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伟  张海燕  邵进  罗琼  熊祖应  熊子波  侯霜 《海南医学》2011,22(10):144-146
目的调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情况。方法以182例血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透析龄〉3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透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对iPTH与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浓度、透析龄及透析频率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82例调查对象血清钙浓度达标91例(50.0%),血磷浓度达标49例(26.9%),钙磷乘积达标70例(38.5%),iPTH浓度达标41例(22.5%),仅有29例(15.9%)的患者所有指标均达到控制目标值。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残余尿量和透析龄相关。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达标率仍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并探讨控制方法。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我院血透中心61例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情况,以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组比较,分析高PTH的危险因素,并对高磷与各指标之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1例MHD患者血磷达标率40.98%;校正血钙达标率59.02%;钙磷乘积达标率62.9%;血PTH达标率21.31%。PTH水平分组分析显示高磷、长透析龄与高PTH水平相关,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龄、血磷与PT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我院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达标率低。长透析龄、高血磷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全段甲状旁腺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4例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浓度的变化。发现氮质血症期组iPTH已开始升高;尿毒症晚期组明显升高,与尿毒症早期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维持血透组iPTH水平无明显下降,认为血透不能有效清除iPTH。本文还研究了iPTH与CCr、血钙、磷、镁及24小时尿钙、磷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方法 将36例CRF分为联合组(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和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各18例,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观察皮肤瘙痒等症状的变化.结果 36例CRF患者治疗前均有iPTH、血磷增高,联合组单次血液灌流串联血透后,血磷、iPTH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血液灌流后患者骨病的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明显降低血透患者的iPTH、血磷,改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彩色多普勒测量其甲状旁腺体积,并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1)根据血清iPTH结果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高iPTH组(血清iPTH>300ng/L)84例(47.7%),正常iPTH组(血清iPTH150~300ng/L)32例(18.2%),低iPTH组(血清iPTH<150ng/L)60例(34.1%)。2)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60例伴有甲状旁腺体积增大(34.1%),其中高iPTH组有48例(57.1%)、正常iPTH组4例(12.5%)、低iPTH组8例(13.3%)。高iPTH组患者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iPTH组和低iPTH组(P<0.05)。高PTH组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程度亦明显高于正常PTH组和低PTH组(P<0.05)。3)甲状旁腺体积增大与透析龄≥5年、不规律服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的比例、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液滤过次数<2次/月和血钙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较高,多发生于甲状旁腺激素高分泌组。透析龄、不规律服用活性维生素D3制剂、血iPTH是甲状旁腺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高血压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本院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依据高血压情况分为:肾病患者血压正常组106例为对照组、肾病患者高血压组144例为病例组,测定两组hs-CRP、Ca、P、TC、TG、HDL-C、LDL-C、FPG、HbA1c、PTH、FIB水平。结果:病例组Ca、P、PTH、TC、TG、LDL-C、FIB、HbA1c、hs-CRP、F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逐渐增加,Ca、PTH水平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TH与P、TC、TG、LDL-C、FIB、HbA1c、hs-CRP、FPG正相关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的TC、Ca、PTH均为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伴高血压,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水平的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均为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评价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辅助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磷、血钙及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磷、血钙及 PTH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磷及 PTH 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血液透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与甲状旁腺素(PTH)的关系。方法:选择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82例,检测血肌酐、血清全段PTH(iPTH)等指标,24 h动态心电图收集HRT数据,根据iPTH进行分组:A组(iPTH>300 ng/L),B组(iPTH≤300 ng/L);A组给予血液透析、降磷及骨化三醇治疗,治疗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B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震荡初始值(TO)明显升高,震荡斜率(T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TO明显升高,T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iPTH水平与TO呈正相关(r=0.435,P<0.05),与TS呈负相关(r=-0.238,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HRT现象明显受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与HRT关系密切,治疗SHPT有助于改善HRT。  相似文献   

9.
