-116
目的研究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患者腰椎小关节进行CT扫描,采用骨窗与软组织窗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椎小关节肥大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真空征,关节囊钙化,骨性关节面硬化囊性变,并发侧隐窝狭窄,同时并存椎间盘突出,许莫氏结节。结论CT图像能够清楚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腰椎小关节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进一步提高了腰腿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关节面综合症的X线、CT、MRI的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择12例小关节面综合症患者,全部行X线、CT、MRI检查。结果:12例患者的X线、CT、MRI的影像表现均有不同价值。结论:小关节面综合症的检查方法X线为首选,对疑有小关节真空、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囊钙化、侧隐窝、椎间孔或椎管变形、狭窄、椎间小关节脱位、半脱位及伴有椎间盘变性并突出、膨出以及椎体滑脱的患者可行CT检查,必要时并辅以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颈椎病、腰椎退行性变的病例日益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态势。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属于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一种类型,腰椎退行性变又占脊柱退行性变的首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症状有: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甚至功能障碍。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骨骨质增生或疏松、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游离及黄韧带肥厚、椎小关节病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的程度与临床症状成正比。本研究分析116例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X线、CT和MRI影像结果,分析3种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影像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影像136例,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显示:(1)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导致椎管、椎间孔、侧隐窝狭窄.(2)关节面软骨及软骨下骨质增生、碎裂,致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凹凸不平.(3)关节腔内积气.(4)小关节半脱位.结论 CT扫描能清楚显示腰椎小关节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椎小关节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与判断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及其表现.方法本文选择出16例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检查,对其CT与MRI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脊柱结核的CT影像诊断表现为椎体及其附件的骨质破坏、椎管受累以及椎旁脓肿形成等;脊柱结核的MRI影像诊断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椎旁脓肿形成、韧带下播散以及硬膜囊和脊髓受累等.脊柱结核CT与MRI进行比较,在显示早期病变方面MRI明显更加敏感,在确定病变范围方面也更加具有优势,但是对于钙化灶以及死骨的显示方面CT明显更加清晰.结论脊柱结核的病变具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对于脊柱结核早期的诊断以及确定病变的范围等方面,MRI明显更具优势,而在显示钙化灶以及死骨方面,CT的现实更加良好,将两种诊断方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分析,更加有助于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MSCT斜冠状面重建显示腰椎小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MSCT行腰椎扫描172例,扫描重建层厚2mm,间隔1mm,将数据行MPR处理;利用主机工作站的“脊柱智能间盘成像(Spine MPR)”技术,研究在矢状面定位像上对L1~S1各个椎间小关节进行平行于小关节间隙的轴向倾斜重建。通过操作使各个椎小关节都得到一组平行的轴位图像。结果:MPR重建后图像可以在另一角度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上下关节突,对小关节突病变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进行斜冠状面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突病变,较常规的横断扫描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磊  谢安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89-90,144
目的比较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①螺旋CT共诊断0级病变4例,I级病变5例,Ⅱ级病变13例,Ⅲ级病变11例,Ⅳ级病变2例。②MRI图像中,35例患者均显示异常,其中I级病变13例,Ⅱ级病变12例,Ⅲ级病变9例,Ⅳ级病变1例。MRI可以清晰显示关节滑膜、软骨及骨髓水肿等病变。③MRI对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为37.14%,明显高于CT的14.29%,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CT,可用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CT椎间盘造影术结合关节突关节封闭,用于退变性脊柱疼痛的诊治,以期为此类疾患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临床症状、体征与CT、MRI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退变性疼痛病人及多节段椎间盘病变,需要明确责任间盘以决定治疗方案的病人,进行CT椎间盘造影术或/和关节突关节封闭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共造影检查93个间盘,其中造影阳性间盘39个;共进行关节突关节封闭54个,阳性结果4例;对造影检查阳性和关节突关节封闭试验阳性节段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板间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临床综合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均完成术后随访(1年),自觉临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统计学显示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椎间盘造影结合关节突关节封闭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退变性脊柱疼痛诊治。对于椎间盘源性、关节突源性的疼痛可以起到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对于多节段脊柱退变,可以明确病变责任节段,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CT腰椎间盘造影及MR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50例疑似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平扫及CT椎间盘造影(CTD)检查,比较MRI与CT椎间盘造影对Modic征、HIZ改变及纤维环破裂分型等诊断结果。结果CT椎间盘造影共80个,CTD分型:I型34个,II型22个,III型14个,IV型10个,其中一致性疼痛共31个(38.7%)。MRI上有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者15个,无HIZ者64个,HIZ对疼痛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0%、87.8%。CTD显示Modic征腰椎间盘共12个,其中一致性疼痛11个,不一致疼痛或不同1例。MRI上IV-V级椎间盘退变32个,其中CTD一致性疼痛26个(81.3%),MRI上IV-V级退变一致性疼痛率明显高于I-III级退变患者(P0.01)。