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征  苏里亚  王川予  李超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1045-1046,1049
目的:探讨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探头及腔内探头检查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5~8 MHz高频浅表小器官探头及6 MHz腔内探头(观察组)对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常规专科检查(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内口符合率、与括约肌关系符合率及其诊断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探头及腔内探头检查肛周脓肿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为肛周脓肿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100例肛周脓肿患者经肛门直肠腔内超声辅以经体表高频超声诊断的声像图特点.声像图分为5型,其中V型(瘘形成)占54% (54/100),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诊断总正确率98% (98/100).提示肛周脓肿伴随肛瘘发生率高,高频体表小器官探头及腔内探头联合诊断肛周脓肿准确率高,能给临床提供有益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肛周脓肿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宏雯  徐朝晖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5):399-399,40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肛周脓肿患者应用高频探头经肛周及直肠扫查并局部定位。结果发现高频浅表及腔内超声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肛周脓肿的病变部位及范围,超声定位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肛周脓肿的诊断提供丰富的声像图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在诊断肛周脓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肛周脓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手术前的超声诊断,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诊断在肛周脓肿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单用高频超声诊断30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有28例患者为肛周脓肿,诊断的准确率为84.85%;而单用腔内超声诊断的30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有23例为肛周脓肿,诊断的准确率为75.76%,而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检查与手术证实完全一致,一共检测到33个病灶,诊断肛周脓肿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利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检查,有利于诊断直肠周围的脓肿,能够准确区分周围组织与脓肿部位的关系,对确定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案以及预测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炎性疾病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肛周脓肿,彻底清除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术前明确诊断肛周脓肿范围以及内瘘口部位,术中彻底清除内口隐患就可以避免复发,从而提高患者长远的生活质量.高频浅表超声经肛周探查,对肛周浅表病灶有很高的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边界、内部回声、与周边组织关系以及血供情况;经直肠腔内单平面线阵超声能直接观察肛管及直肠壁各层结构,清晰显示病灶深度、范围,以及与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关系,并能准确地显示出内口位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11例肛周炎性疾病患者采用经肛周高频线阵探头、经直肠单平面线阵探头、或2种探头联合应用等3种不同方式,探讨对肛周疾病特别是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明确肛周脓肿部位、病变的范围、深度,判断内口位置,为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实施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36例肛周脓肿患者,对其实施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经过诊断,患者诊断出病灶42个,肛周脓肿不同时期诊断图像均具有差异。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诊断肛周脓肿,能够对患者周围组织和脓肿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探讨彩超腔内探头引导穿刺浅表性病变的准确性。②方法 利用腔内探头、引导器及引导线指导穿刺 36例 38个病灶 (观察组 ) ,以小器官探头监测徒手穿刺 4 7例 5 1个病灶作为对照组。③结果 观察组穿刺活检共取材 12 8针 ,穿刺准确率 10 0 % ;对照组共取材 15 2针 ,穿刺准确率 87.5 % ,两组穿刺准确率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16 .13,P <0 .0 1)。④结论 彩超腔内探头能够准确引导穿刺浅表性占位病变 ,在穿刺中不会损伤较大的血管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阴道探头及表浅探头诊断盆底及外阴疾病临床.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盆底及外阴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受试者均在该院行外科治疗,术前对照组患者采用阴道探头行阴道三维超声扫描观察患者盆底形态学及外阴创伤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表浅探头联合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三维超声结果与外科手术结果符合率,并观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观察组超声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且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器官脱垂超声影像学表现:静息状态阴道两侧不对称且未完全闭合,两侧肛提肌对称性欠佳或不对称,回声不均匀,缩肛动作状态腔内缩小、肛提肌裂孔缩小,Vasaval动作状态阴道腔增大,肛提肌裂孔形态不规则且明显增大,可见脱垂回到阴道子宫回声.压力性尿失禁超声影像学表现:静息状态阴道腔未完全闭合,两侧不对称明显,阴道"蝴蝶"形态消失,肛提肌肌肉周围结缔组织疏松、缩肛状态肛提肌出现轻度增厚或不增厚,肛提肌裂孔缩小,Vasaval状态阴道腔持续增大、肛提肌侧支不对称、肛提肌无变化或厚度轻度降低.结论 联合应用阴道探头及表浅探头诊断盆底及外阴疾病准确性较高,有助于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外阴疾病超声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50例肛周脓肿患者诊断期间应用经直肠内超声诊断,分析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江苏宿迁中医院肛肠科随机选取50例肛周脓肿患者,选取时间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患者。参照组:采用浅表高频超声诊断,研究组:采用经直肠内超声诊断。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检出率方面,研究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50例肛周脓肿患者诊断期间应用经直肠内超声诊断,可获得理想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高频探头超声显像诊断技术在小器官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它能提高浅表部位及小器官病变的诊断,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准确的依据,满足了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高频探头具有频率高,图像清晰,导向准确等优点,弥补了探头频率为3.5MHZ的不足,有独特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肛肠外科的肛周脓肿患者35例,进行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肛周脓肿患者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94.2%。结论 体表高频超声与经直肠腔内超声能够显示肛周组织的结构,能清晰显示肛周脓肿的液化程度,对诊断肛周脓肿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筱姣 《当代医学》2021,27(4):49-51
