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进行PICC置管患者300例,对患者中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ICC非计划性拔管31例,其中拔管原因包括;机械静脉炎、皮肤过敏、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脱落,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19.35%)、5例(16.13%)、7例(22.58%)、6例(19.35%、7例(22.58%)。结论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流程,积极处置并发症,可有效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患者痛苦,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材质P I C C导管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统计我科2009-2010年251例留置P I C C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留置巴德单腔三向瓣膜4F R导管103例,其中发生静脉炎5例(4.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 R B S I)1例(1.0%),皮疹7例(6.9%),导管堵塞0例;留置德国贝朗单腔可分裂4F R导管148例,其中发生静脉炎6例(4.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1.0%),皮疹3例(2.0%),导管堵塞3例(2.0%);比较两种不同导管材质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统计学结果 显示导管不同材质的静脉炎、CRBSI、皮疹、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PICC留置期间静脉炎、CRBSI、皮疹、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与PICC导管材质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长期住院患者PICC置管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76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中发生非正常拔管45例,占置管总例数的25.57%;致非正常拔管的因素依次为导管堵塞、导管滑出、意外拔管、局部肿胀、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导管破裂及导管回缩。结论抗生素联合抗凝剂封管能明显减少PICC并发静脉炎、静脉血栓及CRI发生;加强患者置管期间导管的维护及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能有效降低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长期住院患者PICC置管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对176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中发生非正常拔管45例,占置管总例数的25.57%;致本组非正常拔管的因素依次为导管堵塞、导管滑出、意外拔管、局部肿胀、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导管破裂及导管回缩。结论 抗生素联合抗凝剂封管能明显减少PICC并发静脉炎、静脉血栓及CRI发生;加强患者置管期间导管的维护及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能有效降低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张敏 《吉林医学》2014,(13):2927-2928
目的:探讨42例PICC并发症形成原因及保留导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30例PICC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730例患者中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0例,皮肤过敏样改变15例,导管堵塞17例,并发症发生率5.75%。结论:规范化的PICC置管维护和严格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出现PICC并发症时,切忌盲目拔管,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可以治愈并发症,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避免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10例化疗患者实施PICC置管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 发生静脉炎15例,局部感染8例(带管出院返院维护病例),导管堵塞5例,贴膜过敏5例,导管体外断裂4例.仅有1例男性患者因严重的皮肤过敏而拔管,未出现导管脱出、静脉血栓形成及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结论 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61-16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影响因素并提出风险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1月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8例作为对象,记录并统计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分为发生组(n=24)和未发生组(n=334)。查阅两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骨折、置管前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感染、PICC置管时间,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给予风险护理干预。结果 3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拔管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患者自行拔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分别占20.83%、16.67%和12.50%;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置管前存在其他部位感染、PICC置管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患者风险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居家维护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17例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返院组和居家组,其中返院组136例,居家组81例.返院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并在出院期间返院进行导管维护,居家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并在出院期间由患者家属居家进行导管维护.比较两组患者自置管至拔管期间,导管维护的依从性、导管留置时间、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因导管维护往返医院花费的时间及路费.结果 (1)在随访过程中,返院组失访9例,居家组失访6例,两组纳入对象共剩余202例,其中返院组127例,居家组75例.(2)通过对两组患者自置管至拔管期间的随访发现:患者因导管维护往返医院花费的时间、路费,导管维护的依从性及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居家组优于返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性水泡及导管脱出的发生率,返院组优于居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堵塞、穿刺口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居家组与返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两组患者前3次导管维护的随访发现: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穿刺口感染的发生率,返院组优于居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及导管维护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经过对两组患者从第4次导管维护至拔管期间的随访发现: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及导管维护依从性,居家组优于返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居家维护模式在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导管维护的依从性;可以降低导管相关的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不会增高穿刺口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导管留置时间没有影响;可以节约患者及其家属的时间和花费,减轻患者负担.(2)居家维护模式在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前期培训及考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留置PICC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 总结2008年6月~2010年8月为血液科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30例,观察并记录各种并发症,分析原因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静脉炎2例、栓塞2例、导管贴膜处皮肤过敏2例、导管断裂2例、锁骨下置管漏液1例、局部感染1例.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除栓塞2例拔管,1例严重过敏拔管外,其余均顺利恢复并完成治疗.结论 熟练掌握PICC的操作技能,熟悉血液病患者的特点,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加强观察,可以降低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王丽华 《浙江医学》2018,40(15):1754-175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行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120例PICC集束化护理的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移位1例,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移位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PICC置管全静脉营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两种导管维护方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选择合适的维护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217例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136)和观察组(n=81)。