结论CT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纤维环破裂情况可清晰显示,MRI典型影像征象为HIZ、IV-V级椎间盘退变,预测一致性疼痛与CTD分型关系有利于MRI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腹痛、背痛、下肢浮肿、消瘦乏力等;CT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有纤维性斑或异常软组织包块;MRI检查发现患者腹膜后硬化斑块、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在T1和T2图像中的密度不同:经CT和MRI诊断患者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分期。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复杂却不特异.其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表现特征,评价对该病变的MRI诊断及探讨其分型、分期及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搜集85例经MRI检查确诊的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图像资料,对其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发病率约65%;女30例,发病率约35%。结果:本组所有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病例,均可显示不同程度的椎间盘变性或膨(突)出表现,椎间盘及相邻椎体边缘出现斑片状、条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序列呈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或低信号,TIRM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63例可见Schmorl结节突入椎体内呈纽扣样缺损。按照Modic等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关软骨终板变性的分型标准,85例中,Ⅰ型病例6例,约占病变的7%;Ⅱ型病例70例,约占病变的83%;Ⅲ型病例9型,约占病变的11%。69%(59/85例)的终板软骨炎患者有下腰痛症状,其中骨髓型Modic1型、Schmorl结节伴周围Mod ic1型、椎间盘型患者下腰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型,Modic1型终板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或部分转换为Modic2型,腰痛症状减轻或消失,而Modic2型病例经随访MRI表现及临床症状保持稳定。结论:腰椎终板软骨炎是椎间盘退变的一种表现,是造成局部下腰痛的原因之一,MRI是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AS髋关节改变患者的髋关节进行CT与MRI技术检查,MRI检查采用冠状面及横断位T1WI、T2WI、快速反转恢复序列(STIR),发现滑膜病变时加做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影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价CT与MRI技术检测AS髋关节改变的敏感性。结果 66例AS患者共132个髋关节侧位,CT显示髋臼及股骨头缘虫蚀状囊状骨质破坏14个,韧带骨化6个,关节间隙狭窄7个及关节缘骨质硬化9个;MRI显示髋关节间隙模糊伴狭窄5个,关节面下方骨破坏36个,骨髓水肿39个,骨髓脂肪沉积30个,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34个,关节周围积液55个。MRI增强关节滑膜异常强化32个。CT显示异常的髋关节侧位共15个,MRI显示异常的髋关节侧位共90个,髋关节异常检查率分别为11.4%(15/132)和68.2%(9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对于髋关节骨结构改变显示良好,MRI不但能显示早期骨质结构异常,还能显示AS髋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MRI检查有助于AS髋关节受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现为高信号。而DWI则主要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临床CT表现:其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区。结论临床应用MRI及CT检查可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MRI联合病理学检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后根据其检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CT、MRI检查组,病理学检查组和CT与MRI联合病理学检查组,每组8例患者,并将不同组别的活检与手术病理确认的脑淋巴瘤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CT、MRI联合病理学检查组与CT、MRI组及单纯性病理学检查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相比,CT、MRI联合病理学检查组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联合检测可以增强临床确诊的准确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本病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有助于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但随医学的发展,仍需不断提升MRI与CT的检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磁共振正常的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RI显示椎间盘正常信号强度但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破裂和存在疼痛复制反应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特殊病例,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慢性下腰痛且行腰椎间盘造影术病人288例.其中腰椎MRIT2加权显示正常信号强度,但椎间盘造影术显示纤维环撕裂和腰痛复制的病人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44岁,平均29.6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8年.应用Dallas CT椎间盘造影分级方法评估纤维环撕裂程度.结果 12例慢性腰痛但MRI显示正常信号强度的病人中,共行腰椎间盘造影33个椎间盘.12个病人12个椎间盘显示疼痛复制和纤维环撕裂,其中显示2级撕裂者3个,3级撕裂者9个.结论 对一些顽同性腰痛病人,保守治疗无效,提示是椎间盘源性的,但MRI检查正常需要行进一步治疗时,如行腰椎微创手术或腰椎融合术时,仍需考虑行腰椎间盘造影术,以确定疼痛的椎间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CT、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入选该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人50例,分别进行MRI、CT、X线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MRI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94.0%显著高于 X 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2,P<0.01),CT检查诊断准确率92.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7,P1<0.01);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3=0.70);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囊性变或侵蚀、骨质硬化、毛刺感、欠光滑等影像特征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 结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王立新 《医学综述》2013,19(1):107-110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症状,许多骨科疾病可以引起下腰痛。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腰椎Modic改变是指在腰椎磁共振成像上终板以及终板下组织信号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密切,腰椎Modic改变在下腰痛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通过对腰椎Modic改变的研究可使下腰痛的诊断更加精确,对下一步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