目的 探究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患者86例,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予以全景超声成像技术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小器官检查正确率、浅表软组织检查定位正确率.结果 研究组小器官检查正确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浅表软组织检查定位正确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具有高分辨率特征,能有效诊断小器官和浅表组织肿块,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采用双层螺旋CT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到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指诊进行诊断,观察组通过双层螺旋CT进行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95.77%、4.23%;对照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71.83%、28.17%,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通过双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正确率明显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彭鹏星  彭彪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34-2635
目的:探讨高频线阵探头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3例术前联合用常规腹部探头和高频线阵探头扫查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观察组)及92例术前用常规腹部探头扫查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统计常规腹部探头和高频线阵探头对阑尾病变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术前高频线阵探头扫查检出病变阑尾108例,检出率95.6 %,应用高频线阵探头检出病变阑尾管壁上血流信号 104例.对照组术前超声检出阑尾病变63例, 检出率68.5 %.结论:高频线阵探头对阑尾病变局部细节显示清晰,显著提高病变阑尾的检出率,病变阑尾管壁上血流信号的检出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身化疗联合三维放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器官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器官转移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身化疗联合胸部及单器官转移病灶三维放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全身化疗联合胸部及单器官转移病灶三维放疗应用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器官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柏氏透脓方联合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形成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符合观察标准的肛周脓肿伴炎性包块的住院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引流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口服柏氏透脓方,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甲硝唑片,疗程7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采用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测量炎性包块长径,评价临床治疗有效率,并记录肛周水肿、坠胀疼痛、创口渗液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6个月,随访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无明显改变,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包块长径均明显缩小,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为75.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水肿、坠胀疼痛、创口渗液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有2例复发(占3.3%),对照组15例复发(占2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柏氏透脓方联合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形成炎性包块,能有效缩小炎性包块长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经直肠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其中33例行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21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在高频超声及经直肠腔内超声下对肛周脓肿进行术前分型,并在三种条件下分别判定脓肿的内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线阵式高频定位下治疗低位肛周脓肿的方法。方法对22例低位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线阵式高频超声探头定位穿刺治疗。结果治愈率100%。其中6例治疗3次,11例治疗2次,5例治疗1次。结论线阵式高频超声探头定位介入治疗低位肛周脓肿,痛苦小、见效快、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择本院肛肠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开引流法治疗,实验组实施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一次性治愈率为96%,二次手术治愈率为4%,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为74%,二次手术治愈率为24%,三次手术治愈率为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肛瘘形成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脓肿患者接受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患者一次性治愈几率较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及高频小凸阵探头检测颈部动脉(椎动脉起始段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探讨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及高频小凸阵探头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5例临床可疑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住院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椎动脉起始段及锁骨下动脉),采用非随机对照方法,试验组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加用高频小凸阵探头,共观察135例;对照组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或加用低频凸阵探头,共观察140例;分别记录IMT、斑块形成等情况。其中有89例患者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试验组患者颈部动脉IMT为(1.19±0.12)mm,而对照组为(1.12±0.13)mm(P<0.01);IMT增厚检出率及斑块形成检出率试验组为43.0%、74.8%,而对照组为32.1%、54.3%(P<0.01);以DSA作为标准对照,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93.9%,随访临床符合率98.9%,与DSA检查对照符合率100%。结论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及高频小凸阵探头检测颈部动脉病变,局部动脉内膜显示率及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局部血管狭窄漏诊情况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