周薇  甘措  洪大情  王蔚  何强  李贵森  冯静  邓菲 《西部医学》2022,34(9):1324-1328
目的 采取不同血液透析的剂量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了解不同血透治疗的剂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和金牛区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符合条件的患者共60例。将其分为标准血透剂量组A组(3×4小时/周),低频率血透剂量组B组(2×4小时/周),低透析时间血透剂量组C组(3×3小时/周)3个组,研究观察时间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月、治疗6月、治疗12月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即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等,并分别于治疗后1、6、12个月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前3组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PT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束时标准血透剂量组血清钙磷水平达标率最高(P<0.05),低频率血透剂量组血清钙磷水平达标率最低(P<0.05),但3组PTH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3组各项并发症(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症状、低血压事件、急性心血管事件)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束时,3组消化道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症状比较标准血透剂量组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低透析时间血透剂量组优于低频率血透剂量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标准血透剂量有利于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及降低并发症。在无法达到标准血透剂量时,采取标准透析频率减少透析时间的血透剂量优于仅维持每次标准血透时间减少透析频率的血透剂量,但各组对PTH及消化道症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潘松球  黎琦 《广西医学》2010,32(1):64-65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透患者加用中药制剂尿毒清对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发尿毒症患者6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常规血透(血液透析加血液滤过)基础上加服尿毒清5g,3次/d及10d,1次/晚;对照组仅常规血透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血钙、血磷及PTH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对照组经血液透析加血液滤过治疗后血磷(1.89±0.99)mmol/L低于治疗前(2.61±1.12)mmol/L,PTH(2.60±0.53)ng/L低于治疗前(4.23±0.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后血磷(1.42±0.89)mmol/L低于对照组的(1.89±0.99)mmol/L,PTH(1.27±0.44)ng/L低于对照组的(2.60±0.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清具有纠正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和降低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覃丹平  钟小仕  熊轩  陈辉  刘岩 《广西医学》2011,33(7):818-820
目的观察高龄尿毒症患者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L-HDF)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年龄大于75岁的4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20例,每周行OL-HDF 1次,常规血液透析(HD)2次;血液透析(HD)组20例,每周行HD治疗3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及血压的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DF疗效优于HD,治疗后PTH、β2-MG、血磷及收缩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低血压、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OL-HDF组明显低于HD组(P〈0.05)。结论 OL-HDF能有效清除高龄患者的尿毒症毒素,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10例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术前及术后骨关节痛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①10例手术均成功,术中甲状旁腺位置与术前B超定位一致,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②患者术后骨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瘙痒感明显减轻;③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i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颈部甲状旁腺B超定位指导手术是可行的方法。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能有效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患者,手术安全,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张颖娟  薛琳  张家菊  罗建琼  文鸿  王萍 《四川医学》2012,33(12):2112-21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否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以及对患者贫血、血压、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56名维持性血透患者,先予血液透析(HD组)治疗观察3个月,每周行HD3次;然后改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组)治疗3个月,每周2次HD及1次HD+HP。观察患者血压、皮肤瘙痒情况,同时检测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HD组比较,HD+HP组血压控制达标者较多(P<0.05),皮肤瘙痒改善率较高(P<0.01),血iPTH、β2-MG、CRP、CysC均明显降低(P<0.01),HGB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D联合HP治疗与单独HD相比,更能有效清除大中分子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前后及透析中血浆内皮素(ET-1)和降钙素(CGRP)含量变化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8例血液透析(HD)中高血压病人和13例HD中无高血压患者分别在透前、透后及透析中测血压和血中ET和CGRP含量,20例健康成年人血中ET-1和CGRP作为对照。结果HD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HD高血压患者ET-1含量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血透后 ET-1比血透前明显减少(P<0.01),ET-1含量与血压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3=0.607,r0=0.587,P<0.01)。HD患者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D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之间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组的血压升高与CGRP含量下降呈明显负相关(r3=-0.73,r0=-0.69,P<0.01)非高血压组血压变化与CGRP下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3=0.19,r0=0.16,P>0.05)。结论 ET-1和CGRP平衡破坏是HD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低钙透析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钙浓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1.25mmol/L(观察组),一组为1.75mmol/L(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透析前后的血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钙、血磷浓度明显升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钙、血磷浓度则明显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钙透析会使患者的血钙、血磷下降,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0例规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退出组(41例)患者中,28例死亡9例改用血透透析,4例失随访。与腹膜透析组(49例)相比,退出组患者透析时间明显偏短(P<0.01),Hb、Hct、Alb明显降低(P<0.01),血肌酐(Scr)偏低(P<0.05),血磷、血钾水平、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偏低(P<0.01),血脂指标(TC、TG、HDL、LDL)偏低(P<0.01,P<0.05),血压(SBP、DBP、MAP)明显偏高(P<0.01)。2组性别、BUN、UA、血钙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血白蛋白水平、胆固醇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平均动脉压是可能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白蛋白水平、胆固醇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平均动脉压是可能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采取西那卡塞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疗效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和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治疗),每组各41例。随访6个月,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血钙、血磷水平,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并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的血钙、血磷水平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两组血红蛋白高于治疗3个月(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原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原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方式与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I1年3月-2012年5月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高血压患者90例和正常体检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通血透组30例、血液透析滤过组30例、血透串联血灌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普通血透组行普通血透,5次/周;血液透析滤过组每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普通血液透析2次;血透串联血灌组每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1次,普通血液透析2次,每周共5次,每次4h。正常健康人仅作对照。各组均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1(ET-1)、肾素(RA)、血管紧张素(AT II)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普通血透组、血液透析滤过组、血透串联血灌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ET-1、R,A、ATII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血透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透串联血灌组ET-1、RA、ATII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液透析滤过组比较,血透串联血灌组ET-1、RA、AT Ⅱ含量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普通血透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透串联血灌组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9333%和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液透析滤过组比较,血透串联血灌组效果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选择正确的血液净化方式,更好地处理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及骑残率. 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社会长期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茹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3):492-494,498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择血PTH〉500ng/L的病例20例,作为高PTH组(第1组);血PTH〈150ng/L的病例20例,作为低PTH组(第2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死率、原发病、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病人中:(1)高龄患者低PT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患者。(2)低PTH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高PTH组。(3)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衰患者低PTH的发生率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者明显增高。(4)高PTH组患者血肌酐、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明显高于低胛H组,营养状况优于低PTH组。结论: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直接影响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原因,总结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血液透析的79例患者,按血压情况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n=38)和血压控制不良组(n=41)。记录两组患者年龄、透析龄、原发病、24h尿量、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服用降压药种类、透析频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胸腔积液、血液灌流(HP)情况;检测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Ca、血P、钙磷乘积(Caxp)、尿素氮(BUN)、肌酐(Scr)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计算Kt/V。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服用降压药种类、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血Ca、CaxP、胸腔积液、HP、Kt/V、透析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压药物、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良、胸腔积液、透析频率少、透析不充分、血Ca、CaxP不迭标、不定期HP治疗是HD患者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