对照组常规返院进行导管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患者家属进行导管维护(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肝素帽或无针接头的更换)。比较两组患者置管至拔管期间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过敏性皮炎、穿刺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发生情况。结果 剔除脱落患者,最终对照组127例、观察组75例完成研究。置管至研究结束,对照组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发生情况好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过敏性皮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前3次导管维护中,两组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对照组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穿刺口感染发生情况好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第4次导管维护至拔管期间过敏性皮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家属对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进行导管维护可以降低导管相关的过敏性皮炎发生率,且不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但家属进行导管维护的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尤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前期培训及考核,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刘芳 《中原医刊》2011,(10):77-79
目的对18例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96例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中发生非计划拔管18例,占置管总例数的18.75%。原因分析:导管堵塞占27.78%,可疑导管相关性感染、局部渗血、静脉炎各占16.67%,导管脱出占11.11%,皮肤过敏样改变、出院后维护不便各占5.56%。结论加强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导管的维护及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以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患者应用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80例老年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 80例患者中留置PICC管时间为16~128d,平均38.8d,因并发症而需拔管的占22.3%,主要并发症依次为:局部渗血、送管困难或导管异位、导管阻塞、静脉炎、导管脱出和感染等.结论 老年患者PICC管局部渗血的发生率较高,而堵管率较低,针对局部渗血、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特点采取穿剌部位首选健侧肢体的贵要静脉,加上局部止血、防止血液返流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行PICC的患者1 00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对患者进行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风险评估,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008例患者共计45例发生血栓,发生率为4.46%;15例发生相关血流感染,感染率为1.49%。对于不同导管留置时间的患者,其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静脉和FIB含量是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时间的PICC导管留置是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行PICC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中患者的凝血指标、穿刺静脉的选择对血栓发生影响较大,长时间留置PICC是导致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行PICC患者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的认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预见性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药物预防和分级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0例危重患者应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 50例PICC置管患者,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期间穿刺部位渗血1例;静脉炎2例;导管脱落2例;局部感染2例;导管堵塞本组导管堵塞2例,无1例出现导管断裂和全身感染.结论 PICC置管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少,能长时间保留,为救治危重患者提洪了一个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掌握封管压力,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做好管道的护理是提高PICC成功留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及导管留置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42例在化疗过程应用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PICC置管长期留置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置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居前3位的是:导管置入困难,渗血、血肿,导管异位;导管留置并发症居前3位的是: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堵塞。血糖值增高,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PICC导管感染与血糖值有关,血糖值增高则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增多。恶性肿瘤化疗行PICC置管前、化疗后应密切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18.
精细化管理在预防PICC导管堵塞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某医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实施PICC穿刺的971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530例共计3 780使用日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41例共计3 991使用日作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PICC导管堵塞、堵塞后再通失败致非计划拔管及其他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患者PICC完全堵管率( ?字2=4.522,P=0.038)、不完全堵管率( ?字2=5.897,P=0.020)、因堵塞致非计划拔管率( ?字2=13.749,P=0.000)、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字2=6.869,P=0.011)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PICC导管堵塞、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PICC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肿瘤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2月入院治疗的53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PICC置管法进行治疗,后进行统计和分析患者的PICC常见的并发症及原因与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所选53例患者置管PICC后有15例发生不同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3%,根据其发生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均获得治愈。其中穿刺部位渗血3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感染3例、静脉血栓1例、静脉炎2例、管道滑脱1例。结论:在行PICC置管术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严格掌握手术的禁忌症及适应症,同时配合给予严密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使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20.
PICC使用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使用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护理措施,提高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科放置PICC导管的6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成功置管61例,1例送管未成功.其中贵腰静脉55例,正中静脉6例,头静脉1例.发生静脉炎4 例,置入颈内静脉1例,导管部分脱出1例,导管堵塞2例.62例患者除2例危重患者非导管原因死亡外,均顺利出院或完成化疗周期,正常拔管.结论 针对PICC常见异常问题,进行预防及处理,可提高PICC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